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鉴秋·三字经派小儿推拿·脏腑点穴学习笔记
Day2
推拿,更是人与人之间相感。
几天前以为的小儿推拿里不太强调的“人与人相感”,在今天的课程里得到了答案。
针刺与艾灸的取效与否,取效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术者本身。性格,体现在手法上;状态,体现在被施术者的感受上。与针刺和艾灸相比,少了传导媒介物的推拿,更能直接快速感受到施术者的存在,与存在状态。
跳舞的时候,常说一句话,“跳一支舞,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今天的课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对方一上手,你就能知道这个人大概是怎样的性格,脾气,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
今天搭档的颜同学,大概和我一样,都属于比较敏感的人。
在按摩巨阙穴的时候,她说,“我感觉手底下有个漩涡一样的”,过了一会儿,我忍不住叫停,“同学,你再这么按下去,我肚子就要转筋了”。幸亏宋老师及时出现救场,他一上手就感觉不一样,就是他一直强调的“手法要轻柔而有渗透感”,但渗透感绝不是压迫感,而是那种隔山打牛的力的传递。
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六韬·文韬·大礼》
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
《黄帝内经· 灵枢》
除了具体手法,施术者本人的心情状态,也会影响推拿效果,很多人一上来就很急或者很大力,宋老师也讲说,“开始做的时候,一定要静下来,设一个安静的场,然后再开始做”,于是当大家纷纷安静下来,专注手下的时候,那一瞬间,一切都像是慢了下来,静了下来,我听得到窗外风吹过杨树叶沙沙的声音。
而且今天虽然是脏腑点穴课,课堂上的种种,却让我想起了其他的中医外治手法课程和老师的话语。
虎符铜砭的李道政老师说,“手法要徐而柔”,“力道要透皮入骨”;
特种刮痧的李湘授老师说,“刮痧到一定境界,不止是手上的功夫,而是全身的功夫。具体说来,就是转如抽丝,形如起舞之美”;
艾灸的李其航老师说的,“艾灸的时候,施灸者和被灸者之间是共舞关系。施灸者随时询问被灸者的感受,跟随他的状态不断调整,以达到对方最舒服放松的状态,而被灸者,则需要充满信任地把自己交给对方”。
真传一句话:关键在于调气
回到今天的课上,核心中的核心:就是它以调气为主。
具体来说,是通过刺激任督二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来实现人体小周天的。气血正常运行了,很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宋老师看似在按摩穴位,实际上是借助穴位,搅乱一池春水,去激荡脏腑之气,绝不是画形的挤压皮肤或者肌肉。
尤其是第四式的两手放带脉,我感觉他只是借助那个隆起的势,真正托举起来的,是内在的脏腑。借助托举的动作,激荡脏腑之气,在最高点做一个短暂的停顿,起到“聚气”的效果,就像涨潮时那个最高的浪头,那个停顿是为了让那个蓄起的势停留得久一点,再缓缓放下,毕竟人体气机做不到“飞流直下三千尺”,所以宁如“陌上开花缓缓归”。
一举,一放,都要缓。
看得到的是肌肉,看不到的是气机的流转。而这些虽然看不到,但被施术者都感受得到,做得太激烈或者太粗糙,他都会不舒服。
整套脏腑点穴22式,其实就是一套手底下的体操,腾转挪移,一整套行云流水地做下来,被施术者应该是感觉很轻柔舒服的。所以之前学习跳舞的经历,用在这上面还是很有帮助的,果真功不唐捐。
全身放松,控制力道,通过穴位与脏腑对话。
做通的时候,指下是有感觉的。
我现在还不能通过指下的感受来判断什么,只是通过调整自己的状态,通过询问对方,来不断调整我的手法力度。
而作为被施术者,下午一度听到腹腔里有水流的声音。
现在只是记下了招式和路数,想要自始至终保持匀速的力度,给予被施术者不阻滞,不间断,舒服放松的感受,还是需要不断练习,没有别的捷径可走。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做第17式,从膏肓穴按压到脾腧穴的时候,我的搭档是一位肌肉紧绷的男士,一趟做下来,出了一头一身的汗,后来经老师提点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提皮离肉,也不是提肉离骨,也不是捏脊,不是拉扯,而是按压,还是很轻巧的,去激活它们就可以了。
——未完待续——
备注:某人的知识和经验范围还处在不断扩充,推翻,重建的过程中,上述内容仅代表目前感受和观点,仅供参考。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