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腾讯对微信小程序及公众号进行了一系列的功能升级,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新媒体运营的信心。
这对早期唱衰公众号及小程序的企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而事实是,小程序与公众号完美融合,其商业化趋势也日渐明显。
对于公众号运营,还有不少刚进入的企业老板的认识,还停留在微信文章编辑的初级阶段上,认为让前台文员,发发文章,再转发微信群或朋友圈就是新媒体运营了。
除了运营者,很多企业对于公众号,还在用传统思维看待,这种认识的偏差终究导致产出的不理想。
首先塘主先分析一下公众号运营的生死命脉,接下来列举公众号运营存在的8大误区,希望对于已经或即将着手公众号运营的企业老板有所帮助。
一、公众号运营生死命脉
如果把企业的公众号当作一个人来看待,那么有三个环节将决定它的生死;公众号命名占20%;老板(领导)的战略占50%;运营模式占30%。
1. 公众平台命名
当用户要关注一个公众号,第一眼注意到的,最醒目的地方就是“公众号名称”,这个“公众号名称”决定了用户对关注之后的愿景想象。
如果看到的是一个不知名的公司名字,比如你看到的是“广州力图油漆公司、巴图鲁科技公司、浩致集团公司”等等,一眼看到公司2个字,不禁产生莫名的抗拒。
ps:谁知道关注之后,你怎样发企业新闻跟广告来骚扰?看到“XX公司”形式命名的,一般都让人望而却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情况一:看到严肃的“公司”二字除了联想到企业的广告新闻,没其他了;
情况二:用户跟该公司没业务来往、利益关联,自然就不会选择关注你啦。
情况三:企业公众号可以用产品名(App名字如滴滴打车,广告门,美柚,大姨吗等),前提是你的产品积累一定用户数,有一定的知名度。
2.老板(领导)决策
老板的战略对企业微信公众号,有生死决定之意义,一旦战略错了,就很大可能无力回天,呜呼哀哉;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余罪:
岗位设置:一个公众号小编岗位,只需要负责好内容的生产编辑推送跟粉丝维护,不应该同时兼顾什么微博网站推广seo之类的,人的精力或者工作时间有限,当其他杂七杂八的工作多了,自然,运营官的精力,内容推送质量大打折扣,到时候什么方面都兼顾不好。
内容干涉:只允许发跟公司,跟产品有关的内容。自嗨等死节奏。
预算投放:老板认为别人不花钱就能增加粉丝,打造10w+,如果做不到那是个人能力问题。
3. 运营模式
企业公众号离不开的4种运营模式,选什么模式正如嫁什么人,幸福只在一念之间。
二、公众号运营八大误区
相信不少企业老板都在郁闷,每天的公众号发布些什么内容,怎么才能让读者朋友们喜欢,然后被转播呢? 怎样的新媒体运营团队才算是一个合格新媒体运营者呢?
结合塘主多年的的互联网运营经验总结,一个合格的公众号运营团队需要具备七大素质:
文案创意能力
运营策划能力
产品思维
社交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
审美设计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
微信作为国民应用,微信公众号是每个公司都不能舍弃的战场,腾讯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上千万的公众号。公众号同时牵动着产品和市场。塘主总结了公众号运营的8大最常见的误区,看看你中招了吗?
1. 没有清晰的定位和规划
很多企业要做公众号的动机,是“大家都做,我也必须做一个”的跟风心态,同时加上各种成功的微信营销案例的鼓噪,所以这微信公众号非做不可,而且难度不高。
没有清晰的定位和规划,企业公运营者很容易就会陷入迷茫之中。所以在做公众号之前,请仔细想一想公众号大概可以做哪些输出?主要的粉丝受众是谁?粉丝为什么要关注你?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2. 过分依赖内容运营,忽视渠道推广
互联网上半场是流量红利时代,谁能够占住用户的眼球,谁就有机会占领用户的心智。通过内容形成差异性,成功抢占用户心智。
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于内容的运营,对于粉丝运营、活动运营等方面并没有花心思。
是的,内容为王,好的内容是传播的前提,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内容是“好酒”,但如何把“酒香”送到受众的鼻子前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同时,很多企业运营者对于原创的内容也比较执着,其实坚持原创没有错,原创能力是自媒体人立足的根本。
但原创本来就是一件很耗费脑力的工作,而且需要不断地输入才能保证高质量的产出,每天埋头做原创很容易就顾不上其他方面,所以选取其他人的优质内容进行转载可以缓解原创压力,保证运营工作能够全面展开。
其实相比原创,受众更看重的是内容的质量,受众并不在意内容的出处,不合格的原创只会让人取关,而优质的转载内容却会带来受众的认同。
3. 只堆积文章,不梳理策略
一些企业公众号运营人员通过不间断的推送文章“刷纯在感”,告诉大家这不是一个僵尸号。但是企业老板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您的企业公众号推送的内容,给粉丝带来了什么价值?且这个价值是和企业述求相关的吗?
最糟糕的情况是,企业老板和运营人员对于推送内容是什么,并不关心。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公众号,一会儿发布自己公司有哪些美女帅哥,一会儿再炫耀一下公司的办公环境,一会儿随意转载些心灵鸡汤文,一会甚至还发表一下对美国大选的看法,读者看到完全懵了,没有人知道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而事实是,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打开率越来越低,甚至掉分。
同时,文章的堆积不仅体现在内容形式上的杂乱,也体现在语言风格的无序。
4. 纯粹的推送硬广
一些公司在做微信公众号的时候,更多将其作为企业网站来做,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平台而已。老板要的很简单粗暴,他们希望公众号能够作为宣工具,如果可以带来直接的业务转化那更好。
这在公众号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公众号运营小编(个人兼职代运营)缺乏内容营销能力,所以公众号主要推送公司的各种广告。
企业应该研究的是如何做好内容营销?把你的产品内容化,内容营销水到渠成,比硬营销的转化效果来得好,也更能被受众接受。
5. 盲目自大,自嗨式营销
1)盲目自大
以塘主前段时间约见的,咨询公众号运营外包的一家公司为例。
一个是做智能店务管理系统的,谈话不到五分钟,老板就说,公司计划一年内公众号增粉10W,而且全都是美容行业的精准粉丝,你们团队能做到吗?
我说,目前一个公众号平均吸粉的成本1-2元/个,精准粉丝的吸粉成本5-10元/个,你这一年内有多少预算投入到公众号运营里面去?
最后,可想而知,运营合作的事情自然没谈成。
2)自嗨式的营销
追热点是自媒体和企业营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版块,到如今发展却成为了一个恶习。
遇到热点,不管热点是正面或者负面,不管热点能不能与自身品牌产生价值观共振,硬蹭才是硬道理,写几句狗屁不通的文案,加上素材堆叠起来的海报(所以经常撞衫),就说是玩转“借势营销”。一次次借势营销,一次次借势失败,不过大家玩得乐此不疲。
仍以上面提到的企业的公众号为例,翻一下该公司的公众号历史文章,可见端倪。
6. 只看粉丝增长,不注重留存。
公司雇人花成本做公众号,自然就会考虑数据目标。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和公众号关注的粉丝数就是最直观和数据参考。关注粉丝增长是必须的,但是一味追求粉丝数就会本末倒置。
公众号的粉丝应该是和内容主体形成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意识形态的影响,可以是知识的获取渠道,也可以更直接的优惠的发放,比如将这部分粉丝弄个社群,让粉丝能够感觉到重视感。
7. 执行不彻底,不愿坚持
公众号非常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注册之后推送文章,发现增粉困难,就荒废了。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腾讯官方数据有1000万以上的公众号注册量,但是活跃度不到10%。
一部分企业老板咨询运营塘公众号运营外包时,总是想着短时间内通过公众号运营给企业 带来高转化率。有这种想法的老板都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试代运营一个月,看是否有效果。
而公众号代运营一旦合作运营团队将针对公众号进行优化改造,帮助企业打造真正有价值的公众平台,这一过程一开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要持续不间断的运营调整,至少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初见端倪。
而且现在,现在流量获取成本太高,要出奇制胜,绝对不是一两个月就能见成效的,所以,如果做,请坚持做。
而随便找一个小编兼职代运营或由公司文员代发管理,缺乏内容策略,于是胡乱推文章,自然没有有效转换,粉丝没有增长。
因为粉丝没有增长,所以企业无奈花钱做投放、地推送礼物强制用户关注。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8. 迷信零成本 没经验不专业
这又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看到最标配的公众号运营现状,是有一个自称“小编”的小朋友。一个形单影只的“小编”,大多大学毕业不超过两年。企业给出一个“新媒体运营”的职位,“小编”同学就独当一面地来了。
很多“小编”有想法还好,可以天马行空地推出一些好玩的内容发出来。没有想法的话,就非常痛苦了。老板天天看粉丝数阅读量没有增长,“小编”也力不从心。
另外,很多公司在做公众号运营的时候多抱有空手套白狼的心态,随意找一个公众号运营小编,每月支付几百到千元不等的代运营费用,就是他们所能付出的成本。
零成本打造几十万粉丝》、《教你如何做零预算营销》……这类文章让老板们趋之若鹜,一篇不落地转发给运营小编。不过这些案例所谓的经验大多不可复制,因为能够有如此成效很多时候就是运气和时机的成分。
一本万利的事可遇而不可求,“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想法要不得,没有投入哪来产出。
以上内容由塘主经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