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时就是这样深邃,曲曲折折,反反复复,即使相隔上百年,也能在某个空间相遇,同命相连,似曾相似。
李煜,一代词帝,南唐后主,享遍了金陵的繁花似锦,烟雨婆娑,却在汴梁留下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哀愁;李清照,一代词后,千古第一才女,名动汴梁,才情冠绝天下,却在金陵写下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万丈情丝。
时间停滞,空间凝结,或许,在浩瀚天宇的某个角落,词帝词后正在赏花品茗,吟风对月,也或许正在倾听着往事如烟,那份悠悠如菊、如水的心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很多人认识李清照,都是从这首富有乡村生活气息的小令开始的。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年生于山东章丘明水镇(今济南)。其父李格非任职朝廷,其母王氏,在李清照出生半年之后,带着对她的无限不舍与依恋离开了人世。不久之后,李格非又与另一个王氏,王拱辰的孙女结为连理,好在继母王氏对李清照也算克尽本分,疼爱有加。李清照在生父继母的关怀下,慢慢成长,像掌心的宝玉,晶莹而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济南,号称泉城,明水,清澈明净,柔和悠然。于李清照而言,这明水镇,自是她自娱自乐的天地。水一样的乡村,造就了水一样的柔美清纯,又加上李格非有意无意的栽培、熏陶,童年的李清照,就超乎了平常人家的孩子,对文学诗词甚是喜爱。
公元1089年,李清照随父母迁至汴梁。京城的富庶、繁华、热闹非凡,极大的开阔了她的视野,于悄无声息处,吸收着时光的馈赠。几年之后,一个在明水划船弄水的孩童,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如春花般娇艳的的少女。少女初长成,心中的层层涟漪也就此荡漾开去。以前的纯净俏皮也变成了少女的春花秋月,丝丝柔情。
她(他)们,注定是成双的一对。姻缘在你叹春惜秋的不经意间,就与你撞个满怀。
那年,她十八,柔情似水,清风拂面,丽如朝霞;那年,他二十一,风度翩翩,正气凌然,腹有诗书。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人生何求。那夜,烛光摇曳,树影重重,在掀开盖头于视线相撞的瞬间,她确定了,他就是她朝思暮想的他,他也看清了,她就是他心心相恋的她。
那一天,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那时,她(他)们青春正盛,她(他)们的结合,像雨露般透明、澄澈,爱情,在心底的最深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她(他)们相濡以沐,如影随形。她(他)都认准了,对方就是自己百年修得的佳人,是余生最美的花,最亮的月。
岁月的静好往往是短暂的,美丽的瞬间往往另一段是苦楚的酝酿。
宋徽宗,中国文学、艺术历史上诗词、书画造诣颇深的帝王,可政治上却混乱有余,清明不足,就像他的瘦金体,秀如修竹,却怎么也找不出帝王的豪情、胆识和四海之志。
新旧两党在朝中争权夺利,左右朝政,尔虞我诈,势不两立。李清照之父李格非,赵明诚之父赵廷之,均在朝野的纷争中与世长辞,赫然而去。
此时,京城的繁华于她(他)们而言,只是喧闹罢了,再不是那个温暖的家了。饱尝世态炎凉,离别之苦的李清照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的老宅。
青州不比京城,却多了一份优雅与宁静,淡然与超俗。书房名曰“归来堂”,卧室名曰“易安室”。李清照夫妇二人,又回到了以前饮酒赌书、诗词歌赋、收古藏今的悠闲生活。于闲聊中,觅得一方净土;于逗趣中,享受爱情的滋润。
草是那样的绿,花是无边的红,酒是痴情的醉,人是别样的红。心更近了,爱更深了。李清照在青州再一次寻得了梦中的美丽与芬芳。她想:就这样平平淡淡与他为伴,与诗词为伴,与金石为伴过完一生,也是人生的至美。
从二十四岁到三十八岁,李清照把最美的人生年华留在了青州。青州,就是她心中的那个世外桃源,人生的绝美之境。《金石录》手稿也在此间编撰而成,那是她(他)们共同的心血,也是爱情的见证。
于李清照而言,有他在,一切就知足了。于赵明诚而言,不惑之年,仍想着能在朝廷中施展才华,获得更高的价值,青州,毕竟太冷清了。
终于,一纸调令,如他所愿,赵明诚就任莱州。可不知是长期的厮守,还是青州的冷清,让他失去了当初的爱意,走的时候竟然没有带上视他为唯一的李清照,连句像样的道别都没有,就奔赴莱州去了。
李清照深感忧愁,他不在了,青州已不是那个青州了,留下的尽是无奈和愁思。几个月后,李清照来到莱州,所见所闻,却泛起了更多的孤独。赵明诚经常出没于莺歌燕舞之地,真是风花雪月,笑语盈盈。
他已不是那个她日思夜想的他,已不再是风度翩翩,一身正气的美少年。心与心的之间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裂痕。共赏、品读、逗趣也只能是偶尔的美丽画卷,一种奢侈。青烟残灯下的莱州,是那样的萧瑟、寂寞、寒意逼人。
公元1124年,又一纸调令,李清照随赵明诚又奔赴淄州。淄州又稍稍安慰了李清照受伤的心,她(他)们又重新专注旧书古籍,金石的研究与考证,只是少了许多的欢笑。或许,在莱州、淄州,李清照会经常想起她爱的青州,泪水也经常朦胧了她的眸子。
花艳过后就是凋零,平静过后就是另一段起伏。动荡纷争之中,美也只能是瞬间的烟火,灿烂过后便是缥缈的尘埃。
1125年,金兵的铁骑,摧毁了北宋的边防。
1126年,都城汴梁失守。
1127年,徽、钦二帝被俘,史称“靖康之耻”。
那本是草长莺歌、柳絮纷飞的季节,可空气中弥漫着的尽是无助的哭喊声和哒哒的铁骑声。春花不再红,春雨不再柔,那个春天,尽比秋天更加悲凉、荒芜。其时,赵明诚母亲亡故。失了魂的赵明诚竟然又一个人独自离开,却把身后事留给李清照处理。
浓烟滚滚、嘶声震天、残垣断壁、满目凋零。一路上李清照看到了太多的泪水,太多的流离失所,可她不也是其中的一员,向南,去寻找一线生的希望。
1128年,李清照携带着大量的古籍、字画、金石,来到了江宁。见面的瞬间,夫妻二人泪流满面,无以言说。李清照明白,曾经的明水、汴梁、青州是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在梦里,去一览故国的大好河山了。
江宁成了她新的栖身之地。江南,小桥流水,青石幽幽,可在此刻李清照的眼中,也是失了色彩的,毫无诗情画意。街头巷尾满是背井离乡的灾民,幽怨和哭声充斥着江宁的每一个角落。
那时的李清照肯定在心中是想到过李后主的,词后词帝的相遇,在这个曾经歌舞升平的金陵,却没有诗意的花香,尽是“一江春水愁”,“庭院深深思”。
历史的坎坷还在继续,作为负责江宁守城的赵明诚,既没有顶天立地的男儿担当,也没有载入史册的胆略,江宁叛军兵变,他竟然弃城而逃,失了文人的气节,负了百姓的期望,成为了他在千年历史中抹不去的污点,遮不住的人生败笔。
李清照作为一词人,一女子,为国破家亡而奋笔疾书,奔走呼号,却万万没想到,自己一生钟情的他,却没有挺直脊梁的勇气,弃了城,乱了心,失了大义。
李清照忧国忧民,才冠天下,可那个时代,国家的政权哪有她一个女人施展的余地。她不能上表朝廷,不能参与决策,唯有通过诗词的呐喊,警醒世人。她明知赵构并非明君,但她只能寄希望于他,期盼他有一天能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挥师北上,收拾旧山河,重回故都。
1129年,李清照和赵明诚西去至池阳,途中,路过乌江,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悲愤呐喊,成为千古绝唱。
人生起起伏伏,你已经千疮百孔,身心憔悴不堪,可一个浪花还未消失,另个更大的大浪又向你无情地扑来。刚至池阳,朝廷的又一纸任命即至,命赵明诚任职湖州。赵明诚头也不回,快马加鞭,向东而去。她明白,他想洗刷耻辱,为国建功。
只是这一走还是太过匆忙,池州,又只剩下李清照一个人孤冷的背影。一日复一日,终于等来了他的信笺。她急切地打开赵明诚的信,得到的却是他已染病,叫她速去建康。在建康看到骨瘦如柴,生命垂已的赵明诚时,李清照泪如雨下,悲痛欲绝。
八月十八日,赵明诚与世长别。他去了,只留下她一人。昔日的凤冠霞帔,高头大马,并没有换来一生的厮守。即使赵明诚也曾她他有过忧愁,有过恨,可他毕竟是她的丈夫,一生至爱啊。从此,再没有人为她撑伞遮阳,遮风挡雨了。这一走,就是人间与阴间,再无相会的时光;这一别,太痛,太残忍;这一逝,河山还没收复,魂难归故里,还有她(他)们的《金石录》,没有最终完稿......
太多太多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太多太多的人生美好,还没来得及去细细品味......
建康,一座曾经无边烂漫的城,于李清照,却是无比的伤心之地,况且,建康也已经不再安康了。她只好继续向南,拖着伤痕累累的心,来到了南宋都城——临安。毕竟那里还有皇帝在,即使微光昏暗,也是有一点点光明的。
现实的无情并没有就此停止,瑟瑟的秋风还在捶打着枯枝败叶。
在临安,李清照遇到了张汝舟。张汝舟其人品德低劣,龌龊不堪。当年汴梁的诗词大会上,因为追求李清照不得,就以“女子抛头露面,有失伦理”来羞辱李清照。临安,一个远离故土的城,此时的李清照太需要一个人的陪伴,来化解她心中的伤痛,她毕竟只是一个弱弱的女子。
在张汝舟的不断诱骗下和其弟弟李迒的多次劝说下,李清照坐上了那顶红色的花轿,嫁给了张汝舟。可婚后不久,张汝舟不但抢夺了她的钱财,文物古籍,还对她多次谩骂,拳脚相加。一个才女,一个词人,一个已经身心俱损的李清照哪能再受得这般苦楚,万般无奈之下,告了张汝舟,官司赢了,自己却也因此受了牢狱之灾。
伤痕累累时的这份感情付出,彻底浇灭了李清照心里最后的一点星火,结束了她对爱情的最后一丝念想。
她抱着和赵明诚撰写的《金石录》,痛哭流涕,泪流不止。时间还在流逝,花开花落,春去秋来,生命的轨迹是有限的,她没有多少时间来悲叹,哀愁。李清照整理了混乱的心情,想着过往的点点滴滴,望着《金石录》的手稿,想到了她的赵明诚,他还有心愿未了。她又一次点燃了夜晚的灯火,夜以继日,校验着《金石录》的手稿,墨香四溢,满屋芬芳。
公元1134年,李清照用尽了她毕生之深情,写完了《金石录》后续,给后世留下了又一篇深情佳作,为后人称颂不已,千古流芳。
公元1156年,时年七十三岁的李清照,怀着对亲人故国的无限思念,离开了人世。一代才女,易安居士,终于走完了她那曲折、坎坷、悲凉、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的一生。从此,她不再哀愁,不再悲苦,在世界的另一边,那里正春色满园,香花烂漫,那里没有悲离,没有烽烟,没有国破,尽是清水明月、诗词金石,还有那凌秋的菊,傲雪的梅,惊起的一滩鸥鹭。
明代杨慎《词品》有云,“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于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
清代沈谦曾评,“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1987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水星的一座环形山以李清照的名字来命名。
回首李清照的一生,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感伤颇多。儿时的纯真、少女的忧思、清澈的爱情、故国的情怀,人世无常,爱恨离别伴随了她的一生。他爱梅,梅,幽香淡泊,傲雪而立,开于凌冬,独自芬芳,可却要经历寒冬的刺骨,那梅,幽香却孤独着。
李清照的诗词,前期清丽雅致,细腻温婉,多写叹春惜秋,闺阁生活,后期凄凉哀婉,沉郁忧伤,多写离愁别思,故国情怀。一女子,深虑国家荣辱、前途和未来,其品,甚是高洁,其对中国后世文学文人的影响,可谓巨大,被誉为“词后”、“词宗”、“千古第一才女”。
她去了,可她一直在,就像那深空中的水星,永恒、璀璨、夺目。她留下的诗词,其幽香的文人情怀,就像那明水的一方清泉,碧澄透亮,映照着古今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