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呆过4年,2005到2009年,始终没有爱上这个城市。
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天气热。基本上从2月开始,一直热到11月,这对于一个怕热的人来说很痛苦。二是看不惯满大街穿着大裤衩,趿双拖鞋的人,显得突兀又邋遢。三是听不惯南方人讲普通话。
对于一个在北京生活了四年的人,对以上三点保留了最高级别的挑剔和刻薄。
最重要的是,深圳没有归属感。
大家都在谈归属感,到底神马是归属感?个人理解,大概就是可以让你有强烈认同感,并能抵挡孤独和寂寞的一种东西吧。
我没法跟一个穿着大裤衩,趿双拖鞋,满口口音的人谈理想。我没法在一个春夏秋冬四季不分的城市里保持思维敏捷,我时常感到孤单和寂寞。
深圳绿化率高,每当夜幕降临,整个城市陷入黑漆漆一片,鬼影错错,平添了一份孤单和寂寞,这时就会分外想念北京的亲人朋友,以及怀疑当初南下的决定是否正确。
当初离开热爱的北京奔赴深圳,只因他许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份背井离乡的勇气大概来源于年少无知和单纯的爱情。
可爱情是什么?大概就像硬币的两面吧,有多甜蜜就有多痛苦,磨合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蜕变的过程,削足适履也好,据理力争也罢,磕磕绊绊地一路扶持过来,形同左右手。
我不能说,我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人生不能假设。也许我一直留在北京比现在更好,也许更糟。人生每一步都不能预设,就像我没想到我们会在2009年搬到上海一样。
到2009年,自己的公司已经成立4年,两个白手起家毫无经验的人靠着借来的一万块钱,在深圳的众多的竞争中艰难地活下来了。我们一个联系业务,一个做技术,靠着最笨拙的方式,维持了基本开支还略有节余,于是买了一部车。2009年春天,带着我们的所有行李离开深圳,奔赴上海,奔赴一个未知的未来。
深圳毕竟太小,市场需求有限,离开深圳,是想寻找更大的空间。在上海的头两年又是无比艰难,从零做起,慢慢好转,到2013年在上海买房,算是有了一个小窝。
但深圳,给了我们第一桶金,是我们奔赴上海的跳板,所有生意场的规则、销售思路和信念都是在最初跟客户的交流中获得的,是一次次发传单,打电话拼来的。
到今年为止,自己的公司已成立11年,回想在深圳打拼的那几年,总是无限感慨。当年居住的城中村早已高楼林立,成了甲级写字楼。当年的客户有些成了朋友,时有联络,这些链接生命密码的人,见证了你成长的每一步。
2011年我又回来了一次,感受没什么大的变化,但这次再回来,感受大不同。
听着南方特有的普通话倍感亲切,在公园跟他们聊天,拉家长;马路沿线高耸的铁树和茂密的灌木丛,都让我驻足,误以为撞入了一片森林,据说深圳绿化率高达45%,这大概是天空澄蓝的一个原因吧。
脚步放慢行走在街头巷尾,眼睛贪婪地去捕捉路旁建筑,店铺,行人。遥想当年那么不能待见的一个城市,如今竟生出依恋来,虽然迟到了好多年。
原来阅历可以消除偏见。
今晚,朋友带我们来一个小岛吃海鲜,店家开着他的飞艇来接我们,海风腥咸,海水在我们身后极速地翻着白浪,我望着广阔的海岸和远处青黑的山,像是掉进另一个世界。
今晚,我看见了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