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贾平凹有一幅对联时时鞭策着我: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21世纪,新时代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轻实则重的“师德”。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
今年,我带的是小班,班里的孩子都是刚离开爸爸妈妈身边的小家伙,记得开学伊始他们的哭闹与无助。那时候,任何的道理对于他们来说都显得苍白无力,唯一能安慰他们的只有我们的拥抱和真心的关爱,只有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也是可以带给他们安全感的人。渐渐地,哭闹没有了,回报给我们的是一张张天真、灿烂、幸福的笑脸,回报我们的是家长给予我们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相信我们可以照看好每一个孩子,他们说:“老师,你们真是太不容易了,早上送孩子的时候,看三个老师,每个人都是抱两个、拉两个、后面还要拽两个,真的是太辛苦了,现在孩子回家跟我说喜欢上幼儿园,如果请几天假,就吵着要上幼儿园,想老师、想小朋友了。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简单的几句话,却叫我深深感动,感动于家长的信任,感动于孩子的依赖。
我们班有个孩子,妈妈说平时在家坐不住,总是乱跑。果不其然,这个孩子从刚上幼儿园我们就发现他没养成良好常规。不会吃饭,每次独立吃饭都会把桌子上撒的全是米粒;不能安静入睡,午睡时,不仅自己不睡觉,还总是在唱歌、说话,影响其他小朋友休息;上课坐不住,老师在前面上课,他就下位到处乱跑。为了培养他的常规,我们一遍遍教他用勺子,告诉他粮食来之不易;每天坐在他的床边,轻轻地哄他入睡;集体活动时对于他的表现给与及时肯定,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纠正他的小问题。有一天,早上入园时,看到他离开妈妈的怀抱跑了过来,张开双手微笑着说:“老师好”。一时间,一股暖融融的东西在我心中流淌,一种欣慰?一种感动?说不清楚。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与这些小朋友相处,你会渐渐感觉到他们独特的个性,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渴望着你的关注,企盼着你的关爱,在意你的关怀。如若身为教师的你忽略了这一点,纵然你有高深的学识,耀眼的才华,你在他心中也被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化解这一叉的奥妙,便是“师德”中的一个字——爱。
教育是需要沉下心来做的事业。它就像种田,从播下种子到丰收,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用耐心、爱心、恒心、细心去浇灌。正如张桂梅校长扎根教育一线40多年,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她心中装的是山里的女孩,想的是如何让她们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她的心里,除了山村教育事业,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隙。
在从教的这些年中,虽然我早已发现教师工作并不只是我当年理想中的样子,虽然我们肩负重任,虽然每天都有无数琐事围绕着我们,虽然我每天都沉浸在小班孩子们的吃喝拉撒中,可当我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眼神,看到他们的表现明显进步的时候,当我在节日里收到孩子们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而我们老师的爱更是要无差别的爱,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要认真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每一个意见,每一个做法,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我觉得热爱幼儿要面向全体,尤其是个别特殊孩子,能容纳他们的天真,能接纳他们的错误,这种爱才是博大而深沉的!让爱的暖流也能流进他们的心田,让他们也感受到生活有阳光。
一灯如豆,四壁青辉。愿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用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守住一方净土,用爱写好“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