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养的迎春花开了
春天却还没有来
2017年
西安第一个晴好的日子
阳光洒满窗台
沐浴着那些花儿
还有我
我跟爸爸喝着酒
说着往事
那些往事
虽然有些悲伤
依然在阳光里
温暖着我们
(1)
是的,这篇文章,源于我同一天在简书发的这首诗。虽然我不确定,那些文字算不算诗,既然我把它们排成了诗的样子,就当是吧。
有朋友在下面留言说,为什么不是酒?
我觉得茶更配一点,我说。
不得不承认,其实,还是酒更配一些。昨天的时候,雨在下,雾霾为未散,我炒了两个菜,和爸爸喝着从内蒙古背回来的酒,酒装在一个不锈钢的酒壶里,用一个皮套套着,颇有一点游牧民族喝酒吃肉的感觉。
(2)
爸爸喜欢喝酒。
年轻的时候,常常喝醉。我的记忆里,就有回到家,爸爸醉的人事不省、躺在卧室的地上酣睡的场景。妈妈自然免不了嘟嘟囔囔一场碎骂。
那时候我有多大,我自己也不记得。只记得孩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里。那时候县城里还都是一排一排的瓦房,每家一个院子,院子里栽着梧桐树、石榴树之类,屋前一口压水的井,压出来的水冬暖夏凉,夏天我用井水冰镇西瓜,冬天用刚打上来的井水洗脸洗手,暖和。
记忆里,每个夏夜,爸爸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会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下摆上饭桌,一盅一盅的喝着酒,一边用手拍着自己的大腿,驱赶着夏夜里还没有酒足饭饱的黑蚊子。据说那蚊子来自美国,一口下去就会起一个大疙瘩。
(3)
爸爸其实酒量不大。
我估计他酒量最高峰的时候,也就是半斤酒。酒量不大,酒品也就不怎么样。
和亲戚朋友喝酒时,常常是你来我往的劝了半天,一杯酒也没喝。那时候我还小,往往不屑于爸爸的这种“无赖”行径,爸爸却说:“你懂什么,要的就是这种氛围。”
(4)
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喝完酒,骑自行车去别人家讨债,在路上不小心被拖拉机蹭到,导致脑溢血,晕倒在了路边的水泥管子里。家人找了一晚上才找到他,好在最终算是平安度过一劫。
家人都说那次事故跟爸爸喝酒有一定关系。从那之后,爸喝酒就控制了许多。
(5)
我上大学和刚工作那几年,和爸妈分居两地,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去看他们。特别是工作以后,一年能和他们相聚的时间不过三五天。亲戚朋友们给我接风的接风,送行的送行,往往是一大桌子人喝酒聊天,留给爸妈单独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打电话给爸妈说不回家吃饭的时候,爸妈往往说:“又不回来了?你这次回来才在家里吃了几顿饭?”
那时候其实不理解爸妈的心情。
(6)
等有了孩子,终于有了理由可以把爸妈留在身边一起住,否则他们才不会甘愿忍受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孤独和冷冰冰。
每天把混世魔王般的孙子送到幼儿园之后,午餐成了爸爸最休闲的时光,一本书,一盅酒,自斟自饮,优哉游哉。
(7)
只是爸爸从来不舍得喝好酒。他给自己从超市买的酒,全是醉简装的玻璃瓶的酒,顶多二三十块钱一瓶。
每次我会给爸爸准备好一点儿的酒。说是好酒,绝非什么茅台五粮液之类,是相对爸爸平时自己买的酒而言的。但他自己却从来不舍得喝,把我买的酒束之高阁,自己依然喝那些二三十块钱的酒。
我说你那些酒太便宜,对身体不好,还是喝点儿好酒吧,又喝不多。
爸爸总是说,酒都一样,再说,我这便宜酒才没人造假呢。
哎,好吧。
(8)
这几年,自己有了孩子,慢慢的开始能体会父母的心境和感受。尤其看着父母一天比一天老,突然有一种失去的恐慌感。越来越觉得,欠他们很多,希望能多一些时间陪陪他们。
于是,周六或周日的中午,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做几个菜,陪爸爸喝喝酒,喝点儿“好”酒。
爸爸这时候到不会拒绝我喝点儿好酒的要求,因为我也要喝,他怕我喝不习惯他那些十几块钱的廉价酒。其实我只是想让他喝点儿“好”酒。父子二人终于为了不同的目的在喝“好”酒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9)
几口酒下肚,爸的脸上就开始泛红,话就开始多了起来。
爸爸的话题各种各样。或者是给老家大伯打电话听来的老邻居们的最新消息,或者他的哪个好友又想他了盼着他暑假回去,或者他从报纸上手机上看到的各路八卦新闻,或者跟我聊聊孙子的教育问题,或者聊聊我的工作……
当然,还会跟我聊聊家族的历史。有些故事,他需要说给我听,也需要我,说给我的儿子听。一个平凡人家的过往,没有史学家会记录在册,全凭代代口述,伴随着血脉维系,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对先辈和亲人的怀念与缅怀。
还会说说未来。我的儿子,未来是个什么样的小伙子,学习如何,能有什么出息。
(10)
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光。两个男人,喝喝酒,能说的不能说的都可以谈,毫无保留,这个世界上也许找不到第二个人跟你有这样的状态。这是一种互相给予的过程,爸爸把他朴素的人生经验给了我,我给了爸爸什么呢?
有些话说不出口。我想我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他,我爱他。
高晓松有本书叫《如丧:我们终于老的可以谈谈未来》。套用一下吧,我们终于老的,可以陪爸爸喝喝酒,谈谈未来和过往。
可这时,爸爸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