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人无完人,所以我们会偶尔犯错,甚或走了弯路。糟糕的是,有些时候,我们不但走了弯路,还不知不觉步入迷途。我们陷入纠结、抗拒、我执、彷徨之中......
这样的思绪,让我回想起很多过往,也触及当下。
2005年春的贵阳,虽然时隔12载年华,但依旧清晰记得,当时南明河在清淤,由于当时在电视台工作的特殊缘故,每天都要走在河畔的青云路上。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当时台里的新办公大楼搬到了新路口,而台里的带库依旧在老台大院里,新台和老台大概两公里的距离,要经常雇佣背篼背节目带到新办公室,并且要押着背篼背着三十到四十多盒BT带(电视剧集),往复于老台与新台之间,不得有任何闪失。
那个时候,贵州电视台与贵州有线电视台处于合并期,新老体制正处在交替和改制阶段,所以各部门人员紧缺,每个人都是三头六臂,一个人掰成几个人用。尤其我们所在的广告部,意外的担当起了三频道节目编排的重任。于是,那时候我既是审片员,也是编辑;既是广告文案,也是方案执行者......
由于那时贵州台是制播分离制,我把节目编排完,每天还要把节目送到播出部,等值班人员收带、签字、录制、播出,即便节目播出了工作还没有结束,还得担心播出过程中会不会黑场(没有电视信号,电视屏幕一片黑色,出现1秒钟黑场即为重大事故),现在想起来,我滴个天,小心脏每天都是提在嗓子眼的,真是亚历山大,那个时候刚从大学毕业出来不到3年,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每天不停的押送节目带(纯属体力活),加之我的领头上司情商较低(当时同事们公认的),安排工作方法不当,工作效率不高,常常事倍功半,如此高压状态,长此以往,身心疲惫在所难免。
压力得不到出处及合理释放,终究会爆发。
那一天,约莫早间十点左右,我和台里的一个同事K君(也是我的室友加好友)一起押节目带,看着河边悠然漫步的人们,看着缓缓流动的河水,相比于自己当时烦躁而压抑的心情,与此时此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积攒在心中的怒气油然而生。就在青云路,就在南明河畔,不知道哪里来的冲动,我突然发疯式的,一脚把装带子的塑料箱子踢了个大窟窿,当时K兄蒙圈了,过了大概十多秒钟,待他恢复过来,只给我说了一句话,也是点醒我的一句话:既然如此压抑,那就选择停下吧!
这是年轻生命里的第一盏小灯,在我压抑不堪的岁月里,照亮我的疲惫和倦意,是K兄让我学会放下,不要让生命做无畏的消耗。最主要的,我们都发现,那不是我们发自内心喜欢的行业,后来我们先后离开了电视台,我选择了酒店行业,他去了电视台的甲方,一个当地的药企。如今客观来看,在那样的年龄,我们虽然有那么点韧性的心灵,确实承载不了那些莫名而沉重的压力。
2012年,依旧是春天,那个时候我已经在酒店管理行业呆了差不多7个年头。
我进入酒店管理这个行当,是在我的合伙人,也是我的老大哥F君的建议和引导下进入的,业务方式很简单,就是不断的接管酒店、建立团队、再接管、再组建。从开始只有我们两个人,到后来接管惠水涟江国际大酒店(四星级)的时候,我们的管理团队已经涵盖了星级酒店的所有部门。从保安部到工程部,从前厅到客房,从餐饮到营销,人员齐备。
在本土酒店行业管理团队中,我们的规模已经不容小觑,在不到7年时间,业务覆盖了贵州几乎所有的地州市县。足迹遍及都匀、荔波、惠水、镇远、毕节、册亨、兴义、安顺、六盘水等城市......
然而,就是在如此的大好势头下,却因为我们的领头羊,也是我的合伙人大哥,因为在酒店管理方式上的分歧,突然选择了和甲方终止合作,当然,结果是两败俱伤。我们好不容易在7年中建立的管理团队,也由此分崩离析,大伤元气,在后来的2年时间里,事实也证明,这个团队就此结束,再也没有复建。
那个阶段,我是比较失落和郁闷的,要不要继续酒店管理行业?我十分犹豫!
这个时候,第二盏灯出现了,他是我的忘年交W哥。
在安云路的一个安静小院落里,藏着一个茶馆,W哥当时从广州回贵阳,我们约在这个茶馆聊天叙旧。他当时已经由钢材行业改行做翡翠加工有2年多,从完全外行到打造自己的玉石品牌,用了不到3年时间,据说在玉石加工行业,都是罕见的,反正在我看来是相当成功。
当然,我们的聊天,自然涉及到我们酒店管理团队的近况,我详情如数告知。
W哥听完我的叙述,最后要离开茶馆的时候,他给了我一个观念:一个没有担当并且只为自己谋私利的人,商业上肯定不能合作,生活中也最好不要重叠!
这是生命里的第二盏灯,它让我明白,朋友相处,不仅仅只是靠情感维系,没有有良知和道德作为底线,所谓兄弟,终有末路。
时光匆匆,转眼到了当下,2017年春。
这是一个处在空档和观望的特殊时期,或者说是一个尴尬的时期。
近不惑之年,当离开一个已经是红海的行业,又暂时没有寻得适合自己的蓝海事业时,有惑?无惑!不言而喻。
于是,2016年春,在花果园中央商务区,搞了一个小工作室,美其名曰:三和川创意策划工作室。
然而,工作室实则是没有落地的,因为内心觉得是一个事业的过度期,没有去工商注册,更没有印发名片之类的东西,偶尔接一些小单,原因是那个时候心不在焉,被另一个项目分神了。
之前,在另一个好友的推荐下,我在“互联网+旅游业”做了一些投入和尝试,大家合伙搞了一个旅游俱乐部,由于行业的便利,其间还顺便去了港澳和马六甲海峡,参加了所谓边旅行边赚钱的旅程。最终,钱是没有赚到,倒是在旅行上花了一些钱!经过不到一年风风火火运作,最后我们的俱乐部也没有走出一条盈利的路子来,24个股东各忙各事,各走各路。
毫无疑问,这样的结果,心里是五味杂陈的。
这个时候,生命中的敲钟人出现了,他是Z兄。
与Z兄是2年前通过Y哥认识的,与他的相识,谈不上一见如故,但肯定是相见恨晚。
Z君毕业于贵州艺专,十多年前就到深圳竞争激烈的商海中打磨过,并创立了自己的策划公司正本堂,后来因业务需要,回到了熟悉的贵阳。十多年间,大小客户无数,案例累积如星斗(著有十年策划心得《文化心力》一书),在贵州策划界,绝对是有独立主张和独占一席之地位的。由于我在媒体和广告行业呆过的缘故,我们共同话题比较多,每次见面都相谈甚欢。加上我们的办公地点隔得比较近,我们常常在一起探讨彼此工作中的很多具体问题,遇到困难,自然相互鼓励和支持,渐渐成为了促膝而谈、精神往来的好友。
Z君思维敏锐、行事果敢、个性鲜明、目标感强,而我却是一个比较随意的人。自去年后半年到今年春天我所经手的项目和业务,他都看在眼里,很多事情自然是旁观者清,他用犀利的眼光,看到了我的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尤其针对我的工作室和其他项目,在多次交流中,旁敲侧击提醒我要做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但是我都没有在意他的强烈用意,终于有一天,他实在看不下去了。
就在前几天,Z兄非常严肃的与我进行了两次长谈,直接了当解剖我性格和行事的短板,帮助我分析当下事业的境况...... 他摆事实讲道理,直言不讳,有些话语甚至让我感觉到如芒在背,让我有种醍醐灌顶之痛彻感,这两次谈话,让我重新认真思考自己事业的定位和人生的规划。让我有信心和勇气重拾初心,整装出发。
感谢生命中有这样的兄弟,他是我路途中的第三盏明灯,照亮我灵魂的前路。
在人生的徘徊和彷徨阶段,他就像上苍派来敲打我的一位使者,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做事,而是看起来很努力,结果却收效甚微。就是因为我们惯于埋头拉车,很少抬头看路,不知不觉走入十字路口,甚至不知道自己走了弯路。
还好,感恩上苍的眷顾,感恩在生命的关键时期,有这些敲钟人和这些明灯,伴随我们抉择和前行。
好友,如灯,这样的好友,一生难得几个,好好珍惜身边如灯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