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上师范的时候,读过《红楼梦》,还刻意的记过书中的诗句,对于书中的感悟很浅,很多理解是通过阅读别人的注解。
近来,观看了几个《红楼梦》的电视版片段,勾起了我阅读书籍的欲望,电视剧版是经过编剧、导演改编后的呈现效果,想要感受真实的人物还是得读原著。
家里原来有一套《红楼梦》,不知道那里去了,随即在网上买了一套,用了两周左右的时间就通读了一遍。自己都感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可能和年龄有关吧,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自己的少许人生感悟和生活态度,读起来要比之前简单一些,和作者的共鸣多一些。
为什么《红楼梦》被称为经典,其实作者在开头就有介绍,《红楼梦》的主线是宝黛钗的爱情,以往的爱情小说,过于美化或者理想化。《红楼梦》的视角不同,就是通过写生活的真实场景和真实的人物,没有刻意的营造氛围和烘托效果,也没有大篇幅的叙写宝黛钗,穿插着众多的人物和故事,就像是我们生活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的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她们的命运随时都能牵动读者的心。谁的人生不是一把辛酸泪呢?
一边读一边在想,宝玉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呢?为什么一天天和一帮女孩子呆在一起?他就不能通过好好读书改变家族的命运呢?不是作者过于残酷,而是事实就是如此,一个家族的命运有时候何止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更重要的是宝玉的生长环境和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宝玉在贾家众多男子中算是思想觉悟比较高的,看到了太多骄淫奢纵,封建社会众多对女子的不平待遇,宝玉能尊重、爱护身边的女孩子,也是他难能可贵之处。
很多人在评论宝钗和黛玉的时候,总要分个好坏,我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不是人物的好坏,如果停留在这一层次,就没有感受到曹老先生的“心血”。书中的各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造就的人物是鲜活的、个性的、不同的,没有十分的善,也没有十分的恶。
这一次阅读还有一种遗憾:总感觉结尾草草结束,高鹗叙写的后四十回没有达到曹雪芹的水平,总感觉如果是曹雪芹来写,结局肯定不一样。或许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结局吧,每个人物、家族、社会的命运没走到那一天,谁也料想不到会有怎样的结局。
人生啊,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旅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