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少阴肾经的脉气接足太阳膀胱经。肾经的五输穴如下:
经文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也就是,肾经的脉气,开始于涌泉穴;涌泉穴的部位在足心的凹陷中;涌泉穴也被称作是肾经的“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木。
肾经继续巡行,“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说的是,肾经的脉气从井穴出发之后,流于然谷穴;然谷穴的部位在足内踝前方大骨下部的凹陷中;然谷穴也被称作是足少阴肾经的“荥穴”。
肾经巡行,“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中者也;为腧。”肾经之脉气由此灌注于太溪穴;太溪穴的部位在足内踝后方、跟骨上方的凹陷中;太溪穴被称作是肾经的“输穴”。
经脉继续巡行,:“行于复留。复留,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说的是,肾经脉气由此行于复溜穴;复溜穴的部位在足内踝上二寸、有动脉跳动不休的地方;复留穴被称作是足少阴肾经的“经穴”。
再巡行,“入于阴谷。阴谷,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为合。”意思是说,足少阴肾经的脉气由此进入于阴谷穴;阴谷穴的部位在膝内侧辅骨的后方、大筋的下方、小筋的上方,按之有动脉跳动应手的地方;取此穴位时,应屈膝,在胭横纹内侧端二筋之间的凹陷中取之。此阴谷穴也被称作是足少阴肾经的“合穴”。
以上所述,即是足少阴肾经所属的五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