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来源:B站 嗨豆同学,B站天野秋子,综合网络资源
更新时间:2021/10/27
注:★ 越多,越重要 ; 【】符号内是助记关键词或口诀的不同版本
加油背诵同学们!
另一个版本:教资 科目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过程
-
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多现身】★★
- 教育的全民化:面向所有人,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 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职化的否定
- 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
- 教育的终身化: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慕容龟速解手】★★★
- 【目】的
- 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
- 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 学校 【结】构、【手】段
-
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两再一新促生产】★★★
- 教育是劳动【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两权一目的一性质】★★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
教育的政治【功】能【人舆公主促政治】★★
- 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 影响政治制度的【舆论】力量
- 促进政治民主化
- 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两传选新促文化】★★
- 教育具有 传递和保存文化 的作用
- 教育具有 传播和交流文化 的作用
- 教育具有 选择和提升文化 的作用
- 教育具有 更新和创造文化 的作用
-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阶不补差】★★★
- 顺序性。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循序渐进,而非揠苗助长
- 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针对不同阶段区别对待,非一刀切
- 不平衡性。个体内部同一方面;不同方面。——抓住关键期
- 互补性。身体机能间;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间。——长善救失
- 个别差异性。群体间,个体间。——因材施教。
-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nature,nurture,agency】 ★★★
- 遗传。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 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内在动力。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归家寄腌菜】 or 【“延”规范,“速”个性】★★★
- 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个性的功能
-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2016上】★★
-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 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更【全面】、系统和深刻
-
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社会+人+学制】 ★★
- 社会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人口
- 人的依据: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 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马克思是社会人】★★★
- 社会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制度;文化传统
- 人的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 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义务要延长,普职相综合,高等要大众,终身要建构】【义普高终】★★
- 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 高等教育大众化
-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
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构成及作用 ★★★ 【德智体美劳】
- 德育:灵魂和统帅作用
- 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
- 体育:重要物质基础
- 美育:动力作用
-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作用
-
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 校 课 教】
- 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代表国家或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的总的要求,他是各级各类学校所有遵循和实现的总要求,是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质量规格。
-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总目的的指导下,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的不同,形成不同学校不同培养目标
- 【课程目标】:即课程方案设置的各个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等课程规定所规定的教学应达到的标准
- 【教学目标】: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一节课、一单元、一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第二章 中学课程
-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理解)★★
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这些文化学科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代表人物为【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 斯宾塞 布鲁纳】- 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 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 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 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 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
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理解)★★
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指以学习者的主体性或活动或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代表人物【杜威】。- 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 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 学校教学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 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
简述社会中心课程论(理解)★
把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 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 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参与社会中
- 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
-
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学生/社会/学科】★★
-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
- 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
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定目标,两经验,终极评价】★★
- 泰勒提出有关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 确定目标
- 选择经验
- 组织经验
- 评价结果
- 泰勒提出有关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
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计划,课标,教材】★★★
- 课程计划。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 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活动指导书、讲授提纲等。
注: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学科的是课标。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课标,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
-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 【课程:F功能 S结构 C内容 + 学评管】★★
-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传授知识-->主动学习)
-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 密切课程内容和生活时代的联系。
-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
-
简述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结构(选)★★★
-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
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内容综合,重过程重发展】★★
-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发】
- 体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新】
- 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综】
-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多】
-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元】
- 关注发展过程 【发】
- 多用发展性评价 【发】
-
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 【冲舍樽,饮不止】
- 【尊重】教科书、整体把握教科书
- 重点【设计】教科书
- 【充分利用】教科书
- 及时【引进】新知识
- 适当【补充】乡土资料
- 【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第三章 中学教学
-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掌双基+智体德美+个性】★★★
- 传授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 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经验/知识/主体/思想;归纳为两个角度,主体+知识能力思想】★★★
-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
- 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
-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机灵鬼(gong)孕检】★★★
- 【激】发学习动机
- 【领】会知识
- 【巩】固知识
- 【运】用知识
- 【检】查知识
-
简述讲授法的概念和要求 ★★★ 【内科细思,气遇(启语)阻】
-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 注意启发
- 讲究语言艺术
- 要组织学生听讲
-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宣讲语,防不当】【观实物,察言语,形象感性】★★★
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感性认识,从而能正确学习知识,发展认识能力- 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 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 【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牧民揭发】【小猪(主)动手(首),毒死(思)牧(目)民】★★★
- 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注意调动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 -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发扬教学【民】主
- 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注意调动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简述循序渐进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教学要系统,解决重难点,顺序浅入深】【重系统,需灵活,主次分明,层次清】
教学要按照学科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 教师教学要有系统性
-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教学
- 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教学
-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易建联】【小联在乡下训练运用能力】
教学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
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教师,学生,目标,内容,环境条件】★★★
-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 【学生】的年龄特征
- 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 课程性质和特点(课程内容)
- 【环境条件】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背上披(布)浮(辅)萍(评)】★★★
- 【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三备三计划]备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同时要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 【布】置,检查课外作业: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 课外【辅】导:上课的必要补充
-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指导和调节教学和学习过程
-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严格培养教师,集体系统管理】【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
- 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
- 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 有利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 【不利流主创因,不利因才教内容】 【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 不利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 不能很好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 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以上两块的记忆要点:管理更系统就能大量培养人,但缺乏灵活性;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强弱制约;学生需要系统学知识还是培养个性、创造性
-
简述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 【课标准,针对学,更新课,多考虑】【新生标逻】
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三备三计划。
基本要求:- 要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 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
- 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内容
- 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准备
-
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不超标,要适度,定时间,及反馈,有逻辑,启思维,联实际】★★
- 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 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 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
- 作业要与教科书的内容有逻辑联系,但不能照搬教科书的例题或材料,要做到触类旁通
- 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 作业尽量与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
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 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 社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发展水平
- 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
简述如何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斗争兴趣成习惯,保持状态扬优点】★★★
- 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人才学法为情史】【人才请发誓】★★★
- 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 【学】习程度。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学习效果最好。
- 记忆【任】务的时间和重要性
- 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记忆强。
- 【时】间因素:先快后慢。
- 识记者的【情】绪、动机和态度。
-
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大意义抽】★★
-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容量接近成人
- 记忆的有意性增强
- 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 抽象记忆占据主导地位
-
简述中学生学习的特点 【班间被知教】★★
- 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要目的
- 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
- 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 在班级体中进行
- 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
如何应用注意规律进行教学 【有无相结合】★★
-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讲解、板书和教具的使用,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 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
- 充分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交替使用。
-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环境,塑个性,开课程】★★★
-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宽松;考试改革;充分选择
-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持好奇心;解除恐惧;提供榜样;鼓励独立和创新;重视非逻辑思维
-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堂,进行创造性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和假设训练【自缝发夹】)
-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请)问原公司动迁吗】★★
- 问题的特征。如陈述方式。
- 迁移的影响
- 思维定势
- 功能固着
- 原型启发
- 动机强度
- 除了上述因素,还有 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世界观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训练思量方】
-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引观察,勤思考,学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大门
-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
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定仿合练】
- 操作定向。操作的认知阶段。
- 操作模仿。观察再现。
- 操作整合。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联结起来。
- 操作熟练。高级阶段,动作完善。
-
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
- 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阶(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性)缘(原型)】★★
-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 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
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条件:- 客观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 主观条件:1)有意义的学习心向,积极主动使用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知识
-
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的关系★★★
- 倒U,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耶克斯-多徳森定律。
- 中等的任务,中等的动机
- 复杂的任务,较低动机
- 简单的任务,较低的动机
-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学生观、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不是最终答案和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不能精确概括世界法则;对于知识的理解由学生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
- 建构主义学生观: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潜能巨大;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 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
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作业的反馈竟归我】【创情境,控水平,妥奖惩,善归因】★★★
-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 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 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 培养自【我】效能感
-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成就,效能归因】【需要立志,自我归因】★★★
-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程成就动机训练
-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
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策定相认】★★
- 相似性(学习材料、学习情境)
- 原有认知结构
- 学习心向与定势
- 学习策略的水平: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 除了以上因素,还有年龄智力学习者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和帮助……
-
简述如何教学可以促进学习迁移【选编程训练策】★★★
- 精【选】材料
-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 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
学习策略的分类 ★★
- 认知策略: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 元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 知识管理策略:有效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资源利用策略。
-
学习的定义
- 学习是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
简述中学生情绪特点和指导学生有效调节的方法 ★★
- 情绪特点 【根据情绪二维模型,不同affect 来记,以及外显内隐】
- 爆发性和冲动性
-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 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
- 心境化和持久性
- 指导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策略+多+正确】
-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 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 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 情绪特点 【根据情绪二维模型,不同affect 来记,以及外显内隐】
-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
- 感知运动阶段(0-2)
主要表现为感觉和动作的发展
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存性 - 前运算阶段(2-7)
万物有灵论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未获得客体恒常性 - 具体运算阶段(7-11)
思维具有去自我中心性、思维具有可逆性
形成守恒概念
能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
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遵守 - 形式运算阶段(11+)
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 感知运动阶段(0-2)
-
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启示 ★★
- 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 最近发展区的启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说:“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
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 ★★★ 【这尼玛考?伪科学别考了】
- 胆汁:具有说服力的严厉的批评,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锻炼他们的自制力,沉着冷静对待事物。
- 粘液:需要更耐心的教育,指出缺点和错误的同时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 多血: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磨练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 抑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参加公开活动的勇气
-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影响发展的因素+家庭/童年】★★★
- 生物遗传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 家庭环境因素
- 早期童年经验
- 学校教育因素
- 个人主观因素
-
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 【结合科目1】【早知技,创实践,差异非智力】
- 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 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 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 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三课一班两辅导】★★★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 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
- 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
- 小组【辅】导
-
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
- 面向全体学生
-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 尊重和理解学生
- 学生主体性原则
- 个别化对待原则
第七章 中学德育
-
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小说演讲定价榜】★★★
- 【小】组道德讨论
- 有效的【说】服
- 角色扮【演】
- 基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 利用群体约【定】
- 【价】值辨析
- 树立良好的【榜】样
-
简述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爱教德】【爱护尊重,严宽适度】★★★
- 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 根据教育的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
- 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脚(活动和交往)趾(知情意行)长(长期反复不断前进)毛(矛盾)】★★★
- 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 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 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
简述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讲正道】【梨柚鸡】★★★
-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
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一分为二的转变自觉】 ★★
【教师如何做,学生自己如何做,核心功能是“转变”】
基本要求:-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 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 要提高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
简述贯彻榜样示范法的基本要求【选理情行 attention-cognitive-emotion-behavior】★★
- 【选】好学习的榜样——前提
- 引导学生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不要停留在表面上
-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仰慕之【情】
-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境界
-
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一课(教) 两班 三活动】★★★
-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社会实践【活动】
- 课外【活动】
-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 【班】主任工作
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和教师心理
-
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组核发熟】★★★
- 组建阶段。班集体雏形期,形式上同属于一个班级,彼此间不熟悉,缺乏认同感,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动力。
- 核心初步形成阶段。班级核心初步形成。
- 发展阶段。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 成熟阶段。形成平等和谐上进的氛围,学生个体得到发展。
-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健全班风是组织的目标 】【目舆核律】★★★
-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 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 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组织纪律
- 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
简述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 先进生:防骄傲、嫉妒;激励和带动
- 中等生:重视,自信,因材施教
- 后进生(见下条)
-
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恒心才发光】★★★
-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 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 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 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
简述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 开展微格教学
- 进行专门训练
- 反思教学经验
-
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
- 关注生存
- 关注情境
- 关注学生
其他
-
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 人格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事情。
- 0-1.5婴儿期: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 1.5-3儿童早期: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
- 3-6学前期: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 7-12学龄期: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 12-18青年期: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 18-30成早:亲密,孤独
- 30-60成中:繁殖,停滞
- 60+成晚:完善,绝望
-
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条件:
- 客观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 主观条件:1)有意义的学习心向;2)适当的旧知识 3)积极主动使用
-
简述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原则的贯彻要求【施主平身】
-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 注重【组】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
简述教师的教学能力【人设操控】
- 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情境的分析
- 教学设计能力:计划和安排
- 教学操作能力:解决具体教学问题
- 教学监控能力:教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
-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关节内功的平方】
-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密切课程【内】容的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 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 理解知识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 学习的情境性
-
-
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基本要求 【校师家社+衔接】
- 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 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特质:道德性格能力;关系:朋友;形象:仪容和第一印象】
-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 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 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
简述性格的结构特征(这块是什么鬼?不要告诉我是心理学,没这样分类的)
- 性格的态度特征
- 性格的意志特征
- 性格的情绪特征
- 性格的理智特征
-
简述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目的习惯,自控自调设定情境】
- 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
- 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 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困难【情境】,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我观行人踩鸡】
-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 根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