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17日,星期一,距离高考还有50天。今天最高温度是30度。
经过前两日的气温回落又回升,气温正循环起伏中螺旋式攀升,春夏季的天气就是这样,季节变换是大势,天气随大势起伏颠簸式地上升,就像这些正值青春的孩子们,经过三年的酝酿,他们一个个无论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还是人生趋势,都是在他们人生的春夏季里,随势升腾,中间的起起落落,都是正常,但人的悲哀也正在于此,不懂得随势,不愿意接纳这种起起伏伏式的螺旋式上升,只想着直线上升,只想着两点一线直线最短,根本不愿意接纳起伏中不同的人生风景,把本来丰富多彩的生命,一定要过成单调、枯燥的人生,恨不得一生下来就是成功,却又不喜欢一生下来就是死亡。从萌生到死亡,中间有春夏秋冬,每一季都有每一季的美,但很多人却不愿意享用这种美,只求一发芽就开花,或者花都不用开,直接结果,无花果,或者直接做栋梁。教育中的怪现象多了去了。
家长让孩子出成绩有出息,老师要学生出成绩显示自己的工作价值,学校要靠学生出成绩维持生存与社会地位,人人都要为孩子开花结果催肥催药催命。孩子永远活在别人的催促下,而不是活在自己的生命里。不得不承认,在现行体制下的教育,教育即催促,教育即催命。
今天有两个老师请假,回老家解决自己的编制问题。因为民办学校有不少老师,是以请假等名义,暂时离开自己的编制公办原单位,来到民办类学校挣点外快的,毕竟民办类学校工资待遇要比公办学校好一些。如公办学校老师每月4000元的话,民办学校则有可能达到9000多元,但这种长期请假是不好搞的,许多都是以病假的名义,这样在公办学校办一个停薪留职,或者继续保留财政工资,这可更是两全其美啦,换句话说,叫做吃空饷!几乎每个民办学校都有吃空饷的来自公办学校的老师,政府部门很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要采取措施——清编。要么你在外去挣钱,要么你回来上班。无奈,只得回去想想办法,继续请假。不请不行啊,编制得保,外面带着的课当然继续要带,实在不行,当然是要保编制啦。
编制,这是在编教师的生活保障啊,有几人敢于舍国家身份而不要,便要做编制“员外郎”啊。除非外在的诱惑足够大。要不怎么那么多的人,削尖脑袋要考公务员,甚至大学毕业要做城市清洁工,一切都是为了成为国家人员——有编制的人,吃上财政饭的人——决不是他们更爱国,要为国家做贡献!因为吃国家的饭,放心!
说起编制,对于民办学校的老师来说真心是一种痛。这几乎是民办教师骨子里缺乏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有编制的人,吃的是国家财政,国家发钱,铁饭碗,老来无忧,一切保俱全。而没有编制的人,就如同外出打工或自个做点小生意一样,说白了就是一个打工仔、小商贩,居无定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渴望有枝可依,但也常常枝不可依,现在努力挣来的每一分钱,都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养老钱,自己未来的生活保障钱,当然这里还要包括对父母的赡养钱对子女的抚养钱等等。这一切都要由自己每一天的努力来换得。
有编制的人就大不一样了,他们在学校工作的状态,那是非常让人羡慕的,有课就上,无课就走,工作慢慢悠悠,生活从从容容。近期还在呼吁,教师要和国家公务员完全一个待遇,教师的地位本来就相当于技术干部,而这一切,是把民办教师排除在外的。
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就如同大家和伙做生意,别人的平台,别人的投资,我们就是一起合作干活,听话的,干活出业绩的,不怕累的,就继续留下来干,嫌苦嫌累的,与老板或团队负责人和不来的,那就另投别家。
所以有编制的老师与没编制的老师,在心态、心境上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必然导致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不同;
公办学校呢,常常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领导。
许多公办学校,常常是每隔几年就会换一任领导,而老师呢,因为编制的问题,只要业务不错,不出什么大问题,家庭稳定,一般从大学毕业,直到年老退休,一生都在学校,这种现象,几乎必然产生一种心理:我是学校主人翁!他天然地对学校有一种责任感、优越感,他对中途加入进来的新教师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临时招聘来的外地教师,有一种天然的帮扶意识、引导意识,同时对业务能力差的招聘教师多少会有点排斥意识。于是公办学校教师之间的关系,常常看上去有点复杂,实际上很简单:大家基本一生都会呆在一起,只是领导换来换去,同事之间不仅是业务合作,还有更多的交情,除了文人清高外,各自都有一批自己的较为稳定的教师朋友圈,而有许多朋友圈就是一起大学毕业的同学,或同一年加入本校的老师。
民办学校就大不同了,常常是铁打的领导,流水的兵,老师没有编制的制约,如无根浮萍。
领导受老板(董事会)招聘任命,一般不会轻易换人,这是学校发展的定海铁,而教师这些兵,就是在校领导的主导下从四面八方招聘而来,招聘来的老师,多数又是在民办学校混迹多年,经历过许多个学校,见识过不同的领导,领教过完全不一的领导风格与管理方式,他们对学校说实话没有太多的情感,有些人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结下的人际关系很快就散,与学校建立起的感情很快就完,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表面简单,实际上各有各的想法,维持着表面关系不错的局面,本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思维发展教师间关系。特别是在业务合作上,就远远不如公办学校老师了,民办学校老师,特别是久在民办学校混迹的老师,内心会有一句自我暗示:老子出来混这么多年,靠的是本事!搞什么合作,什么集体备课,配合年级配合班主任啊,我上好我自己的课就行,我成绩不差就行,别搞那么多这会议那教研的,有个毛用!还有一句话与此配合:如果嫌我没有本事,那就辞退我啊!干嘛让我搞这合作搞那合作啊!这种话语,有的老师还会常常挂在口头上,觉得自己牛气得不得了。大有一种:老子不高兴了随时走人,你有本事去随时招人啊!
说实话,这种感觉的老师不在少数,他们教学业务也真不见得差,对学生也较有责任感,还真是一种“靠本事吃饭”的感觉。也正因此,他们的集体教研意识、教学合作意识要差得多了。其实学校的教学工作,“本事”只是一个方面,那些很了不起的所谓名师们,也没见得课堂上多有本事,常常是比赛拿过大奖,论文发表的多点、后来职称、称号混得多点,就成了特级与名师,没有优质生源,常常什么都不是!因此,合作更为重要!
在公办学校,很少有老师会说出“我靠的是本事”这种话来,因为大家相处这么多年,谁不了解谁呀,当初很多大学一毕业就来到这里,一点教学经验都没有,还不是刚开始各自努力、小心移移、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多听老教师课等等,在学校站稳了脚跟。谁都说不出“我靠的是本事”这种话来,所以如果学校氛围好的话,大家会有种天然的合作关系,集体备课、学科教研都会搞得深入扎实。
有一段时间,公办学校的老师冲着优厚待遇而放弃国家编制、脱离公办学校,这是后来民办学校最主要的教师来源。这类教师主要出现在上世纪8、9十年代,当时民办学校工资待遇要远远好于公办学校,特别沿海开放城市,更是有大批内地公办学校老师无法安守每月几百元的工资待遇,脱离编制,毅然而决然地离开公办学校,离开工作了数年甚至十几年的公办学校,投入到民办学校之中,他们出来比较早的,的确收入大大增加。但中国的民办教育毕竟比较坎坷,许多进入私立学校的老师们常常很难在某一个私立民办学校呆很长时间,因为很少有哪所民办学校20年、30年地屹立不倒,不是老板挪用了办学资金导致老师工资发不下来,就是管理过于混乱人心散乱,还有的就是生源素质太差,终因升学率太低被公立学校挤压,还有就是管理过于严苛,一味追求升学率,老师们无法忍受,等等,民办学校办学情况极其复杂,这些早早进入此类学校的老师们可以说除了剩下拿工资之外,对任何民办私立办学者渐渐都失去了信任,只要你能给我发比较高的工资就行,很难指望这所学校越来越好,因为大量的经历证明,很多起步不错、雄心壮志的学校,发展不了十年,垮的垮,散的散,胡搞的胡搞,瞎折腾的瞎折腾,许多办学者并不是像古时候一些地方大财主,发心做善事,而专门斥资兴学,不为谋利,而现在的办学者,都是看到了这是个挣钱的门路,少有做善事的情怀,更无兴学之情怀,只有谋利之心,于是乎,不少早早进入了私立学校的老师们,渐渐成为了一群教育打工者,这里干两年,那里干两年,成了长年在私立学校游走的特殊教育群体:他们对办学者没有多大信心,什么新理念、新思路,他们经历了不少,但最终发现都常常是瞎搞,他们特别渴望能在一所民办学校长年发展下去,但又常常事与愿违。他们为工资而不断地跳槽,说得好听点叫智慧寻租,找到了好雇主,那就多呆几年,感觉不合适了就再换地方,有些老师十几年来换了五六所学校,他们许多人渐渐地对学校没有多少责任感,常常无法与学校融为一体,工作时只是上自己的课,对学校的工作要求,往往不愿接纳,配合意识也常常淡薄,在他们心中有一个强烈念头:不行的话老子走人,反正私立学校有的是。当然,那些从公立学校出来较晚的人,还没有这么强烈的心态,他们更多的还是很想在一个地方好好的呆下去,只要工资待遇比自己原来的公办学校成倍的优越,就觉得值得,除非这所私立学校因种种原因而垮掉,其实没有老师不渴望稳定,常常是学校不稳定,办学者的发心不稳定。
这类教师从公立学校出来得比较早的,也常常都转战过多个民办学校,之所以转战,往往不是自己业务不行,而是学校不行。他们都这么说。
下午下班前,领导打来电话,说要调查一下有没有老师在日常辅导学生时存在轻视借读生现象,或者说,有没有借读生,同样也能得到老师辅导时认真对待的,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有哪些学生,虽然是借读生,但老师们同样对他们进行了与临界生一样的辅导,要举出实例。
这个要求我瞬间就明白了,这一定是有借读生,即前文提到的非在籍生学生的家长向领导这里投诉了,应该是觉得有班级有老师觉得非在籍生因学籍不在这里,而导致高考成绩无法统计到本学校内,使得老师们对他们不重视。我当即进行调查,逐一讯问,有没有借读生找老师问问题而我们老师拒绝的现象,这个问题当然不可能存在的,目前年级的老师们无论什么样的个性,可以说断不会出现有借读生来问问题而拒绝的现象出现,否则这个老师是要被大家背后广泛地议论的,毕竟老师还是有点最起码的职业操守的;同时又问,存在不存在,借读生与其他临界生一起,参加临界生辅导的,也就是说,老师制定临界生辅导时,本来的确是没有他们名字的,但是他们主动要求参加的,这种现象是否存在,在进行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老师,各个学科,都有借读生直接参加临界生辅导的现象,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提前指定了名单,然后会说:有愿意参加的同学,都可以参加。正是这样的提示,每个老师进行临界生辅导时,都不是完全封闭的,都是同时带着好多个学生一起进行辅导的。在这一点上,我是很为我们年级的老师们骄傲自豪的,还没有人狭隘到学生提出要求学习,而我们不去辅导的地步。
晚饭后,领导又打来电话,问是否有班主任存在这样的问题:用调座位的方式,有意地把非在籍生调整到了角落里这种现象。我又迅速调查,其中三个班临界生人数最多最集中,5班7班绝对不存在因调座位问题而故意不重视借读生现象,5班从来都是座位大轮换,不存在老师有意安排。7班长期来也是经常轮换,但个别同学不管怎么换可能都觉得有意见,班主任老师一向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一点是得到全班绝大部分同学认可的。4班以前特别是一测前,确有座位长期固定的问题,后经年级介入,完全以尊重学生意见为基础,班主任老师不干涉的方式,进行了座位调整,因此目前而言也不存在用调座位的方式轻视借读生的现象。
关于借读生得不到老师们重视的问题,说句实话,对待的态度一定会有所区别的,比如对待他们的耐心难免会不那么足,毕竟他们大多数学生基础实在太差,最关键的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堂纪律等毛病又实在太多,态度上怎么可能会有多么好呢?这种现象别说是借读生了,即使自家的孩子我们也会没那么多耐心的。老师们内心深处是存在着不要对借读生下太多功夫的心理,但谁都不至于摆到面子上去说去做,他们犯错误时,难免批评得重一些,苛刻一些,让他们的心理更敏感一些,所以说,有借读生家长反映学校老师不够重视,从心理上是一定有的,但在行为上是不可能有明显表现的。
至于家长,当然比孩子还要敏感一些,说不定老师一个眼神,他们就会觉得老师在歧视自家孩子了。
今天天气真热,夕阳娇,夕照强,晚饭罢,操场散步,熏风习习,斜辉脉脉,蓝天一碧,片云半遮,日光透过云缝,洒向浩渺天宇,听着佛乐,拈诗一首:
四月好风来
夕照夏阳开
辉洒天地外
荡荡涂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