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直在收拾明天回家的东西,快十一点了,却还是没有完全收拾好,人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会扎根,感觉每一样东西都会用到,但是都带回家又不方便。原先让我如此厌弃的学校,没想到留下了这么多牵扯。
好希望有一个自己稳定的小窝啊,每一个地方都摆放着自己的东西,不用感受“迁徙”所引发的不便,本以为自己的日常很简单,没有什么必需品,但每到整理行李的时候,发现每一样都不好割舍,人与物品的羁绊,不是说这样东西有多好,只是因为用习惯了。
看着自己桌面上的瓶瓶罐罐,虽然有一些一个学期也没用到几次,但是回家前总想把他们都带上,万一什么时候用上了呢。回家,“家”反而成了一个令我不方便不适应的地方。
八点多钟的时候给妈妈打了电话,说明天回去,显然她是没有什么心理准备的,又说什么电瓶车没电之类的,接不了我啊!一想到我在一天之内要拉着行李箱转四五次车,(包括公交和大巴,我整个人就疲乏的不行),我说我转车坐车也很累的,她开口就是自己工作也很累的,完全没有接下去聊天的欲望,不被期待着感觉这个回家又没有什么意思了。感觉自己的家庭没有那么明朗和温暖,冷漠冰凉的感觉向我阵阵传来。
02.
本来打算寒假回去备考教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偶知浙江非师范本科生要到大四才能考,这是浙江省相较其他省份特立独行的地方,好像自己的计划一下子被打乱,有点不知道干什么了。教资对我来说只是想让自己时刻保持一种学习的能力,专注力的锻炼以及自学的培养。
吉他的热情考完试后好像不是那么强烈了,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资金来源上有点问题,十二月份的家教工资要等到一月九十号才能发,然后现在出门兼职也成了问题,(交通工具受阻,又想起了高中历史老师说过的话,汤溪就是文化的沙漠)。琴要学,大不了就用点老本钱,这份心情想必多年之后是不会有了。所以练琴成了寒假的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就是看书了,《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放在寒假进行,在把它看完的基础上,可以再在“樊登听书”上听一些相关的书籍,拓宽一些对于人际交往关系的理解,这样讲起来也能更加全面,使内容更加饱满。还有就是多看经典,我知道自己有存在看书的惰性和专注力不好以及看书记不住等问题,那就从那种受过一些人检验的书籍开始,就像上次提到的当代作家余华的作品,可能尚且没有那个能力去读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慢慢来,睡前看会书,寒假将自己的心沉下来,将自己的阅读习惯重新捡拾起来。
还有就是有关兼职和志愿的问题,文文姐的推文应该回家之后就会上手制作,毕竟有买琴的刚需在,但是图书馆的志愿活动,还是再斟酌一下,因为如果自己有更有价值的安排,还是希望时间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PPT的制作从刚开始到现在可能都有一年多了,既然线下的活计找不到,那就好好学PPT的制作与排版,只要有决心就能做好。
兴趣方面,再一个就是iPad的板绘,也可以看一些教程,学习一些简单的插画。总之一句话,让自己的寒假充实起来,每天要在一行的日程本上打卡。
写于|2021.12.30 星期四 舟山
文|墨乐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