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儿童性欲,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提出者弗洛伊德,在1902年到1908年的时候,一直到1920年,弗洛伊德把他的本能理论进行了无数次的修正,在性本能里面他第1次提出了儿童的性欲。但在性本能里边他将个性欲进行了泛化,扩大化:他认为一切能满足我们,快乐需求的欲望都叫性欲,包括了吃喝拉撒,所以性欲是在孩子最开始的时候已经存在,并且在孩子不断成长过程中寻找性满足的方式和器官也在发生着变化。
对于儿童来说,对于很小的小孩子来说,他身体每一个部分都能成为他性欲的一个来源,比如说他吮吸自己的手指,比如说被妈妈抚摸他的皮肤,比如说拉便便每一个不同的身体部位产生的刺激,对他来说都有可能有快乐。
弗洛伊德的儿童性欲扩大到了不仅局限于生殖器的满足,还包括身体器官,这也成为后来我们的心身医学的一个来源,我们说我们心身医学有很多症状,比如皮肤的症状,口腔的症状或者其他胃肠道的这种症状,很多时候来源于当年的这种性欲,来源于早期的性欲没有得到满足的一个结果。
弗洛伊德以婴儿的性欲在不同的部位的分布来确定了心理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在整个精神分析发展过程中,最早期的框架搭建是跟人们最初的心理发展有关系,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讲,实际上我们的心理包括我们的人格形成都离不开儿童的性欲,离不开儿童的性欲在不同部位的这种分布。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人类性心理发展主要分为5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欲期,潜伏期,生殖期。在我们分析中,口欲期肛欲期性欲期和潜伏期这四个时期里边,都跟常人的性是没关系的,只有到第5个时期,生殖器期相当于常人讲的像,所以在这个之前我们讲的行都是广泛意义上的性,都是跟基本生理满足有关系的一个性,正如古人说的,食色性也,这里边其实概念是一样的。
在西方,他们大部分用口欲性格,肛欲性格来形容人的性格,如果你说一个人是口欲性格,别人就会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如果你说一个人是肛欲性格,别人也不觉得这个名词怎么听这么不顺耳。也是这些,所有的性格都会以都是以身体的不同部位作为儿童性欲特定时期的一个特点加以进行描述的。
接下来我们先从口欲期开始。口欲性格或者口欲期,主要是指0~1岁也就是一岁以内。因为在一岁以内,这个孩子他所以他主要的表现就是拼命的睡觉,拼命的吃吃东西,拼命的长大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岁以内的孩子的话,他心理的特点主要取决于母亲给他喂奶的这种方式,如果喂奶的这种方式出现了偏差,就会导致某些性格的形成。一岁以内的婴儿,他主要跟外界接触的器官主要是嘴和皮肤。
那我们先从嘴开始说起,因为她要是没有吃的东西,婴儿活不下来,所以嘴的接触就代表了他和外界的接触,和这个世界的接触。弗洛伊德认为在孩子没有长出牙之前,他对外界的接触主要有这样几个感受,第1个是得不得到吃不吃的,第2个就是吃了以后舒不舒服,第3个就是他需不需要咽下去。弗洛伊德的另外一个学生,亚伯拉罕他是柏林精神分析协会首任的所长,他把预期分为前口欲期和口欲期。
比如婴儿吃奶的时候,当婴儿饿了妈妈准备喂奶时,还在做好吃奶的准备,当孩子接触到吃奶的奶嘴,吃到奶的时候,这就是一个食物获取的过程,这个就是前口欲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前口欲期,主要是指获得的一个过程。二战时期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研究。对象是2战后第1批出生的婴儿,跟随采访20年后,发现这些婴儿患肥胖症的概率要比其他年代多的多,原因可以大致推测出来,因为他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包括他出生之后一年以内,他获得的食物的机会是比较少的,因为缺东西吃,所以在他的潜意识中就融入了这样一个意向,就是我要拼命的去,我要拼命的去,不然就会死掉类似这种情况。像我们中国60年到62年出生的婴儿,也会有这样的一个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他对自己比较吝啬,但是你可以看到他的存款是有很多的,她穿的很破,但其实他家里有很多东西,所以他表现总是贪婪,就是他觉得这个得不到,获得不了,心里总会有这种遗憾,总觉得缺点什么东西。又比如当在做餐去,他吃不了这么多东西,但是他拿了很多。这些都属于前口欲期的一个表现。
临床上有一个例子说的就是一个产后的妈妈需要延长假期,他一定要坚持18个月,心理咨询师就问他为什么喂奶要喂18个月呢?后来她自己哭了。心理咨询师让他说一下,她小时候妈妈是怎么给他喂奶的,她说我妈妈就跟我说,她喂我到大概一岁半的时候他就跑了,后来就说他出差去了。当时小时候在她哭的特别厉害。当然她是说她妈妈喂她也就喂到一岁半,她为什么要一定要超过一岁半,那是因为他心里总有一个感觉,他总觉得为她的孩子喂不够的,或者反过来说在主客体里面他觉得自己没有被喂够,所以他总觉得,她的孩子也没有卑微过,所以他一定要喂到18个月,后来心理咨询师给他一个干预,他说,你可以为你的孩子超过18个月,所以这个妈妈特别感谢心理咨询室,后来这位妈妈喂到20个月断奶了,但她未到20个月再来见心理咨询的时候,他很高兴的说她断奶断奶了,因为这样的话他觉得,她的孩子吃饱了吃够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口欲期。当一个小孩子有牙齿的时候,他就开始有咬的功能了。小孩子得到食物,敏这个食物和咀嚼咬这个食物在心理上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当婴儿有牙的时候,它会有嘶哑的感觉,比如说我喜欢一个人,我可能去咬它,我有焦虑,我可以,我可能咬我的手指。这个咬的感觉是不太一样的,而且强度会大一些,而且它可以表达愤怒。
在口欲期,孩子在食物进入口腔中会有4种反应,一种是我把它嚼了一下再吐出来,第2种是要把它完全吐出去,第3种就是把它消化了,吃了以后把它经过消化排出来,第4个是停留在嘴里面,就是含在嘴里。
针对第1.2种,我把它嚼一下再吐出来了或直接吐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倔强的孩子或成人他会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不管我说什么,他都会怼回来。
第3种会直接消化掉。第4个停留在嘴里边,把饭含在嘴里。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这种情况,小孩子吃饭,有的是一点都不缺,有的是直接把它吃下去,而且我们还会看到很多小孩子边玩边吃饭,因为后边有外公外婆跟着喂他。像这样孩子的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饭是含在口里的,他是不咽下去也不吐出来,一口在饭他就在嘴里边含着。它实际代表的就是食物是可以怼得到的,但是这个得到的东西不是她想要的。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你跟他讲话,他好像听进去什么,又好像没有听进去什么,所以这种人在办事的时候就会比较晕,你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听懂。平时我们说的不懂装懂的人很多,就是这种性格。
所以说口欲。是以口腔为主来描述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