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1:吃东西总习惯买之前吃过的,或是之光顾过的卖家
1.1问题详细描述:
周末都在图书馆或新华书店看书,吃午饭或晚风习惯于去吃熟悉的东西,习惯于去熟悉的餐厅。
频次:每周至少一天在书店附近吃饭,午餐和晚餐。
1.2原因分析:
1)去年刚到这面吃东西,尝试了几家,筛选出来的就是我现在常去的
2)不愿意在选择吃上犹豫,花费决策时间
3)如果吃的不开心会影响心情,影响我看书的效率
4)对吃要求不高
5)本质:在选择上整体偏保守
选择保守是后天养成的习惯,和性格塑造有关系。
情景2:去年转行后,学习SQL,做业务数据取数,开始只会联查几个表,分不清主外键。更不用提要根据业务逻辑做报表。每一次鼓起勇气学习,去冲刺,最终都会被结果浇一盆冷水。记得我第一次做业务报表,是关于库存商品库龄计时的,存储过程做出来了,研究如何在前台调用,用了一个多小时做出来了,结果发现取数和业务逻辑不太符合。这个业务报表最终拖了2个月我才把背后的业务逻辑搞懂。给销售做销售底价的计算,那是第一次做触发器,把销售的各种定价规则进行梳理,为了争取在期限之前把这个做出来,给自己施压,查相关资料,把业务数据逻辑搞懂,在请教供应商和自己艰苦奋斗下,把这个功能实现了。把使用规则告诉销售,结果他们理解不了规则老是自己去输底价,导致数据频繁报错,长期观察后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情感回忆:
业务报表(主观):第一次主动突击是主观情绪上的,自己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要突破当前的瓶颈,对业务和数据查询做一次综合性的提升,我要成功,满满的动力,打了鸡血一般,后来发现业务数据不全,有部分不符合业务上的逻辑,心情顿时凉了。
销售底价用触发器实现自动计算(被动):这个在工作任务的压力下被动的完成任务,经过几番波折实现了,转行是痛苦的,基础技能薄弱,整个人的状态都是紧绷的,经常一坐半天不动都是在研究数据逻辑。
如何做:
客观看待成长过程:在成长的道路反复煎熬,有主观的突破也有被动的突破,再一次次寻觅中打破当前瓶颈对自己的束缚。用平常心去看待每一次挑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打磨一颗坚定不移的心。
遇到瓶颈如何分步解决:多角度的分析瓶颈存在的关键要素,分析本质原因。然后进行头脑风暴,列出所有的想到的解决路径。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再相互比较方案的优缺点,结合实际情况得出当下最优的方案。再执行中不断收集反馈,检验方案的实用性,针对出现的问题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