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二篇了,分析阅读。按第四章的介绍的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里介绍的方法,发现第二篇的目录有点枯燥了,无论是章节名还是章节下的小标题,都发觉应该比第一篇枯燥。
午休结束时,小六问有收获吗?觉得好看吗?会觉得烦吗?当然是满满的干货,小四已经当教科书阅读了。今天阅读的是第六章,如何对一本书进行分类。简单的通过书名,目录,序等来判断一本书是属于何种书籍,阅读中,当然要知道自己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反观小四以前的阅读,都是拿到书后,仅仅通过目录、序、略读来判断该书是什么书,是否有兴趣,从未对书进行归类,不同类别的书,千篇一律的阅读方法,其实不同类型的书籍的作者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思考思路,读者也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别书籍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书主要将书籍归类为实用性和理论性。之后还可接着分,如理论性作品下还可以接着分类,如历史、科学、哲学等等,还有更小的粒度下分类。其实当代书籍多数可以通过书名进行分类,除了一些文学作品类书籍。反观古书可能受文言文的影响,书名都是很简短,咋一看都不能明白这书在说什么,如古代知识分子必读物:《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若不是对书籍有耳闻,真不知道该书是在说什么。
似乎,我也要根据本章的描述,对所读书籍进行分类,建立一套类似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