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通过一个贫困农民之口,讲述了他一生的苦难故事。然而,他在讲述这些的时候,非常平静,仿佛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他用如水一般的朴实语言讲述他经历的一切,带着看透一切的超然。
福贵的一生没有白过,而其他在乡间的老人“他们时常流出浑浊的眼泪;面对往事他们通产显得木讷,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而福贵,却能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的模样,看到自己衰老的姿态”。显然,他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
然而,这个超脱的老人,年轻时确是一个浪子。
年轻时的福贵,是一个为欲望而活着的人。这种欲望是人最本能,也最低级的欲望,那就是快感。他成天跑去妓院,去完妓院又去赌博,输得红了眼,不顾一切地把赌注押上去,最后输光了身为地主世家的一百余亩地,全家一夜之间从地主变为贫农,他父亲也因此气死。
福贵终于良心发现,他之前为自己的欲望而活,结果害惨了家里人,他终于明白,一个人活着也要为父母而活,要为妻子而活,要为子女而活,他开始劳动,吃苦,他希望能重新振兴整个家庭。
然而命运并不能被自己掌控,他被抓去打仗,八年之后,伤痕累累地回来,他看到的是,母亲已死,原本可爱的女儿成了哑巴。
这时候的福贵,应该还是乐观的,他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半截该会越来越好。
可惜,天意弄人。
儿子在艰难的“三年困难时期”在一抽血中意外身亡,活蹦乱跳的儿子突然变成了冰冷的尸体,当时的福贵看着“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他滴血的心像是撒上了盐一样疼。
在那时,福贵或许开始意识到,即使为他人而活,即使奋斗,也未必能摆脱命运的魔爪。
只不过,苦难才刚刚开始。
数年后,他的女儿难产而死,留下一个男孩。
他贤惠的妻子也因病而死。
他善良地女婿死于一次事故。
这时候,福贵身边只剩下一个亲人——他年幼的孙子——苦根。
这时的福贵心中,或许认为,活着也就是为了陪伴而活着吧。之前“后半截该会越来越好”的愿望也没有了,只要有孙子陪在身边,就足够足够了。
可是这一简单的愿望也没能实现,苦根因为太饿,吃了太多豆子,在家中撑死。
读到这一段,我和许多读者一样,泪如泉涌。这个苦难的老人,就这样失去了一切,他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他亲手埋葬一个个他爱的人。一切的苦难都叠加到了他的身上,用作者的话说: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
然而,这根头发并没有断,福贵还是活了下来。
是什么力量让他活着呢,“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
他忍受了一个个亲人死去带来的痛苦,忍受了生活中的各种苦难,经过了一次次忍受,他的人生观再次改变,这是他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福贵活了下来,之后,他牵着一头老牛四处游荡着,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遥遥我不去”的歌谣。
我们不能把这种行为理解为简单的乐观,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超脱。
他的一生虽然很苦,但他也收获了爱,战争时战友的照顾,艰难时妻子的理解,儿女的孝顺,这一切他都经历过了,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美好,死而无憾。
他仍然纯粹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他的生活。
他成熟而不事故,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从年轻时的败家子,到中年为家庭努力的父亲,到晚年的的超脱,福贵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
最后总结以下读这本书的感受。第一次读是带着眼泪读完的,第二,第三次带着伤感读完,才有了上述的感想。但走出这本书,以我之见,人也不能只为活着而活着,即使被命运束缚,也要尽力摆脱它。人活着还是得有理想,得有追求,这个社会才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