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有很多爱喝茶的朋友,于是渐渐也开始接触茶,接触与茶有关的生活。
遇到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与茶有关的人生。
《美从一杯茶开始》是一本以茶为主角的美学书籍。闲暇时光里,泡一壶茶,伴着作者优美的文字,从茶里细品四季轮回,看人情温暖。
唐公子曾经担任过教师,现在是知名青少年成长教练与二代教育规划师。从茶文化讲师到茶文化顾问,写作与品茶似乎才是他的主业,他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广州与光公益慈善基金会担任茶文化顾问。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一直都在饮茶、讲茶文化,在生活,在路上。
著名作家安意如曾说:“从纯粹的文字书写,转至中国茶美学的研究,唐公子仿佛一款茶在光阴里默默完成它的转化。”
其人如茶,成长的过程如茶一般的修炼:生长、采摘、炼制、冲泡……再成为一壶香茗。
喝茶和旅行,唐公子一直在路上。
静心细读这本书,发现唐公子品的不止是茶,更是如茶一般的人生。
01
远离尘世,远离尘嚣。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出家人的生活让人羡慕不已。
如果你是“社恐”,可以不用与交流;如果你是厌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可以睡到日上三竿自然醒。
然而现实中真的如此吗?
我曾经在寺庙住过一段时间,凌晨四点,早课的钟声响起,僧侣们开始念经。洒扫院子,做法事,接待香客,抄经……忙忙碌碌的一天在暮鼓声中画上休止符。
他们的生活节奏似乎是比世俗看起来的要慢,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辛苦就比世人减轻几分。
“风花雪夜,琴棋书画,风雅空灵,这背后是一音师日复一日的劳作换得。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寺庙里的蔬菜瓜果需要每天操持,佛像需得“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一蔬一饭,一饮一食,都是用心劳作的回报。
拿着相机的和尚给寺庙里的小猫咪拍照,脸上挂着宠溺的笑。
拿着扫帚的和尚仔细将四散的落叶扫拢来,一脸云淡风轻。
世人都误解了,隐居也好,避世也罢,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此放下了责任心,放下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甚至可以说他比很多山下的人都更努力更勤奋,更有目标感。”
无论你身处何种境地,从事何种职业,都不要忘记努力生活。
生活点滴温暖,都值得大步向前。
02
“突然意识到习茶这么多年来,似乎没有认真给家人泡过茶,真是惭愧。”
偶然一个家人聚在一起的机会,下着雨的夜里,家里被灯光暖暖的环绕着。
作者按照布置茶席的习惯泡了一壶茶。
母亲问起,这是什么茶。
作者突然意识到,自己学习茶艺多年,四处讲学、拜访友人,却从来没有好好给家人泡过一壶茶。
难得静下来的夜里,跟大哥和母亲相处,才发现一些平时从未注意到的细节:
为减轻家庭重担只上过高中就参加工作的大哥,居然也喜欢听雨这种雅事。
一惯勤劳的母亲,家里的诸多琐事料理得妥妥当当。
母亲有些咳嗽上火,作者为她泡了一壶老白茶,几杯喝下去症状就减轻了不少。
这些寻常细节,作者虽是意外发现,却不免觉得羞愧难当。
我们总是把最好的脾气、最热心的关怀给了朋友、知己,甚至萍水相逢的路人,却忽略了最亲最爱的人。
忽略了他们的需求,忽略了他们的等待,忽略了他们的付出。
是时候,该把重心移一些到家庭中来了。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心有归处,方为归途。
03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莫过于你懂茶,我懂你。”
品茶的时候,双方都是静默的。
因人的动作唯一发出的声响是茶水从壶里到杯里,从杯里到嘴里。
无数次和朋友喝茶,饮茶的各人并没有刻意找话题。
似乎是无言,却又胜有声。彼此的陪伴和交流都在茶里了。
相同的意境使我想起,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动人的诗:《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似乎什么都没有说,却又什么都在诗里了。
或许是下雪天的想念,或许是共享赏雪品酒的心情,但都无关世俗。
只有直白的邀约,朋友,下雪了,来我家里喝杯酒吧。
酒也罢,茶也罢,只是朋友之交的共同乐趣。
有些话,只说给懂的人听;有的话,即使不说,懂的人也会懂。
“真正爱茶的人心意都是相通的,并不因减少了见面次数而情感有所淡漠。”
“如张爱玲所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懂得比慈悲更为重要。你懂茶,我懂你,天下之交莫过于此。”
04
读完这本书,好像多了一个朋友。
同样地爱旅行,同样地爱在出门时装一两本书在包里;
同样地不爱多话,同样地喜欢默默地喝茶听雨欣赏路过的风景;
同样地珍惜和朋友相处的时光,同样地想起家里的母亲,从此投入更多地精力陪伴家人。
园外花开正盛,花雨纷飞,不错过春天,不忘饮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