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分为了上下两部,两部之间虽然都围绕着两兄弟的生活展开,但时代背景大不相同,上部在文革前后的时代中拉开帷幕,下部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轰轰烈烈。时代的反差、荒诞在书中跳跃、浓缩。
很少看书会看到让我忍不住流泪的程度,记得上一本是《82年生的金智英》,最近就是《兄弟》了。
但我想哭不是因为李光头和宋钢之间的兄弟感情,我想哭是因为宋凡平这样一个正直、平凡、勇敢、善良的男人,我想把世上所有好的形容词都用在他身上,可是我觉得不够,真的不够。
宋凡平作为李光头和宋钢的父亲出现,作为李兰的丈夫出现,作为整部小说的光出现。
宋凡平的名字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平凡,可他却不叫平凡,他叫凡平。可他的确平凡,他只是一个中学教师,狂欢的时代下,即使是在刘镇这种小地方,他也足够平凡。可他偏偏不平凡,就像泛着光的湖面,明明足够普遍,足够平凡,可偏偏因为那闪耀精致的光而不平凡。
他善良担当,李光头的父亲因为偷看其他女人不小心掉进厕所淹死的时候,面对着所有人的真心或虚伪的嫌弃和指责,只有他跳进粪坑把李光头的父亲捞上来,再一个人将他背回家去。
他绅士正直,在李光头母亲因为丈夫的龌龊行径在闲言碎语和嘲笑中抬不起头时,他坦然地接近这对母子,告诉他们孩子要多晒太阳。
他坦荡坚强,从不在意别人投射来的扫视和流言。会在水泄不通人声鼎沸的篮球赛现场冲过去给爱的人一个拥抱,不在意激起了多少八卦;会在二婚时,拉起爱人和两个孩子走街串巷地宣告自己的婚讯,传达自己的幸福,纵使会被恶言生吞活剥但他不在意,他要让自己的爱人和儿子们挺胸抬头,其他的他毫不在意。
他爱家顾家,将李光头视如己出,对两个孩子悉心教导,一碗水端平;珍爱妻子,给了妻子从未体会过的爱意和尊重,一年半的婚姻生活,是妻子度过剩下时光的永远支撑,因为他真的够好。
他体贴心细,妻子头痛便强逼着她去上海治病,为了让她放心治病即便在狱中也日日写信;被抓走后为 了让孩子们放心,留下了钱,教会他们做饭,用笑话解释着自己断掉的手臂。
他重视承诺,为了去接妻子宁愿逃出监狱,最后被活活打死。
他是一个好丈夫,他给予了李兰从未享有过的欢愉,他是李兰一辈子的骄傲和勋章,她能用宋凡平妻子的身份面对任何苦难。
他是一个好父亲,他对两个孩子一碗水端平,在最艰难最疯狂的时候用自己的乐观和坚强给孩子们罩上了保护罩,使他们尽量少的受伤害。
他是一个好人。好人这两个字用在他身上过于轻飘了。但,他确实是一个好人。
他像一束光一样闪烁着,他用最耀眼的地方反射那些不堪和龌龊。
他让污秽无所遁形:伪善、残忍、贪婪、惺惺作态,一切的一切都在这束光面前显得更加丑恶,因为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