作者是70后,哈佛毕业。曾任教于纽约的一所私立学校,并先后在15年的时间里给居住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孩子们做家教。这种经历让作者得以一窥美国前0.01%的富人的生活场景,以及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孩子们的日常。
作者写这本书的是从多重角度 ---作为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人文科(历史、写作)老师,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还有一个普通家长的身份。作者自己生活的世界,自己的家庭 –(他的先生也是才华横溢的藤校毕业生),与作者笔下学生们的家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眼看着这个世界与你擦肩而过却深知与你毫无关系”;作为心理学家,作者分析了这些家庭的养育方式对孩子求学、社交以及人生的影响;另外,贯穿全书,作者还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各类人物与书中的家庭(孩子)进行类比和对比。盖茨比所代表的“暴发户”(好听一点的词是“新贵”)式的美国梦;盖茨比们做各种事情的“交易性”原则;“盖茨比们“被恐惧和焦虑所驱使,必须不断努力、忙碌的状态。
这本书我非常推荐给中国家长阅读。书中描写的“盖茨比”家长们与我们华人家长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而透过作者描写的这些典型、极端的例子,能从很多方面带给我们启发。
我很赞同作者在文末对家长们提出的一段期望,还是经由对盖茨比的一段反思表达出来:
“如今的美国梦 –盖茨比盯着黛西家码头上绿灯时深切渴望的美国梦 –已是千疮百孔。金钱可以让生命变得耀眼、迷人、鲜活,却最终让年轻人陷入孤独和无爱。也许新的美国梦可以将个人的满足感包含在内。过去我们的成功建立在渴望成就、不懈进取的迷人之处。只是我不禁好奇,如果盖茨比满足于他在西卯的那座夺目的豪宅,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他可能会不再痴痴凝望对岸黛西家的码头,而是在自己的家中获得幸福。这不是盖茨比的天性,但可能是我们的天性。或者说,我们能不能为了孩子们去培养这种天性呢?!
推荐指数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