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角度浅析《红楼梦》的发展型阅读障碍作者:绵阳中学语文组  张娜

摘要:《红楼梦》作为一部在中国流传了两三百年,家喻户晓、誉通海外的超经典之作,在中国的文学宝库中可谓有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声威。尽管人尽皆知,可是,《红楼梦》红在哪儿、为什么这么红,却难有人一道究竟。原来,阅读障碍这只无形的手操纵着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内容,它犹如一面镜子,将读者的弱点一览无余地照了出来。本文力图从读者主观角度出发,从读者角度浅析《红楼梦》的发展型阅读障碍,从而匡正“识”弊。

关键词:红楼梦 读者  阅读障碍  解决

张爱玲曾说:“有人说过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红楼梦》作为一部在中国流传了两三百年,家喻户晓、誉通海外的超经典之作,在中国的文学宝库中可谓有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声威。贾宝玉、林黛玉等主人公的名字在路人甲乙丙口中尽可脱口而出,大观园更是俗世之人的理想乐园。可是,《红楼梦》红在哪儿、为什么这么红,却难有人一道究竟。究其原因,道听途说者多,翻书一览者少;口口相传者多,静心品读者少;心猿意马者多,深思熟虑者少;即使翻开书卷,善始者较多,克终者太少……一言以蔽之,阅读障碍这只无形的手操纵着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内容,它犹如一面镜子,将读者的弱点一览无余地照了出来。

阅读障碍有获得性阅读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之分。获得性阅读障碍是先天或后天导致的生理性的阅读障碍。而发展型阅读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人在发展过程中受阅读环境、阅读载体与阅读水平的影响而导致阅读能力受限、阅读活动难续。本文力图从读者主观角度出发,从读者角度浅析《红楼梦》的发展型阅读障碍,从而匡正“识”弊,以期从读者角度为解决阅读难题略薄力。

一、读者之于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经典作品之谓经典,有以下几个必要条件:一是时间的跨度大,第二是内容的影响力广,三是时代的典范性,四是地位的权威性。它是作者文稿与读者阅读的有机统一。没有文稿的呈现与传播,读者难觅阅读对象和载体,阅读活动难以开展,经典作品缺乏诞生的主体工程;没有读者的阅读与思考,文稿就是作者案几上的一堆白纸黑字,其意义无法自动产生,更无法自动传承,经典作品缺乏识珠之慧眼,其经典效应难以发声,也就失去了诞生后的绝对价值。“手稿不发光”。读者之于经典作品,犹如伯乐之于千里马。谁先诞生难以言明,也无需言明,但缺少了伯乐的千里马,如何能才尽其用?缺少了读者的经典作品,如何能发光发热?当然需要读者的阅读、思辨、扩散来实现。

曹雪芹著作《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谓是经过大浪淘沙、历数苦雨凄风。可是,在曹雪芹原稿后四十回下落不明的情况下,若无具有商业头脑的读者程伟元的细心阅读、价值判断,花数十年收齐四处遗散的《红楼梦》残篇,并力邀友人高鹗“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岂有后人手中的一百二十回完稿?若没有时人的争相传阅、阅读成风,亦或是没有“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千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哪有其成经封典的群众基础?清代著名小说评点家张竹坡笔下的“作书者固难,而看书者为尤难,岂不信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其次,如何将经典作品的价值最大化?读者的主动阅读独步先行。面对同一部超经典之作——《红楼梦》,一千个读者能让其呈现不同的面貌,看出不同的价值。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所以,经典作品的最大价值就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扩展其视野、增长其见识、完善其人格、深邃其思想,让他(她)变得比从前的自己更加立体。读者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自我建构的过程,他(她)不需要去揣摩、还原作者的本意,而且也无法还原作者的本意。法国文豪福楼拜说:“小说家的人物就是力求从作品后面消失。”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也坦言:“小说家甚至不是他自己的思想的发言人。”作品一经问世,其风花雪月也好、主体内涵也罢,全全交到读者的手中口中心中,任其分解、听凭咀嚼。

由上观之,读者对于一部经典作品至关重要。可是,重要性不能消弭阅读障碍。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这些障碍体现了读者怎样的阅读弱点?且听如下分解。

二、从读者角度浅析《红楼梦》的发展型阅读障碍

发展型阅读障碍受综合因素的影响。系统地剖析这些因素,找到人们的障碍盲点,能帮我们更好地叩响经典之门,从而看到一个更精彩的世界,塑造一个更丰富的自己。那么,具体有哪些因素阻碍了读者翻开超经典之作《红楼梦》呢?

(一)光环效应的消极作用

光环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识与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通俗地讲,就是因为喜欢,所以爱屋及乌;因为厌恶,所以自动摈弃。

托尔斯泰说:“每个人都希望谈论自己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见,光环效应是基于每个人本质的心理效应。讨论、关心、阅读乃至理解自己兴趣话题圈外的世界,犹如如同嚼蜡,食不下咽还是其次,难以开口、不愿开口才是根源。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的“执牛耳”者,地位之至毋庸置疑。书中强烈的时代感、系统的家族史、广泛的覆盖面、诗化的文艺生态、理想的精神世界、细腻的生活画面、丰富的人生百态、个性迥异的女子形象、大旨谈情的儿女情态、令人泣血的悲剧刻画等突出典型特征,令人津津乐道。可是,突出是把双刃剑。基于光环效应的积极影响,爱之则将其捧上神坛,文我合一,捧起《红楼梦》或谈及此书都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只恨君住大清朝,我住新中国;“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反之,受光环效应的消极影响,恶之则视其为洪水猛兽,与之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如果硬要塞给他(她),她必弃之唾之酣睡应之。并会长叹此书何时休,此恨何时已。君心我心不可比,勾不起阅读意。

可见,囿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读者而言是普遍现象。这是一种典型的偏食阅读、脸谱式阅读。不可否认,“兴趣”是最好的敲门砖,“兴趣至上”才会收获最佳的阅读效果;“顺应”是对自由意志的尊重,“顺其自然”方可收获水到渠成之效。可是,这也是把双刃剑。其一,这会导致读者限于狭小的阅读话题以内,因一斑而难窥全豹,因一叶而难识金秋,因一盏而不见星辰大海。其二,一味听凭“兴趣”,只谈“顺应”的阅读大都基于感性的对“喜欢”作品的选择,而非理性的对“全面”意识的普及。前者收获的大多是内心意愿的条件性满足,后者收获的是人生需要的必要性获取。前者的实质是“想不想”“愿不愿”,后者的实质是“需不需要”“应不应该”。此外,对作品内容认识的偏差尚不在其中。

(二)冰山一角的窥探

《红楼梦》规模宏伟,内容广泛,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王蒙说:“《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简言之,物质与精神文化齐飞,现实与理想世界均涉,思想性和艺术性合璧。再看《红楼梦》笔下描绘的三个相互映衬的世界:太虚幻境——神话世界,大观园——理想世界,贾府——现实世界,这些都证明着《红楼梦》研之不尽,究之不竭。它本身就是一个聚宝盆,将作者的睿思、匠心都融入其中。曹雪芹倾尽数十年光阴炼就的超经典之作,自然内涵颇广。

可是,不同的读者却看出不同的内容。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就如同一座漂浮于水面的冰山,人们能够看见的只是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这八分之七的潜藏山体如同急流暗涌,这才是长期被掩饰但却被我们忽略的内在力量。这就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维萨提亚提出的“冰山理论。”冰山下的八分之七需要被洞察吗?当然。洞察到冰山下的八分之七,就是透过现象考量本质,在阅读中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思想和旨趣。可是,每个人的精力和专注力都是有限的。基于光环效应的兴趣选择和精力的难以平均分配,冰山下的八分之七很难被发觉。同时,冰山冰下所见之物不是甲乙丙丁的并列关系,而是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阅读水平和思考能力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当然,连冰山的八分之一都还没看见或不愿看见的情况是不在讨论行列的。

(三)无法规避的时代差异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指出:“每一个社会排斥某些思想和感情,使之不被思考、感觉和表达。有些事物不但‘不做’,而且甚至‘不想’。”

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的成书时间大概是在两百多年前的清朝。其描写的内容也是历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态、世袭大家族的兴衰荣辱以及诗书簪缨之族中的红香翠绿、儿女私情。那么,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当代读者要翻开、走进、领悟这样一本涵养了集大成的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必然会面临着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转换、思考方式的差异、价值观念的不同等。这种时代性的沟通问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理解障碍。

例如,“西方近代个人主义的崛起,其思想预设了自由与平等之类的观念”,中国也不例外。现代人普遍主张张扬个性,追求“个人主义”。  这一点本与《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相契合,如林黛玉的傲娇成性,晴雯的心比天高,槛外之人妙玉等。他们被当作进步或启蒙的典型被推崇备至。小说与现实中携带“个人主义”思想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因子。可不同的是,小说中的唯我独尊的“我”是有着异禀之资的。林黛玉的咏絮之才无可争议,诗社夺魁、中秋联诗、葬花之文可谓无可匹敌;晴雯的女工之巧有目共睹,病补雀金裘将其灵巧的针线活展现到极致;妙玉以“槛外人”自居,其深刻的人生体验让人醍醐灌顶。可是,现实世界里,某些高举“个人主义”大旗的所谓人士无非是借其名义来践任性、自负之实。其次,时代对文化和思想的包容度直接影响“个人主义”的呈现态势和发展维度。小说中人物受到时代的局限,其思想的个性盛于行动的个性。小说中以上人物的“个人主义”是建立在反封建反压迫反传统之上的;现代“个人主义”受西方漫威等电影中主人公Superman人设的影响,有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其行动的个性凌驾于思想个性之上。从这两方面看,“个人主义”的小说与现实呈现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成长阶段的不同,是否可以给林黛玉贴上“白月光”的标签;薛宝钗的高情商与真腹黑;林的诗意感性与薛的理性世俗;二玉“木石前盟”与二宝的“金玉良缘”;贾宝玉的人格争议等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同的答案,即或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读出别样的风味。

(四)扁平化、单一化的辩证观

褒贬、善恶、正邪、对错、真假……这是面对陌生对象时人们普遍渴求得到非此即彼的答案。无论答案如何,这都是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论。常见的思维误区如褒林贬薛,贾政的“假正经”,贾雨村的“假语村言”,王熙凤的世俗拜金,还有红学界“《红楼梦》只可言情,不可言法。若言法,则《红楼梦》可不作矣”的习惯主张。

还有一种看似无关痛痒的评价——褒而后贬或褒中含贬,贬而后褒或贬中含褒。有人认为,前者之说一定会用在薛宝钗、袭人等人身上,后者悉数见诸二玉身上。以《西江月·批宝玉二首》为例: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主流看法是:这是两首贬中含褒的词。乍一看是对贾宝玉不学无术、不通世故、不肖古今的否定,实则是对他敢于冲破正统思想、封建权威的肯定。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

首先,基于罗兰·巴特“一部作品一经诞生,他的作者就已经死了”这种“作者已死”观的考量,作者褒贬的本意已无从考证,更无法考证。毕竟,没有人知道曹雪芹是否在贬中含褒,为什么不是如实呈现呢?就算是,曹雪芹本意的褒贬就是唯一的判断吗?其次,小说中说:“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三个信息:第一,贾宝玉的前身就是那无才补天、弃置不用的“零一块”,即为弃置,不免有些自怨自艾或怨世不公、浑浑噩噩、不合时宜。第二,石头由僧人“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配可拿”(《红楼梦第一回》)可知通灵宝玉与宝玉浑然一体,玉人合一。又“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淮南子》),通灵宝玉“五彩晶莹(《红楼梦》第二回)”“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可知其外形独特。第三,虽然是被弃置之物,但“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它早已不是一个原始而自然的石头,早已融通灵性。综上,身为石头化身的贾宝玉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正邪、褒贬之分。

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除了对立统一的矛盾持方,还囊括了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同时还包括者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相互转化。读者切不可以人蔽己或以己自蔽。放下粗暴、单一化的褒贬之论,听凭客观的分析和深刻的理解取代扁平化的善恶之心,有助于我们识得《红楼梦》乃至一切经典小说的真面目。

(五)快时代,泛文化的肆虐

《亚马逊中国全民阅读报告》统计,74% 的国人习惯碎片化阅读。这证明两点:第一,快时代,阅读并未因时间和节奏而搁浅,哪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人们也会努力构建“书香自我”;第二,阅读方式和内容质化,短小精悍、篇幅短小的文章更受青睐。等车等人、走路吃饭、工作间歇、睡前起后等零散的时间都被人们“充分利用”。这无疑是快速获取信息、获取爆炸性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缺点也日益明显。例如:时断时续不连贯;阅读浅尝辄止自然使思辨不求甚解,快速浏览必定会让人难以静下心来进行独立而有深度的思考;大量的碎片时间消耗令人获得假性自我满足等。更可怕的是,习惯了这种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方式影响人们对经典作品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知。

经典作品有些共性。首先,篇幅不短。以《红楼梦》为例,120回小说共计96万字左右,相当于81.7本《论语》,28.2本《楚辞》,24.4本《诗经》,11.9本《庄子》。规模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的同时也让人望而却步。其次,意旨高深难测。《红楼梦》传递的是反正统还是色空之论?因人而异。再次,高超的艺术手法将却人于门外。《红楼梦》中的烘云托月、草蛇灰线、谶语谐音、诗词谜语梦境的暗示等,都需要读者前后贯通,有意勾连。大量的诗词歌赋本为点睛之笔,可对于某些无感人士则更犹如凄入肝脾。当然,《红楼梦》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障碍,就是生僻字连篇,文言和白话之阻塞、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大量的人名。以书中涉及的人物为例,有专人作过如下统计:

1974年南充师院中文系统计为601人,其中男323人,女278人。

1974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统计为623人,其中男282人,女341人。

1982年上海师大徐恭时先生统计为975人,其中男495人,女480人。

(注:各家说法相差较大,大概是统计标准不一或重复、疏漏所致。)   

三、除障之道

障碍在前,如何破除?

(一)端正阅读动机、健康阅读心态

学者为己,以学美身。“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从《红楼梦》的文艺价值、现实意义来看,书中的人情世故值得我们拜读,文中的个人荣辱值得我们参悟,家族的兴衰存亡更值得我们通过一个世家而窥其社会面貌。柏拉图人生三问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书中都有不同的诠释,你我或许都能找到属于我们个人的身影。了解它,走进它,走进那个时代,从而走出一个更饱满的自我。

(二)净化读者思想、独立个人灵魂

不妨一学清代著名思想家戴震的“学者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人是感性与理性合一的动物,阅读小说没有代入感是无法和作者达成共识,形成共鸣的。可是,也不能一味地沉浸于其中而不能自拔,毕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秉着取法乎上的原则,我们不如加重自己的情感受力,有眼泪而不任其泛滥,有欢笑而不任其弥漫,给心灵杀杀毒、瘦瘦身,滕让出更大的空间给理性让步、让知识进驻、让傲慢与偏见退步。如此,我们被蒙蔽的机会就将大大减少,自然也就更趋于真理。

(二)注重信息转化,提升阅读效果

信息,是摆在书中的一堆有建设性的见解。如果没有有效地消化和转化,这些信息就如同废纸一篇。信息转化分为两步,信息输入→信息输出。对于任何一部经典作品而言,信息转化的方式多样,效果也不尽相同。如下如所示:

由图可知,“说和做”是信心转化的最佳方式。那么落实到《红楼梦》的阅读中,记录人名、理清人物关系、摘录经典诗歌、对应人物与判词则是最起码的输入功课。以小说中的处世哲学观现世交际,以书中的人格境界锻造自己,参透《红楼梦》中的哲学世界、理想世界、现实世界,以刘姥姥的难得糊涂、知恩图报、质朴显诚作为人生观的参照等不失为适宜的输出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03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12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25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7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4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1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8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3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0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50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5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8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0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4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5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