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三十即半生。因为七十古来稀。这样算来,二十出头的我已过了大半半生。回想我的半半生,好像没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大事没有,小事不断。
无从说起时,就从头说起。我能意识到的记忆的最久远处,不知为何却是这样一个画面——小孩子总是对大人的话赋予绝对的权威,经不起故意的挑唆,于是作为这样一个小孩子的我在好几个大人的挑唆下竟当众对着奶奶的面做了不太尊敬的事。
我还记得当时奶奶的反应,她起身作势要打我,但只是轻轻的拍,面上的笑却有些挂不住。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那是为了掩饰尴尬的做法。所以越长大,每每回想往事,对奶奶的歉意便又多了一分,同时对为了满足自己的娱乐而肆意拿小孩恶作剧的大人多了一分厌恶。我不明白为何对那次的记忆这样深,就好像电脑的开机音乐,如果不去刻意改变,一开机就是那个旋律,仿佛理所应当,熟悉到会忽视了为什么。
心理学上说人的记忆是可以被修改的。我们会在别人反复的暗示下,以为发生过不存在的事。我们也只是愿意去记住好的事情,甚至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再坏,事后回忆起来,我们脸上甚至会出现幸福的笑。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起童年都惊人的相似: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因为大抵我们都是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度过了童年期,一脚迈进青春的门槛。毕竟成长的烦恼那样多,童年确实显得无忧无虑,但是有多快乐呢?
当时的我们真的在彼时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快乐了吗?记忆中那个在黑夜里无助地呼喊妈妈的小孩是不是你?一个人在寂静无声的家里越呆越害怕的是不是你?看到同伴成群结队,而自己被故意疏离的人是不是你?刚买的新衣服穿上身就弄脏而不敢回家的人是不是你?那个被老师当众批评而满脸羞愤的小孩是不是你?童年的痛苦来自于小孩子的无助、无知和弱小。
记忆也许可以无限,可是我们承受痛苦的能力是有限的,人总是靠回忆来生活,所以遗忘就变得十分必要。
所以童年如何?那真是一段最快乐的时光。
当我们再老一点,也会怀念现在的时光。年轻的生命,强壮的身体,青春的热血,说着狂妄的话不需要负责,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就这样把生命中的不如意一点点过滤掉,所以才会有看起来慈眉善目的白发老人吧。
从加法到减法,从无慢慢到有,再慢慢到无。说起来,生活仁慈又决绝,把所有绝望变成希望,把一切执念化成虚妄。
说完童年,说我的学生时代,我所谓的学生时代是从初中算起到现在。为什么从初中算起?因为我一直觉得我真正自发自愿用功学习是从初中一次考试后开始的,我清楚记得那次考试我是班级第五名,在那之前,我对名次没有丝毫概念,也对大人说的“你不是读书的料”深以为然。
但是在那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努力这个词的意义,第一次觉得自己可以主动去抓住某种东西,我说不清那是什么,改变就那么顺其自然发生。
其实细说起来,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也无非是年少轻狂,经不起别人一激,急于想要证明自己。而有些人终其一生就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像很多人会在意墓志铭一样。
从那以后,我的学习情况甚至我的人生就逐渐曲线上升了。也许对我而言,最难忘最让我感恩的就是那些日子。还有四个女生的篮球赛。温润如同夜晚星光。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生而自卑。这句话我深深认同,因为即使不与他人比较,站在气势磅礴、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面前,人也是要自形残秽的。因为自卑,所以自强、自律、自重、知足,这是好事。
而我的自卑很深刻,当时的我是怎样怀着深深的不确定感度过了高中的三年,那个傻姑娘啊。
就像我料想不到我的学习会突然变好一样,我也料想不到我真的会进入那所市重点高中,也许是一直处在这样的心境中,才会无法认清自己,放大自己的缺点,放大别人的优点。
在这种无可救药的比较中,我注定要被压得抬不起头来,而更加沉默寡言,在其乐融融的班级氛围中,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孤立无援。无意中也许伤了一些人,我深深觉得抱歉。
但即使这样难过的日子,依旧不乏明朗的笑容和温暖的关怀。谢谢一直陪伴我的琳子美女,谢谢跟我做过同桌的男生女生们,谢谢见过我的“表里不一”的真面目而宽容地笑着吐槽我的室友们,谢谢与我成为一个班级的同学的你们,谢谢温柔关切的老师们,谢谢那些一起大笑到肚子痛的时光。
我是一个敏感的人,谢谢你们让我感受到你们的善意,你们很优秀,即使渐渐断了联系,我依然因为你们而自豪。
这样一层一层剥开自己,其实挺难过,心情挺复杂。然而我想唯有客观地直面自己的过去,才能慢慢认识并接受本来的自己。
最近常听身边朋友说我死倔,我原先并不自知,细想却不得不认同,可不就是倔强吗?从小到大,就有一种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精神,听别人再多的话,也要心心念念地去尝试,结果自然有好有坏,苦头没少吃,智倒不见得长了多少。但你要问我:“还作否?”当然是继续作死啊。所以韩寒才说:“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以前的学习目标总是止于大学,老师家长不约而同地告诫我们:上了大学就好。好个屁,还不是照样要学习,忙学习还要忙工作,还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唯一好的就是自己安排的时间多了许多。
趁着这些难得的时间去了一些地方,看看另一方水土上的人民以怎样的姿态在活着。
走过几个地方,才渐渐发现,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见好和坏,有富有贫,有高贵有卑贱,有善良有邪恶,有强悍有懦弱,有安详有不甘,有温暖有凌厉,有真诚有虚伪,有努力有挣扎。于是明白,重要的不是生活在何处,重要的是我们活着,以何种心态、何种标准,何种期望。因为无法找出一个地方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即使是天堂,也只是符合大部分人的愿望罢了。
提到大学,就又难以避开恋爱,在如花的年纪自然要尽情地盛放啊!朋友们!但是且慢,盛放不代表要早放,花开还要讲求个天时地利节气规律呢!寒冬的腊梅非要在春天开放,注定要死得难看!
我是说,不要急,你先把自己变得更好,我一直认为最好的爱情,是两个已经准备好的人自然而然走在一起,不存在你追我赶的过程,而只是顺其自然,不要搞得双方都痛苦,瞎折腾,自讨苦吃,又没个好结果。
最好的状态是有人陪你一起更优秀、更进步,最坏的是两个人在一起,你堕落,另一方比你更堕落。所以啊,少男少女们,不要急着把自己“配”掉,急什么,漫漫人生路,你会遇到更好的,只是一旦决定了,还请认真相待。
说到漫漫人生路,我就想到了死亡。不是说我想到以后的人生我就想死,而是把死作为生的一部分。
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想到死,当时害怕得不敢深想,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好端端什么都没了呢?你的身体也不再是你的,一无所有得消失,多可怕。
后来渐渐开窍,认为死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是不负责任的轻生,而是顺应万物生息的规律,这简直合理的像每一朵花只开一季一样。因生而死,因死而生,完美得如同一个圆。
我一直很喜欢认真而奋力地生活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不悲戚,不自怜,干净利落的活着,就像一棵树仅仅依靠大自然给予的阳光雨露安静有力的成长。不给别人制造多余的麻烦,如同一株芦苇长在岸边,清清爽爽,静静伫立于风中。
认真生活的人一定有一双坚定的眼、真诚的表情、步伐不虚浮,还有一个朴实的灵魂。所以善待每一个认真的生命。
本来是要说自己的半半生的,好像在跑题的路上越走越远,忍不住说起感悟来。就当是对过去的那么多年一个小小的总结,我现在很好,我感谢过去成就的现在,挥手说再见,起首向未来。
最后用特蕾莎修女的诗自勉: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将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
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