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祺堂课程第七讲框架
如果1.5小时的讲解后,
你对焦点解决有更深刻的掌握。那是因为你有了哪些具体收获?
一、助人关键的身心准备
准备好聆听:身、心的专注(很想要听的模样)
倾听:听到、听完、听懂
秘诀:身心专注、心灵的放空与接纳
1.听对方内心真正想要说的,而不是听自己想要听的。
2.听到对方可以源源不绝地叙说,且更能了解自己表达:善解人意、正向解读、温暖人心的话语。
「我一点用都没有」vs. 「我渴望有价值」
「没有人喜欢我」Vs.
二、助人与被助历程
(一)助人历程
1.成为一个助人者一态度/价值观、 理论、技巧2.专注探索一洞察--行动阶段一 结束
3.助人关系-一工作同盟:
共通目标;真诚结合;对任务的同
(二)被助历程
1.人做改变的准备度
酝酿前期(无心)(拜访者)—酝酿期(抱怨者)—准备期(消费者)—行动期—维持期一 终止期
2.求助的内在心理需要满足
①情绪被支持、了解(情绪);
②了解困扰的成因与对生活的渴望(认知);
③有具体方法实际解决困扰(行动+方法)——SFBT
三、关于人的心理?
(一)你怎么认识人?又怎么认识人的心理?
(二)人的内在心理——认知、情绪、行为;需要
(三)人与人的心理——关系(互动、沟通;爱与被爱)
(四)历史社会文化与人的心理
五、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
(一)证明咨询师很厉害
(二)让来访者的心情变好
(三)让来访者有更合理的想法
(四)让来访者更有能力有效解决问题
(五)让来访者的人格转变
六、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咨询)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解决建构的会谈
落实希望(hope)与尊重(respect)empowering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 working
七、解决建构的会谈(咨询)
聚焦于解决方法建构的心理咨询;
精神分析:聚焦于潜意识内容的探索与解释;
认知疗法:聚焦于不合理想法的侦测与置换
如果在咨询里,只能问5个问题,来协助对方,你会问什么问题?
八、助人效能自我评估
1.我给自己几分?分数的意义是?
2.当我可以进步一分,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可以开始做哪些努力来达成?
九、人为什么要改变?
1.人在什么时候觉得需要改变?
2.人改变的好处在哪里?
3.人在什么时候最愿意改变?
4.人在什么状况下最容易改变?
十、觉察自我的助人理念
请花十分钟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一)人是什么?
(二)人为何受困?
(三)人如何脱困?
十一、对于来谈者,你相信的是什么?
请用三个形容词,
形容最近一次跟你谈话的学生、来访者(友人)?
十二、我们相信来谈者(你有多相信)
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下尽了全力
愿意努力实践自己想出来的办法
希望被接纳,归属某个团体
希望和别人和睦相处
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们所爱、所尊重、所景仰者的生活
希望照顾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也被这些人照顾
希望被人尊重,也尊重别人
十三、SFBT:人是什么?
解铃还需系铃人
1.来谈的人不是病人,只是暂时受困
2.人们会有抱怨是因为有期待
3.困境中的人,正在用其方法面对与因应着
4.人'可以是' 关于自身感觉与知觉,解决自己困惑的专家
5.人自身'可以拥有解决其困扰的资源和技巧
十四、人生五章
波歇尼尔森(Portia Nelson)
第一章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第二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第三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这是一种习气。我的眼睛张开着,我知道我在那儿,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第四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绕道而过。
第五章
我走上另一条街。
十五、SFBT:人为何受困,至人为何持续受困?人们会受困很正常,不用特别去探讨问题的成因
1解决方法不迫切:问题本身不是问题,
受困是因尚未找到合适解决方法;
2.能量尚未开启:知觉受到限制;难以跳脱既有的习惯与想法;
3.目标未形成或还不够清晰具体。
十六、对于人,
你相信的是什么?
请用三个形容词,
形容你自己这么一个人?
我们给不出去我们没有的东西。
十七、SFBT的核心假设三个根本假设
「如果有效,就不要改变J
「如果某个方法曾经成功过,就多做一些」「如果无效,就换个不同的做法」
觉察无效因应,做改变
「问题跟解决方法不一定直接相关」
十八、问题解决与解决建构的区别:
(一)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
*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何时会出现?
*以前的方法为何没用?
*还有哪些没注意的问题?
聚焦问题的知识!
(二)解决建构Solution Building
*问题解决后,生活会有何不同?
*当情况好转的时候..你怎么做到的!?
*最期待的美好情况是?
*有哪些资源可以运用?
*现在可以从哪件任务开始做起?
聚焦于人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九、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特色
(一)一次咨询的精神;有效率、又有效能的完整架构咨询
(二)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 ) vs.解决建构(面对问题的积极视框与态度)
(三)'简单’背后的珍贵与不容易:万能的解困钥匙
(四)培养自律好习惯:从一小步、美好的未来引导起
(五)贴近、希望、能量、修行:创造自我效能感
二十、SFBT的重要概念
1.「觉察无效的因应,做改变」:解决困扰所做的不成功尝试即为问题所在; |
2.「尊重、正向」:治疗焦点放在解决、正向和未来,提升来谈者的力量、资源;尊重即给予相信
3. 「让来谈者变成专家」:来谈者拥有力量与资源去改变,让来谈者有此感觉则是咨商员的责任;
4.「看见未来的真实建构」:治疗强调being in the world:着重未来与系统观:活在现实脉络之中;
5.「例外乃解困之钥」:凡困扰必有例外困扰曾经成功解决。
6.「改进的改变观」:小改变带来大改变;咨询师责任在启动改变与鼓励改变持续
7.「创造合作关系」:没有抗拒的个案,只有不知变通的咨询师;没有失败,只有回馈
8.「未来是被协议并创造出来的」:描述、意义、互建构与相互循环
二十一、SFBT聚焦解决的‘解构'
治疗师不一定要非常清楚来谈者求 助的问题本质,才能帮忙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解决方法的本质,它是“开门”的钥匙,而不是门锁的本质。如果你有一把能打开许多种锁的万能钥匙,就不需要深入分析和了解某一个锁(1985)。
二十二、SFBT的个案会谈纪录
(一)来谈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会谈日期:
基本数据(家庭图):
(二)来谈者关注的焦点:
(三)目标形塑(包含: 1 .转介原因,或2.来谈者主诉, 3.实际的会谈目标内容)
(四)例外(何时问题不发生,或稍微没这么严重?主角做了
(五)评量(1--10,情况有多接近目标)
1.会谈前已有的改变:
2.改变的意愿:
3.改变的自信:
4.改变的方法:
(六)赞美反馈(看见来谈者的优势、长处、资源)
(七)任务/建议:
1.观察型任务:
2.行动型任务:
(八)下一次会谈目标:
二十三、一次咨询的精神
(一)一次的咨询,就可以完整照顾到来访者改变的需要
(二)虽说一次,但希望至少咨询二次以上(改变发生在咨询后)
(三)聚焦:迅速听懂,最想改变的;创造可以改变的
(四)接住来谈者情绪,让’理性’领航,创造改变行动力
(五)一小步:创造有效的小改变,产生自我效能感
二十四、焦点解决来谈主角概念化的层次
(一)理解:来谈者最想被懂的是什么? (抱怨..很在乎..很努力在做..不放弃..
(二)目标:来谈者很想解决这个挑战之后,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与关系互动?
(三)能量:来谈者是如何克服困境挑战的?其坚持、不放弃之处在哪?很愿意继续怎么做?让人敬佩之处在哪?
(四)方法:来谈者在面对这些挑战过程中,曾经运用了那不错的、有效的方法?往目标迈进,还有哪些可能?
二十五、结语
没有失败,只有回馈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一二虽为例外绝非偶然;
回顾例外掌握玄机,累积偶然就成好习惯。
天无绝人之路,抱怨的底层其实就是努力目标;
开启小改变、创造成功就能保有希望与信心;
掌握自身宝藏,扩大偶然,创造希望,累积努力,如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