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启了学习游泳模式,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学会。至少,学会后自己可以不用那么怕水,可以带着Tina一起下水。于是,和好友约好,在看了两家健身馆之后定下了家附近的“快乐健身”,虽然地下一层的空气流通确实不是很好,但是游泳馆人不像另一家那么多,而且价钱也合适,离家又近,所以就报了10节课(+1赠送),教练貌似很年轻(像90后),至少看起来比我们年轻,比较腼腆。
7月18日 周六 第一节课
老公陪着一块儿上课。
蛙泳腿部动作:像青蛙一样趴着,伸展,放松,两腿并拢;慢收腿,收到极限,放松;边勾脚,边向外翻,勾紧,外翻的同时两只小腿分开,大腿并拢,尽量外翻(犹如,双膝跪坐两脚向外翻的赶脚);向外使劲蹬腿,但劲,是用大腿使力,大腿猛给力向外一蹬,脚仍然勾住;两腿迅速收拢,两腿自然伸直,脚伸平。
练习先分解,后连贯。先地面,后水下(当然,要系上漂浮板,手里还要拿着一个)。
一节课下来,浑身腿软、背疼,哪哪都疼,第二天早上躺床上根本起不来的赶脚,平时太缺乏锻炼了。
7月19日 周日 第二节课
依然练习上节课的动作,但关键点是连续做。后半节课,练习闭气。
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到水底下,坚持3-5秒。可是,我总是在水下吐泡泡,然后鼻子进水,呛水...
直到快下课的时候,在老公的指导和协助下,我再次努力尝试了几次,终于掌握到了窍门。
7月21日 周二 第三节课
教练说,这节课做水性练习。
第一个动作,水中向前行走,当然,是浅水区。可是,谁能理解150cm身高的我,浅水区的120cm已经到了我的脖子,而且,为了能让自己不那么容易喝到脏水,我只能垫着脚尖站在浅水区(试想,垫着脚尖站在泳池里,我还能抱着20斤重的Tina安然无恙的行走吗?)。不过,由于游泳馆水的浮力足够大,所以我还算能站住。水中行走,刚开始,我必须扶着墙壁或任何物体,才敢往前走。先正向往前走,双臂向外划水。我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才一个个的去尝试,从扶着物体到离开物体沿着边缘,到慢慢离开边缘。
第二个动作,逆向倒退行走,双臂向内划水。水的阻力很大,顺着走还行,刚刚掌握,教练就让我尝试逆向倒退,说实话,到第四节课我也没有很熟练的掌握,因为,恐惧,恐惧溺水。
第三个动作,水中蹦跳,两臂伸直平衡。这个掌握起来还算容易,因为毕竟是顺着方向走,而且两臂起到了平衡的作用。
第四个动作,漂浮。双手抓住栏杆,深吸一口气,低头入水,两腿伸直,自然就漂浮起来,当然要放松才容易漂起来。
第五个动作,抓住栏杆,从漂浮到站立。双腿收起。很不幸,略有紧张的神经下,脚底打滑了,然后又一次溺水呛水,还好在边缘,可以很快的自救。
第六个动作,漂浮着换气,腿部垫上漂浮板以防腿动。这个动作我又是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了很多次才慢慢掌握要领。主要是头部动作,身体不能动,抬头吸气,低头闭气,坚持3秒,慢慢吐气,一直到抬起头来,再继续一个循环,再循环。不知道我是练习了多少个来回才慢慢领会到。
第七个动作,在第五个动作的基础上,手离开栏杆一小会儿,接着换气。
事实上,我还没有练习第七个动作,就已经下课了。
7月23日 周四 第四节课
教练说,今天仍然是水性练习。
第一个动作,不带物体,水中闭气漂浮,双臂向前伸直,然后站立起来(双臂向下后方压水的同时,身体略前倾,双腿收起站立)。
自己练习之前,我很恐惧,虽然教练在前面会拉着我的手,但还是很担心。其实,学游泳时的每一个新动作,对我而言都是一次挑战,但是并不代表无法完成,需要鼓励。刚开始练习,需要保护,然后可以自己尝试脱离保护,再多练习,不停的、重复的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挑战将完成。今天的第一个动作,刚开始有保护(教练在前面扶着手)的练习下,我可以笨拙的完成。然而,保护离开,我的第一次尝试,就直接溺水了,被教练拉起来后,感觉刚才那一瞬间的紧张,但还好,自己说服了自己,可以再尝试一次,继续,感觉到是自己的动作不规范导致的溺水,两腿收起时,没有同时,双臂也没有很好的去向下压水。后来,我坚定了一下,再试试吧,反正闭气都可以了,即使掉下去了,也就是喝两口水的问题,有什么啊。于是,在经过1次、2次成功后,得到教练和思雨的鼓励和肯定后,我可以了。
第二个动作,闭气,双臂抱紧双腿,双腿收缩,漂浮在水中,停留几秒后,双臂和双腿伸展漂浮,然后第一个动作站立起来。比较顺畅。
第三个动作,滑行。双臂伸展后两手平展交叉,闭气后水下下蹲,向斜后方猛力蹬地面,向前滑行。
第四个动作,同第三个动作,只是,蹬的不是地面,而是墙壁,这次,向前滑行的更长了一些。
第五个动作,站立后下蹲,不能低头,换气。刚开始,教练说我总是习惯性低头,但多次练习后终于做正确了。
第六个练习,绑上漂浮板,手里拿着漂浮板,练习在腿部动作的同时换气,必须在低头水下要两次腿部连贯动作后再换气。这个动作着实很累,今天所有的累都在最后这个动作上了。尝试了4个来回吧,在教练的协助下,还算可以。
出来后两腿发软。
7月26日 周日 第五节课
练习漂浮换气和腿部动作,向前游。
在水下换气时依然不能熟练掌握,总是呛水,还是换气的不够成功。
*****例假&例假&...
8月10日——8月15日 老公陪着我自行练习2节课 水下换气 不背漂浮板
8月16日 周日 第六节课
教练教了手臂部分动作,然后拿着两个小浮漂继续水下练习。
终于赶上了好友的进度,在老公的陪练下水下换气的动作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完整了游了50米(往返一次泳道),已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仍然存在一些小问题,逐步在克服:抬头后手臂向下压水,但幅度不能太大,略大于肩宽;水下两次腿部动作后再抬头换气,水下不要吐气,快出来时方才吐气。
这节课,我基本上初步克服了水下和下水的恐惧、紧张。
******思雨出差,然后....拖延了好久好久,因为又赶上一波例假&例假&...
9月16日(误差约在1-2日) 第七节课
眼看着这一个月的卡快要到期了,终于我们又想起来了约课。
可是,....重大消息:教练离职了!
有时候人总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当初选择这家健身馆和教练时,我还问过教练你会不会还没教会我们就不干了呢,教练说不会的,我在这里已经坚持了2年了(意思是比较忠诚的员工了)。谁知这么碰巧的事情还是遭遇在我们身上,运气也忒好了,还有4节课,而且是在拖延了1个月后中途要换教练。虽然感到有些不幸,毕竟不同教练方法上肯定有所不同虽然结果是一样的(的确在后来的两节课中得到印证),但是又让我想到了我们做咨询项目服务客户的时候也会存在中途更换项目经理或项目团队成员给客户带来的不便,当自己是那个“客户”角色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客户的不爽是应该的!
新教练是88年的东北小伙,很谦和,但不知为什么他说他的微信有问题不能用让我用电话跟他联系。
这节课纯属是在磨合,第一是更换教练后的双方磨合,第二是我俩1个月不来导致的生疏需要适应。
9月23日 周三 第八节课
今天是Tina满15个月的日子,最近成长的变化真不少,已经长成一个小大人的模样了。
约了上午10点的课,大清早到健身房的人确实不多,很安静。但是,还真有人大清早泡在泳池的,教练说他8点就来上班了。
由于上节课的相互磨合,这节课教练采用他的方法开始授课。
先是地面上再次练习了1-2-3-4分解动作:1抬头吸气,2慢收腿,3低头吐气,4蹬腿夹回。然后绑上2块腰部浮板到水下练习(注意:腿部动作只是在换气的时候进行一次),不带手臂动作练习。
刚开始始终找不到感觉,分解动作连起来的时候总是出错。其实,我的感受是不能过分的去想教练说的1-2-3-4,因为动作之间的停顿事实上并非那么明显,多练习多感受即可,但忌多去想1234.练习了一会儿,我总觉得漂浮板有点碍事,所以就拿掉了。(忽然回想起来这些练习貌似之前哪节课练过,请看上面斜体删除线标注,第四节课就开始练习了,但教练教的方法不一样)
往复的练习在快要下课时慢慢找到了感觉,但还不熟练,有时候还会出错。最终完成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游到了泳道的深水区尽头然后回来,一个来回。
10月11日 周六 第九节课
教练先教了手脚配合的连贯动作,在岸上。下水后,先拿着两个小浮漂,手脚配合,背上还背着浮板。连续游了几个来回,感觉很累,据说是我的蹬腿动作不标准。放弃掉手上的浮漂,开始练习全部的连贯动作,大概练习了半节课。
今天的课不知怎的,感觉很累,也许是自己动作还有问题,也许是体力不支。教练说,以后就是依然这样练习,直到动作熟练后,放弃背板,就完全学会了。
这节课算是一个里程碑,基本掌握了蛙泳的全部动作并连贯起来,但是还没有熟练掌握。今后的课程,只需要反复、反复、再反复的练习。可是,对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我们俩而言,熟练,貌似还不知道在那一天。我不知道这可以不可以纳入惰性的范畴,但的确自己一个人总是不愿意去游泳馆的,可能还有一些担心吧,有人在总会感觉放心一些。
课后的事情让我感觉到有些不爽……
由于我的疏忽,后面这两节课上完没有按照杨教练提醒的“每次上完课只签一个人的名字”去做(我真的忽略掉他给我发的信息的后半句话了),前台和新的教练视为我们已上完所有课程。虽然最终解决了这个误会,但是也给我留下了几点深刻的启发:
1.以后凡是签合同或合约等类似事情时,无论多大的事儿都要仔细仔细的阅读,并且至少要留底至解约后;
2.看别人的信息、听别人讲话,要认真;
3.处理误会时态度再温柔一点,除非遇到不讲理的人。
同时,这件事情也折射出这家游泳馆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部门间沟通不畅、服务意识不高(直接和最多接触客户的服务人员并未领会到会馆服务的核心,专职私教在面对问题时的解答也非常牵强)。这让我又想到了东方时尚驾校,同样是服务行业企业,东方时尚却能在普遍口碑不好的驾校行业中被学员口口相传推荐,其中一个最关键的点是确实在践行自己的使命“让每位学员都满意”,无论是那里的教练,还是其他服务人员,都会悉心的与学员沟通,尤其是服务人员,不管问到大厅里哪一位,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次去驾校,看到大厅里赫然立着“首问负责制”,我就知道自己的选择对了,虽然我也吐槽它的流程管理等细节管理上仍有很多有待改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