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也是一种公平
几年前,有报纸媒体以《十年寒窗苦读敌不过一张VIP卡》为题,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国内一些银行公开表示给予高端客户的子女提供实习的机会,这对非VIP子女造成了极大的不公,由此引起了社会上很多人发出感慨,十年寒窗苦读拼不过一张VIP卡。
上野千鹤子是日本著名的社会学家,她曾在东京大学的演讲中说:你们可能一直觉得,努力就有回报。但等待你们的,却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也是一个满是问题的社会。你即使努力可能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努力就有回报,是环境在鼓励你们的结果,环境对你努力成果,给予的肯定和赞美。
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甚至被人打击。不要高估努力的价值,努力确实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人可以不努力就取得成功,但努力绝不是唯一的因素。人们有着不同的资源和机会。
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社会就好比金字塔,都是分层的,而且各个层次的构成都很稳定。我们可以假定社会分为100层,站在金字塔尖的是第1层,最底下的是第100层。
身处第50层的富人,他相比50层以下者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他们可以承担更多的风险,拥有更充裕的时间去获得成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更容易让努力获得回报。富有、良好的教育加上努力,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同样付出努力,资源不足的人生活相比之下更难以向上晋升。工作半辈子的工厂突然关门,怎么办?孩子病了,你陷入了繁重的债务。
记住努力并不代表所有,每个人的努力并非建立在公平的前提之上。
从长期看,不公平反而是一种更深层的公平。同一件事,两个人都付出努力,有人却获得了更多的回报。51层的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与50层人同等的机会和待遇。身处50层的人相比51层者,能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与财富。这些资源与财富何尝不是家族一代代努力的结果。
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始皇固然雄才大略,若无秦孝公等六代君王的积累,又何以横扫六合八荒,一统中华。长期的公平,造成就现在的不公平。
追求绝对的公平,带来的反而是不公。如果所有人都享受一样的待遇,那努力就失去了意义。举个例子,两个人一起吃大锅饭,一个人,天天偷懒,好吃懒做,另一个人,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结果两个人获得同样的回报。绝对的公平确实最大的不公平。
小孩才讲黑白,成年人只关注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十年寒窗苦读为什么不敌VIP卡,因为这些VIP客户能够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利益,银行作为商业机构,逐利是天性。
不提倡成为这样利益至上的人,可至少不至于是不明世事的愣头青。
18世纪末,英国有一个草根,他家境贫寒,目不识丁,十几岁就在煤矿当童工,但他好学,后来成为一名机械工。他知道,一个文盲,一辈子都不会有出路,于是,他18岁,自掏腰包上夜校;19岁,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21岁,可以读书写信,并娶了一个大他12岁的女仆为妻。不久,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去世,父亲也因为工伤双目失明,只能靠他照料;31岁,他通过研究机械、读书、学习,当上了矿上的技师,终于有钱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学校;后来,他发明了一种矿上防止瓦斯爆炸的安全灯,不过,当时最著名的科学家汉弗莱•戴维爵士几乎同时发明了安全灯,这引发了发明权之争,面对科学家显赫的社会地位,这场争论最终不了了之,他也没有挣到钱。
这时候,如果换作你,你会怎么做?抱怨社会不公?还是心灰意懒,认为自己这辈子完蛋了?还是寄希望于下一代,弥补自己的遗憾?可他只是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另一项伟大的发明之上,最终,他成为继瓦特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发明家,被誉为火车之父,他就是乔治•史蒂文森。世界不公平,不是你拒绝成长的理由。世界不会因为你弱小而迁就于你。以消极、拒绝进步来向不公的现实抗争,浪费的只是你的生命。
一个成熟的人,必须学会接受不公的现实。在没有能力对抗这个社会的不公时,要做的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同时把注意力放到最该关注的事情上去。付诸于行动,并不断坚持下去,时间会为你加持。公平取决于你的实力。实力造就公平,这本身相当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