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已有研究述评
近五年担任的教学工作与主要业绩、参加教学竞赛获奖情况:
2017.12 全国教育信息化微课比赛 全国二等奖
2017.12 南通市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 南通市三等奖
2018.10 南通市信息化教学大赛 南通市三等奖
2018.01 海门市第十二届“弘謇杯”教师基本功比赛 海门市一等奖
2019.04 《应用文写作——消息》 海门市公开课
2019.09 海门市第十四届“弘謇杯”教师技能大赛 海门市一等奖
2020.09 南通市职业学校教学大赛 南通市二等奖
2022.05 南通市职业学校教学大赛 南通市三等奖
近五年出版教育教学专著、发表论文(或获奖)情况:
2017.07 《基于就业背景下的中职语文应用文教学》 省级期刊《新作文》
2018.06 《试析核心素养下的中高职语文教材衔接》 省级期刊《现代职业教育》
2018.09 《中职语文创课探究》 省级期刊《文理导航》
2019.12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省级期刊《山海经》
2021.01《人文教育在中职作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省级期刊《作文成功之路》
近五年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情况:
2017.10主持《基于就业背景下的中职语文应用文教学》 海门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2018.12核心参与《中高职衔接“3+4”分段培养语文课程重构的实践性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0.06核心参与《“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语文“创课”研究》
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2020.06核心参与《职业场景下的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二、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
核心概念界定
1.自媒体环境:“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2年Dan·Gillmor对其“新闻媒体3.0”概念的定义中,“1.0”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 media),“2.0”指新媒体(new media),“3.0”指自媒体(we media)。第一个对“自媒体”释义的是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 2003年7月,二人在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一份自媒体研究报告中提出:自媒体是普通公民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自媒体的主要载体为博客、微博、播客、论坛、即时通讯等。从自媒体诞生、发展、成熟的过程来看,它与报纸、电台、电视、新闻网站几大媒体从点到面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自主交叉互播的特点形成了它独有的传播理念、传播价值、传播渠道、传播时效等,从传播向互播转变,这是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虽然对“自媒体时代”的概念各种阐释都是局限在新闻传播领域,但是自媒体的传播理念(平等)、传播价值(同向)、传播路径(网状)、传播时效(高速)等显著特征对教育领域教学互动也将带领巨大变化。
2.中职语文课堂审美鉴赏:大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如此,在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材中,文学作品占课文中的大多数,这些文章应该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与渗透的极好蓝本。但可惜的是,我们有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字、词、句、篇、章,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审美功能。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鉴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纯工具性”现象,提出:“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中职语文教学重在将美学教育渗透其中,在字、词、句、篇、章等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充分展示汉语之美。我们应指导学生多多品味语言,去感受语言之韵味,去创造心灵之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全身心地去热爱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
3.审美悖谬与突围:自媒体的普及拓展了学生的审美需求,引导了学生审美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积极的一面是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并有强烈的表达需求,乐于分享审美表达。但泛意识化的审美带来了对传统语文课堂的质疑和排斥,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悖谬让学生审美价值体系产生了动摇。那么,在“自媒体环境”下,师生交流互动在课堂内部模式必然发生变化,价值体系处于崩塌的边缘,更何况师生互动还将延伸到课外,所以自媒体环境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发生巨大变化。本课题的研究对于重塑中职生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回归语文课堂审美,完善学生的审美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的价值
研究现状:笔者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输入关键字“语文传统审美价值”“语文审美突围”分别检索到1759条和32条记录。热度趋势显示。
1.语文传统审美价值
2.语文审美突围
研究价值:查阅大量文献我们可以发现,研讨教育教学包括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自媒体审美重塑的论文相对还很少。即使对于自媒体的研究,内容上一开始涉及道德价值观、媒介素养等等渐渐延伸也大多只是涉及政治等学科,研究对象上则从大学生逐步向高中生、初中生扩大范围。真正研究自媒体与中职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关系的很少,而深入探讨自媒体对传统语文审美冲击带来的审美悖谬以及如何正确引导更是微乎其微。相关研究的论文,只出现基本重点在阐述“微写作”、“微课堂”等方面的实施策略,还没有深入涉及到自媒体背景下中职生的根本审美动摇问题。在自媒体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在网络平台上,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之间的审美差异会呈现出哪些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和完善有悖于传统审美价值的观念,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
三、主要观点
1.中职生的审美健康审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宽泛的网络资源背景下,自媒体语境为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审美价值观的变化。这种变化更多地表现为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甚至是颠覆;这种变化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成为变革中职语文教学的新契机。时代的发展要求中职语文教学结合自媒体语境义实现个性化教学,并引导学生甄别自媒体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塑新时代审美价值观,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是基础学科,学好语文不仅能促进各科目的学习,更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社会赋予语文学科的时代使命,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最终途径。面对互联网的审美价值冲击,语文教学应该肩负起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对中职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进行重塑,使他们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新时代教师的审美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索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进行了很多实践研究,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就需要抓住时机,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教师的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要对实践教学反思,要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适应现代教学。从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不断创新与完善,这就需要一个平台推动。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群体为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中职班的学生。
目标:在自媒体环境下,借助互联网平台,建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新生态,以文本为依托,融入网络知识点,在课堂内尝试以重塑审美价值观为导向进行创新思维教学,在课堂外以活动设计为载体,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创新,培养大语文体系下的健康语文。
内容:
子课题一:整合教材——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健康语文审美体系。
研究要点:根据教学大纲,依据中职语文教材,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拓展文本,立体语文课堂,建构新时代语文审美价值体系,整合配套中职语文的教材。(负责人:王熙华)
子课题二:创新模式——通过系列活动设计形成开放式审美教学模式。
研究要点:根据中职生的语文水平和兴趣特点,结合文本,联系生活,以“审美”为出发点,经过可行性论证后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对审美观进行解构与建构,从而深度把握知识点,同时健全人格。(负责人:殷志祥、顾佩佩)
子课题三:融创教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创新形成审美个性化教学。
研究要点:教无定法,分析中职生的特点,结合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讨论法、启发法、实习法、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景,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法,如在启发法基础上生发出鼓励法、参与法等。(负责人:李剑、徐倩)
子课题四:机制——形成多元化评价机制。
研究要点:发挥团体合作力量,通过考察学生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在以往评价机制基础上设计出考核机制,例如分享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合作机制等。(负责人:龚莉)
四、研究计划
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
关注我校中职生语文学习现状、学习习惯和心理健康,观察学生语文学习中产生的个性审美偏颇以及可能导致的人格缺陷,思考中职生在自媒体语境下的个性审美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确定研究内容,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成员各自的分工,深入研究新课改下的新教学理念,更新知识结构,形成并提交课题申报评审书。
2.实施阶段
进一步分解课题研究任务。对我校高一、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展开抽样调查工作,设计并初步实践符合我校中职生特点的中职语文审美课堂方案,反思并修订。
立足语文课堂,实践审美教学,健全学生人格。利用学校网络平台,丰富扩充语文校本教材,建立素材库,课题组成员分别在自己所担任的班级实践审美心理教学,每星期进行交换想法,提出创新构想,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研究,及时反思、调整、改进研究思路,进行下阶段可行性研究。
具体措施如下:
①组建“走进自媒体”社团,面向高一、二年级语文爱好者,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学期末展示成果。
②举办审美作品展示活动,展出创作的作品,如小报、诗歌、课本剧等。
③成立语文审美教学俱乐部,每周四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讨论课堂审美体验,关注学生审美人格。
④举行课堂观摩活动,交流分享课题组成员的审美课堂。
3.总结阶段
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结题报告,并对优秀成果进行宣传与推广。
研究任务
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严格按照“调查筛选——课题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
先对中职师生自媒体平台的使用情况及偏好进行调研,然后对调研资料进行筛选分析,确定把自媒体语境义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审美偏差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在经过课题小组的反复论证后,明确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再组织本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内容、任务和具体的操作研究步骤。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小组依托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中职生及海门中等专业学校语文组形成实践平台,完成中《自媒体环境下中职语文审美悖谬与突围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研究内容的分工与落实
预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