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生意红火的蛋糕店门前站着一位衣衫褴褛身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乞丐。旁边的客人都皱眉掩鼻,露出嫌恶的神色来。伙计喊着‘一边去,快走吧。’乞丐却却拿出几张脏乎乎的小面额钞票小声地说:“我来买蛋糕,最小的那种。”
店老板走过来,热情的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小而精致的蛋糕递给乞丐,并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说:“多谢关照,欢迎再次光临!”乞丐受宠若惊般离开,要知道他从来没有受过如此殊荣。
店老板的孙子不解,问道:“爷爷,你为什么对乞丐如此热情?”
店老板解释说:“虽然他是乞丐,却也是顾客呀。他为了吃到我们的蛋糕,不惜花去很长时间讨得的一点点钱,实在是难得,我不亲自为他服务怎么对得起他的这份厚爱?”
孙子又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收他的钱呢?”
店老板说:“他今天是客人不是来讨饭的,我们当然要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钱,岂不是对他的侮辱?我们一定要记住,要尊重我们的每一个顾客,哪怕他是一个乞丐;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顾客给予的。”小孩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这个店老板就是日本大企业家堤义明的爷爷。堤义明坦言,当年爷爷对乞丐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后来曾多次在会上讲到这个故事,要求员工像他爷爷那样尊重每一个顾客。
可以想像,这里的绝不是社交场合的礼貌,这样的“尊重”绝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响;惟其如此,才最纯粹最质朴也最值得回报。
那什么是“尊重”?“尊”是把谁排在前面、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的意思;“重”是两件以上事务的比较,谁的分量更重。“尊重”,是两件以上的事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他们都有各自的标准与重量,之所以将其中的一方放在前面或是重要的位置,是因为觉得对方的标准比自己的标准更高、更重要。如果被“尊”的一方的标准与对方的标准发生了冲突,触及甚至打破了对方,这种“尊重”的关系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破裂。
开学初,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抛出了“尊重”这个话题,聆听一下孩子们头脑中对尊重的理解――
王简凡:若你在发书,你要轻轻的将书放到同学的桌子上,这不仅是对同学的的尊重,也是对书的尊重。若将书扔到同学那里,这样的做法就是不尊重且还有危险性。
王昕:如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手术中有几种方案,医生结合实际情况,理解病人的选择,这就是尊重。如个别同学趁别人不在,翻看同学的日记,这就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逄子露:在家里好的东西让长辈先吃;在学校里,不管同学的学习好坏,都要以礼相待。
宋亚诺:人都是有存在感和自尊的,这世上给予儿童的思维定势,就是成人说话算话,在你还没有成年之前,我们什么都不算。如:家里看电视,我们要看这个,大人要看那个,结果大人说不看了,我们爱看的节目就立刻被关掉。理由很简单,小孩子到屋里好好学习。这种现象,我认为,就算我们是未成年,也非常渴望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如此的对待,忽视我们心里的感受,这就是不尊重。
刘昊轩:在别人讲话时要学会认真聆听,不要随意插嘴打断别人的说话。这就是尊重!
刘笑颜:在学校里,见到老师要问好,这就是对老师的尊重;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桌一椅这是对学校的尊重;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精神饱满,热情洋溢这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还是对课堂的尊重。
王一帆:保持教室的地面干净,不将碎纸橡皮屑随手倒在桌下,而是扔到垃圾箱里,这也是尊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兰彬:引用“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恭敬其实是在庄严你自己。”——仓央嘉措
懂得尊重别人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真正做到尊重别人,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此话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别人,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刘佩泽:引用《伏尔泰的朋友们》一书中的金句:“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会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力。”这句话可以粗略地概括出尊重二字的内涵—平等。
父亲爱抽烟,家里常常烟雾缭绕,不习惯烟味的我不时地劝说。刚开始还好些,后来因我的阻挠,给予我的却是父亲不耐烦的训斥,丝毫不顾及家人的感受,或许这是父亲的不尊重。
孙子璇:尊重就是一种认可。爸爸妈妈经常对我的成绩不满,有一次英语考了满分,高兴地给妈妈看。结果妈妈看了,抛下的却是一瓢凉水:“别骄傲,继续努力。”可当时的我只想得到你一句鼓励的话语。
……
品读着孩子们对尊重的整理,字里行间彰显着尊重的魅力,对他人深切的理解、关爱、体谅与敬重,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养,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最重要的是,尊重让我们的每一天多了一份和谐,多了一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