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总喜欢动不动就思考人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年人都这样。这样的中年人多多少少有点矫情,比如我。
不经意地听到林子祥和叶倩文的《选择》,心便又痴痴呆呆了。人生可不正是由一连串的选择构成?可以说,没有选择就没有人生。
出生是一种选择。这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选择,决定着你是生还是死。每个选择出生的人都是最优秀最勇敢的,因为你打败了千千万万个同胞手足。这么一看,每个人都是人生大赢家。
自从出生那一天开始,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着选择,有的是被动,有的是主动。小时候被动的多,吃什么饭菜,穿什么衣服,坐什么车子……基本上妈妈说了算。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书读得越来越多,我们开始主动选择了。在没有选择权时,我们斗争,我们反抗,我们嚷嚷着要自由。可是有一天,我们真的大权在握有了选择权,却发现大人没有那么好当,还不如继续做小孩,全凭父母说了算。
记得初中毕业那会儿,念师范还是读高中,成了我面前的一道难以裁定的选择题。父母偏偏没有能力替我选择。念师范,迁户口,包分配,是一条稳稳当当的路。可是当老师却不是我的最佳理想。读高中,便有了考大学的机会,可以读我喜欢的中文专业,历史专业,或者警校。作家,记者,警察,是我心心念念的理想。但是万一没有考上大学呢?毕竟年少气盛,最终还是选择了高中。又谁知,兜兜转转,结果还是当了老师。而且更加宿命的是,大学毕业后先当了四年初中老师,后来又调到小学,和那一批师范毕业的同学站在了同一个战壕中。难道,当初我的选择错了?我本来就应该选择念师范?可是尽管结果相同,我所遇见的人和事却已经完全不同。不想说后悔,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
高三分文理班,又一次选择。选文,地理是一只老虎。选理,物理是一只狼。至于其他功课的成绩,半斤对八两。正在难以抉择时,教育局的一道文件帮我做了选择,我们那一届取消地理和生物,高考模式变为三加二。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文科。
后来,大到高考选志愿,毕业挑工作,相亲找对象……小到晚上吃什么,明天穿什么,养长发还是剪短发……不是在选择中寻找快乐,就是在选择中体验痛苦。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其实,对于男人来说也差不多。因此,在所有的选择中,婚姻的重要性堪比人的出生。诗人陆游与唐婉的婚姻失败后,在沈园连声痛呼“错错错”“莫莫莫”,最后悲戚长叹:一生痛苦是婚姻!听得台下的观众泪水涟涟。
我也曾亲身经历一个朋友的婚变。当年,他四十岁,功成名就。她二十来岁,一个穷酸大学生。最终,他选择了她,她也选择了他。几年后,他的事业受挫,经济能力下降。而她翅膀已硬,于是提出离婚。他恨她怨她,后悔当初的选择太轻率。为此,他自暴自弃,痛苦颓废,甚至想到自杀。我劝他接受事实,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今天的他,谁说不是他自己当初选择的结果?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即使后果很惨,那也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深刻。人,只有经历绝境,甚至到达死亡的边缘,才会更加睿智与豁达。
又有朋友不无担忧地说,人生总是有许多选择,就怕一错再错。起初,我深有同感。如果每次选择都是错误的,脆弱的生命还能承重多久?可是因为害怕失败,我们就不选择了吗?我们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吗?
有这样一则关于选择的故事:一只驴子站在两堆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干草中间。它明明完全可以在两堆干草中自由任意地选择,但最后,它却因为无法决定到底应该吃哪一堆而活活饿死了。
这就是著名的“布里丹之驴”的故事。这头驴的情况,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我该考研还是继续工作?我要分手还是继续磨合?很多人都像这头驴一样,在需要做选择的时候,僵硬在原地,很长时间都停留不动。因为人们害怕选择,害怕失败。可是结果只会蹉跎了岁月,消磨了意志。
还是要选择,但不要想得太完美。选择,只是为了改变目前僵硬的状态。选择,只是想让生命再次灵动起来。即使再错一次,也不过是在人生的故事里又添一笔。如此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