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自己是个富有同情的人吗?
当我这么问的时候,你肯定会说,当然是啊,今天下班时我还买了火腿肠去喂楼下的流浪猫了呢。
你以为你关心猫猫狗狗爱护小动物,看到乞讨的人不管是不是骗子先掏钱再说就是富有同情心的表现。
但是今天我们共读的《另一个选择》这本书却要告诉你,这只是富有同情心的一部分,因为你忘记了自我同情。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对别人宽容,对自己严厉。岂不知,这种观点是阻碍你从困境中复原的一道墙。
一说到自我同情,会有很多人把它跟它的“表亲”混淆:比如自怜、自我放纵。
那什么是自我同情?
本书的第四章就详细地跟我们解释了自我同情的含义,并且认为自我同情能深入了解自己。
心理学家克里斯汀·聂夫认为,自我同情即是将给予朋友的那份善意给予自己,自我同情让我们带着关心和理解去处理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味的自责和羞愧。
对自己富有自我同情心的人,才是真正的爱自己。而那些对自己苛刻,对他人宽容的人,是对自己盲目的爱。
《另一种选择》一书中指出,自我同情来源于人类并非完美的认知,深刻理解这一点的人会从困境中更快的复原。
自我同情常常与自责相伴相生。自我同情并不意味着对过去责任的逃避和解脱,自我同情要我们确信,我们不能把自己打击的那么狠,以致破坏了未来。
自我同情让我们认识到做了坏事并不一定代表自己就成了坏人。
自我同情还会增加人的自信。能够自我同情的人会告诉自己:我的目标不是完美无缺,我不必时时刻刻都相信自己。我只需要坚信,我可以做出一点儿小小的努力,之后再一步步做的更多。
那如何做到自我同情呢?这里我给你十个小建议,你不妨试着做一下:
第一、探索自我同情的意义——给自己写上一封信。
第二、停下自我评判——坐上三把椅子,用三种角度思考。
第三、善待自己——一个拥抱,就能传达温暖和关切。
第四、连结“我们”和“他们”——停止对立,不再孤独。
第五、秉持正念——沐浴意识之光。
第六、煎熬=痛苦×抗拒——完全接纳,与痛苦共舞。
第七、跳出自尊的游戏——心理学家也会犯错误。
第八、成长无时不在——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样子?
第九、同情他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残酷,又怎能同情别人?
第十、自我欣赏——同情自己的缺点,如同欣赏自己的优点。
本书的第四章,不仅提出了自我同情可以增强复原力的观点,还告诉我们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增强复原力的方法,那就是写日记。
你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
我从小就有,不过我写日记就是为了记录,要不是读了《另一种选择》一书,我都不知道写日记居然还有如此大的好处:
写日记记下了创伤性事件可以有效减轻焦虑和愤怒,提升业绩,减少工作缺勤状况的发生等等。
写日记的过程,其实就是把感受变成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帮助我们度过并克服悲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书的作者谢丽尔丈夫意外身亡后,她重拾写日记的习惯,直到她渐渐适应了没有丈夫的生活。正是这个小小的举动却帮她处理了那些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情绪,以及太多太多的懊悔。
哲学家索伦.克尔凯戈尔说过,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头看,而要生活得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写日记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过去,重建自信以享受现在和未来。
如果你正在遭遇困境或者遇到挫折,不妨从现在开始把你心中的悲伤、痛苦、难过都记下来,你会发现在你写的过程中,你慢慢的会变得心平气和起来。
本文转自有书,作者左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