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大牛人!就是这位大牛人曾经拜过一个七岁的小孩为师。
现在,让咱们来了解一下。
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的时候,门下有三千个弟子、七十二贤人。
听说,莒(ju三声)国(现在的山东省日照市)的东南海边有个纪障城,周围百姓都很淳厚而且博学多识。
有一天,孔子与其弟子决定东游,看看民风民情,感受下其智慧。
几辆马车风尘仆仆来到碑廓(现在的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地界,看到山川秀丽,土地平坦,庄稼丰收在望,感叹,纪障这个地方果然是富有啊。
于是,孔子尽兴的观赏。
正当与弟子尽兴的谈笑,策马东行时,看到前边大道上有几个玩耍的小孩躲在路边上,而有一个小孩却站在路中间一动不动。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子路看到后,停下车来训斥项橐,但,项橐还是不动。
孔子在车上探出身来,也不高兴的问到
“你这小孩,可真无知,站在路中间不让路,是干嘛的?”
项橐见这老者出言不逊,心里不高兴了,决定要戏弄一下这些人,就说:“城池在这儿,马车怎么过去?”
孔子就问:城池在哪呢?
项橐说,就在脚下呀!
孔子见这小孩不卑不亢,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来看看,果然看见小孩站在石子摆成的“城”中。
原来,刚才几个小孩在玩攻城的游戏,他们在地上画了城池,用石子堆了城墙。
于是,孔子笑着问:“这城干嘛呀!”
项橐说,“抵御兵马呀!”
孔子说“你的城墙这么低,我的车马便是过去了,又能如何呢?”
项橐答:“不对,城墙就是城墙,既然是城墙,现在城门已经关了,你的车马就不能过去。”
孔子上下打量了下小孩,心里想: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明呀,连小孩都如此的伶俐,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我得好好观察下。
于是孔子问道:“那又怎样呢?”
项橐反问:“是城躲马车呢,还是马车躲城墙呢?”
这时,孔子无言以对,只好围着这个石子摆成的所谓的“城”,驾着马车从旁边绕着过去。
孔子与弟子受到戏弄,心中郁闷,很不高兴。
看到路边一农夫正在锄地,子路便蓄意戏问:“农家干嘛呢?”
农夫说:“锄地。”
子路说: “看你忙忙碌碌,定是耕田好手,那么手里的锄头锄地时一天要抬多少下呢?”见农夫答不出来,师徒暗自高兴。
这时,项橐从后面赶过来答道:“我父亲年年锄地,当然知道手里的锄头一天抬多少下,那么,先生出门必乘坐马车,想必知道马蹄每天抬几下吧?”子路哑口无言。
孔子见小孩聪颖机敏,列国少见,非神童莫属,便下车细细观察。
孔子说:“我看你才智过人,今天你我各出一道题,谁赢谁就是老师,怎么样?”
项橐道:“你这么大年纪,不是开玩笑吧?不可以戏弄我。”
孔子说: “童叟无欺。”
孔子接着说:“人生在世,都是托的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
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稍一停顿,项橐问:“人的体积比地小,眼睛上面的眉毛比天低,两条眉生在眼晴上面,天天可以看见,人人都知道,那么,夫子,两条眉毛有多少根呢?”
孔子答不出来,依照刚才的君子之约,正要问如何拜师,项橐已经纵身跳入旁边的水塘里,孔子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只见,项橐浮出水面说:“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也来沐浴吧。”
孔子说:“我没学过游泳,恐怕得沉下去浮不上来。”
项橐说:“鸭子也没学过游泳,不是也没沉下去吗。”
孔子说: “鸭子有离水之毛,所以能浮在水上不下沉。”
项橐说:“葫芦没离水之毛,也浮着没下沉呀。”
孔子说:“葫芦是圆的而且内里是空的,所以不下沉。”
项橐说: “钟也是圆的也是内里空着,为什么又沉下去浮不来呢。”孔子脸红红的无话可说。
项橐沐浴完,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再东游。
后来便有了“项橐三难孔夫子”、“昔仲尼,师项橐”的传说,“君子之约、童叟无欺”等词语均出于此。后世尊孔子为圣人,这小项橐也便因之被尊为“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