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脑)
前几天期末考试孩子对她的语文成绩不满意,自己跟老师一起想了好几个办法来提升成绩,包括我们俩也一起分析了她的卷子: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的问题比较大,基础知识需要时间来强化和巩固,但是在阅读理解上我们调整一下做题习惯可能就会有效果。
当我在给孩子说了以后,她满口认同,当时就做了一套卷子,颇有成效。可是,昨天那套卷子就别说进步了,从书写到做题习惯哪儿都很过分。我也焦虑也愤怒,但是我没有批评指责。我说:有我的原因,我在平时没有给到你有效的支持。我承认了自己的情绪、感受到了自己的情绪,但是我们控制了我在情绪之下的自己的行为。
我发现管理不好自己的行为,事后只有内疚和懊悔;一旦管理住自己的行为,等情绪过后会有很多的收获和成长
(功能)
比如——
凡是向内,我在她的语文学习上没有给过什么支持,也一直认为孩子不需要辅导;也没有关注过她的外教英语作业,总是以我看不懂为借口偷懒。所以,她语文做题习惯不好是正常的,WE作业几乎错一半,到考试前无法着手复习也是正常的。就应该这样,尊重规律,接受当下,这有我的责任。
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一天刷这么多卷子,做这么多题。孩子也会厌倦,偶尔有情绪不想好好写也正常。再说,这也不会对她的学业,成绩造成多大的影响。
爱是以对方感受到为标准的。虽然我不知道孩子昨晚为什么哭,也不知道孩子昨天为什么不好好写作业,虽然我很想知道。要是以前我一定会找孩子聊聊这件事。但是这次我不准备聊了。很明显这样的谈话是为了消除我内心的难受和好奇,是我需要的并不是孩子需要的。我既然爱她,为什么要利用她的睡眠时间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况且她的状态很好。
还有,记得院长讲过,我们都说知错就改,其实知道错也改不了才是人性。因为我们先是习惯了错误的思维模式,没那么容易改。我允许孩子在知道了做阅读理解的新方法后,从偶尔尝试到经常尝试。(原话不记得了,没找到。)
(行为)
遇事不猜测、不延伸;过程不任性、不指责;事后不放大、不消耗。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安静、做定海神针始终保持如如不动;多观察少表达,多内省少抱怨,多用上帝视角看问题才能做到了了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