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跟一个怀孕三个月的同事聊,前面我们聊了一些她现在的情况,后面她说到自己需要一个人去医院,以后估计也是一个人带,老公和老妈都很难指望上。因为比较担心,还是决定所有检查都去省妇保。说这些的时候,我就觉察出激素在她体内变化带给她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就是那种淡淡的,由变化而来的无力感,伴随着被负面情绪包围的感觉。这种感觉我太熟悉了。
想起以前读过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茵关于心位的理论,大致意思是说,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婴儿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两个心位,一个叫偏执分裂位,一个叫抑郁位。在偏执分裂位,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那个世界是被美化过的,全好或全坏的。而在抑郁位,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那个世界是黑暗的,是摘下了美化面具的,拥抱和承认痛苦的。早年间一直在偏执分裂位行走,我习惯了美化我所看到的,也习惯了美化自己,直到经历过一些丧失,懂得了不完美和失落,学会了与痛苦相处,反而更加能够拥抱真实的自己,承认它的渺小、卑微、邪恶、懒惰、自私、无情……正如有句话所讲的,那些生命的裂隙,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有经验了之后,我就知道怎么跟我的这些负面情绪相处。当它们出现的时候,以前的我会选择压抑,现在我则会找一个途径发泄,比如找闺蜜聊聊,或者写下来,或者去游玩散心,而我一次次发现,即便我还是很难跟当事人面质我的不满,诉说我的悲伤,但通过跟人聊和写下来,这些情绪都能很快溜走。经历这个心理历程,对我个人而言的意义是,我更加能够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了,我也更愿意接纳真实的自己了。
昨天晚上和闺蜜聊,讲到了一个在自己看来很惊悚的想法。今年在我连续经历了老公出差,并接受了他的工作就是需要持续在外奔波以后,我发现,我慢慢就适应了没有他在的日子,甚至他回来的时候,反倒成为了打破生活平衡的一股力量。人是多么容易适应环境,人的依恋可以有多么脆弱,人的可塑性又是多么可怕啊。
今天家里冰箱坏了,本来想联系老公,后来一想,联系了他也帮不上忙,然后就自己想办法,发现大众点评上有很多家电维修的上门服务,马上打了一个电话,维修师傅很快就上门了。或许,让人哀伤的点,恰恰是我们离了自己最重视的人还是可以活下去这个看起来残酷又美好的现实。这让我重新思考了婚姻。之所以婚姻需要经营和维系,可能正是因为它太脆弱了。
安尼喂,自从学会了跟自己好好相处,人就强大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