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想写《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读后感的,但因为是用的微信读书app看的,找不到目录,翻查做过的笔记也比较难,就转换写这本书的笔记啦!这本书没看完,但看完的那部分确实是足够支撑1000字笔记要求的!
先来说这本书的结构吧!看目录就是看整本书的框架搭建及逻辑构造!
第一部分:广告人俱乐部,这部分主要围绕广告人展开的,包括广告标签、人本身、广告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策略游戏馆,这部分主要是厘清策略和广告的关系,前期会有大量关于策划人、整合营销、广告误区及定位的介绍;
第三部分:广告聊侃室,这部分已细化到文案和设计块啦;
第四部分:广告武林馆,这部分主要介绍几大经典主流营销及相关案例,包括横向营销、体育营销、长尾营销、符号营销、男色营销...等多品类;
第五部分:广告人黑库,做好广告的几大关键事项,其中包括广告主、明星、噱头等各类要素;
第六部分:广告伴侣,经验分享及趋势预判;
最后部分:广告纵横坛,叶茂中纵横广告也业的12大成功案例!
今天的笔记主要分享第一部分—广告人俱乐部,这部分其实主要在说明作者对广告的理解、对广告人的理解然后延伸到广告人的生态环境以及关于广告创意这方面的诠释!
广告不能脱离营销而存在,叶茂中认为,广告没有专业可言,只有成功可言,而他对广告成功的定义就是从根本上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而客户的问题就是要提升销量,“成功”地把产品卖出去。能取得业绩,广告公司到底做广告还是营销并不重要,因为从来没有人规定,我们必须把广告做得像广告,而不可以是营销。
广告业需要信仰,它就像一个宗教。因此广告应该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不管我们怎样看商业,我们都应该在某方面保留类似艺术家的尊严。对于那些不懂得用正确态度对待广告公司的客户,完全可以果断拒绝,在叶茂中看来,广告公司赚的钱并不是客户给的,也不认为客户有多给他们钱,因为这个钱是从市场赚回来的,广告公司真正的客户只有一个—消费者。当然,如此硬气的前提是广告公司帮助卖方赚钱了!而叶茂中团队的客户确实都高兴地把钱赚了!
广告人应该为奇迹而活!过去,奥格威、李奥贝纳,他们在创业之初就在创造奇迹,而他们自己也会因此洋洋得意。然而现今的广告业却充满了欺骗,广告公司都在制作“安全、长线”的假象以蒙蔽后生。不敢冒险,或不鼓励冒险,也使得许多有潜力的年轻人的大脑日渐腐朽。还有,做广告必须说“人话”,必须把自己放在说人话的环境里说话,让消费者感到亲切、朴实、安全。简单说就是“别装!”广告人应该为奇迹而活!过去,奥格威、李奥贝纳,他们在创业之初就在创造奇迹,而他们自己也会因此洋洋得意。然而现今的广告业却充满了欺骗,广告公司都在
做广告人,永远是悬在半空的感觉,令人绝望。外行人都以为广告创意是灵感突发、火花碰撞或者头脑风暴、思维激荡,几个人凑在一起,就有了奇特的主题和构思了!实际上,真正的广告创意有赖于创意者对生活、对人类深入地了解和剖析,更有赖于潜意识中有足够的情报。感觉这点也跟文案写作深知是深度采访类似的,也只有你前期积累了足够的知识点,获取到足够的情报,你也才能采访深挖出事件背后的东西,从而组建出文章真正实在有价值的东西,而这又何尝不是广告的一种形式呢(也许唤做“PR”更合适吧)!
广告人高薪也费脑,这个行业最终不在于喜欢不喜欢,而在于合适与否。初入广告业,通常以体力换取经验;继而以经验、脑力换得体力的较少支出,在这个过程中,你得有点野心。没有野心就不会有劲,没劲,潜力就释放不出来啦!除此之外,做好广告人还得具备悟性,即是有心智的人。心智并不是学历层面上浅显的聪明,而应该真正的具有物品“文化的内涵”!而文化的内涵则如大海般辽阔。
广告人有三种:工匠式、学者式和技师式;又分为三种:由今天看昨天的,由今天看未来的,由今天看今天的。
工匠式迷信经验,只按照已知的方式行事;学者式仅仅满足于理解事物,容易脱离实际;而技师式介于这两者之间又超乎两者之上,观念是行动的观念,他能以最适合时代要求的思想去发现、反省和发明。
由今天看昨天,喜欢怀旧但也固步自封;由今天看未来,做投资一流,做广告却不行,总不能把作品做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吧,做广告必死无疑;由今天看今天就是现实分子,缺乏眼光,但适合做广告。然而由这群人最容易构成广告公司,且人人有活路,为啥?因为客户亦有不同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