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引爆点》是一本谈论怎样让产品发起流行潮的专门性著作,是《纽约客》怪才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一部才华横溢之作。
作者认为,微小的转变可以对个体、组织和社区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潮为切入点,从全新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学和营销模式。很适合市场营销或希望在营销中获得成就的人去阅读。
一个群体或一单独、偶然事件可以在社会中迅速传播并引起大规模跟风,从而大大地改变流行文化。是谁创造了流行?流行的奥秘何在?如何才能创造流行?这三个问题解答了,商家就有可能让自己的商品风靡一时。
就好比为何总有些产品卖这样好,新品发布会还没开就预订量过千万;为何大家都会去读一本同样的畅销书;为何传统了千年的马面裙突然空降在巴黎时装周;为何大家都去玩那款说是休闲却无比烧脑的小游戏……
《引爆点》描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观念。但这个观念却能成为我们理解流行潮何以出现的最佳思维方式。观念、思想、信息、行为方式,通常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流行(套用到XGYQ传播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引爆点与其说是一个概念,不如说是一只无形的手,在复杂的外表下控制事物的各种趋势。达到临界水平并爆发的那一刻,就是“引爆点”。
所有的流行潮都有一个引爆点,剧变是引爆点这个概念的核心。
试想一下打哈欠这一动作,打哈欠是一种具有惊人感染力的行为。仅仅因为我在这里写下了“打哈欠”这个词,可能读到这里的你就跟着打了两次哈欠。哈哈!这个感染性是不是很惊人。感染性是一种所有事物都具备但却难以预知的性质。
作者从一个有趣的角度看待人类学和商业这些不同领域的研究。好比一张纸,若能对折50次,叠起来的高度会超出我们的想象——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无独有偶,最近那款号称“通关率不到0.1%”堆叠式消除游戏的风靡一时。看到周边老老少少废寝忘食、日以继夜“争当领头羊”的劲头,据说上线第一日挑战人数就高达6000+万,在各媒体引发的话题阅读量也高达26+亿次。
一个休闲游戏产品怎么就突然“爆”了呢?
首先,源于官方对这款小游戏的传播定位——“超难的消除小游戏”,通关率不到0.1%。
话说,这个简单到只要能辨识图片的人就能玩的“消消乐”,只是将平常游戏的进阶性难关简化为“第一关简单、第二关超难”的断崖式落差。就这微小的变化,本应休闲的游戏被“反休闲”,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冲动、好奇”心理。玩法简单且参与度高,玩家们玩的可不是消消乐,而是那快速“上头”又快速陷入难以过关的无尽轮回,是那智商堪比爱因斯坦的0.1%的挑战成瘾。于是,这款小游戏爆了,“极难”的特点也让该游戏成了“热门挑战”,让人乐此不疲。
《引爆点》书中,作者归纳总结了引爆点所涉及的三条法则:
第一法则,个别人物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这三种人是我们每个人同外部世界相联系的纽带。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朋友中,大多数人可能经联系人介绍的;内行则热衷于帮助我们处理生活上的一些琐事,给出专业的建议或意见;而推销员的天赋则在于把他认为值得推销给大家的信息传播出去。
很大程度上,成功发起任何一种社会流行潮,要取决于信息传播者所有的社交天赋。作者认为这三种人都是有着非凡人际能力的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随时随刻都有可能出现引爆点。
而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又是非常好的传播媒介,只要我们愿意,通过网络动动手指就可以让自己快速转变“联系员、推销员”的身份,只介乎于是否“内行”的信息传播威力。这点大可放心,商家已经帮你准备好了。
第二法则,附着力因素
附着力是流行事物本身所应具备的要素,它应该具备能让人过目不忘或者至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附着力,传播的信息必须令人难以忘怀。
细细回想,具有附着力的因素常常是些看上去微不足道、却又能打动消费者的东西,就好比某手机品牌漂亮的外形,婚戒广告那颗“永留存”的石头故事,小游戏挑战1200次都无法在第二关通关的深刻记忆……
第三法则,环境威力
发起流行的环境极端重要,外部环境的一个微小变化都能决定它流行或不流行。
如果让人们在人群中做出推理或决定,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来自身边众人的压力、社会规范和任何其他形式的影响,正是这些至关重要的种种影响裹挟着加入到某个潮流中去。
再看前面提及的小游戏,温顺的绵羊看上去人畜无害,可游戏开头“加入羊群”的口号就给玩家设定了环境。进入游戏后,会被归入所在省份的“队伍”,每个省份的通关人数被展示在游戏首页,通关成功,玩家将为所在省份“加1羊”。在羊群成绩排名的压力下,人人争做一头不拖后腿的羊,在几次、几十次乃至几百几千次手指操的循环中,伴着几声苦笑,前仆后继。
虽然不知道这款小游戏能否持久,但短期内创造的流量奇迹足以在众多休闲游戏中脱颖而出。
《引爆点》一书的终极目的,是希望读者能重新审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很难预测那些戏剧性、指数性的突变。我们所认知的范畴、真正喜爱的人的数量、真正了解的朋友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总在杂乱中行事,我们深受自己周围的大环境、小环境和周围人们品格的影响。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作者们不走寻常路。那些成功地发起社会流行潮的人,并非只做一些自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因为他们坚信“制造变化是可能的。”
通过控制一个小组的规模,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通过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微小调整,就有可能大幅度地降低其传播难度;仅仅找到和接触那些有着极强社交能力的人,就有可能掀起一股社会流行潮。看周围的世界似乎雷打不动、无法改变,但只要你找准位置,“轻轻一触”也有可能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