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我爱你,与你无关
余秀华有一首诗叫《给你》,它这样写道:
我爱你,与你毫无干系,我的破败与繁华,荒芜与等待,皆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我”爱“你”。你的存在本身毫无意义,于我眼中,只有我的爱才赋予了你意义。
《春潮》中的郭建波有着与其无比相似的爱情观,她自己在母亲家吃过晚饭,还要给搞音乐的男友买回去一些,她看似卑微地付出,屈困于简陋的小屋,然而却格外清醒自己的爱欲,游走于独属于她的那些虚无的关系。
男友第二次出场,随之而来的是一段激烈的冲突,她的孤独与疏离在被男友蒙住头的刹那爆发,你看,她从来没有信任过谁,她也从不会为了谁的意志而改变自己。
即使在爱情中,她也时刻保持着身为自由主义者的深刻独立性。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我之所以卑微,是因为我爱你,但我绝对不会委曲求全地臣服于你。当你侵犯我的自由意志,我必反抗你。
这种爱情观的叙写已然超脱了“大女主”的层面,转而模糊性别议题,来探讨女性身为人的品格。因此影片中郭建波的形象愈显立体。
关于亲情——探讨家庭中的双向付出
本片对于亲情的探讨基于一种付出与回报的平等性。在导演的观点中,她十分强调付出的双向性,这也恰应和了郭建波的独立思想。她认为,她需要先是一个人,然后是一个母亲,最后是一个女儿。
同样,两代母亲对待孩子的教育截然不同,姥姥的约束与管制,令人窒息的宠爱,和母亲的放养与感化有着理念上的区别。导演以其二人的冲突作为两代人矛盾的缩影,同样也在影射时代于人观念的影响。
关于时代——神奇的土壤,理应滋生独特的故事
我热爱贾樟柯,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其讲述的所有故事均只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而杨荔钠导演的叙事,远远超越了现实主义女性主题,而更具历史的宏观性。她在影片中使用恰到好处的隐喻,使自己化身一名“带着镣铐的完美舞者”。
片中母亲的角色是一出被时代同化一生无法改变的悲剧,而她的某些行径放在当今时代毫无违和感,这正与“工业党”遥相呼应。导演的审视与反思理应被给予高度重视,只因其竟惊人地有着无比高昂的现实意义。
关于社会——春潮涌动,自由生生不息
我们之所以感动于《春潮》,就是因为它给人带来一种生生不息的灵动。纵使导演通过郭建波的生活血淋淋地揭示着理想主义者人到中年的挣扎,纵使其扇给黑暗的两巴掌不会带来任何改变,纵使其半辈子的抗争终于败下阵来,但我们仍然燃尽头颅来追寻毕生的事业。
直到最后某一天,这片土地上所有的孩子,都将保留着童真,投身于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