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开始撒了一个谎,就再也不知道如何停止。——马克
父母到了某个年纪总会变老,但他们的容颜会深深烙印在你的脑海里,只要闭上眼睛,想着他们,就能浮现出他们昔日的脸庞,仿佛我们对他们的爱,能让时光停顿。――马克
规则是用来让你学习经验,而经验值则是让你们拿来打破规则的。――马克
看过之后方才知道为何它如此畅销,生于烟火之中,出于忆情之外,大抵说得如此。我们曾经拥有着的亲情友情爱情,但于其不够的珍视与坚持,又往往是失去它们的原因。拥有,失去,痛苦,幸福,其实妙不可言。
主角们往往都必须有点主角光环,什么特异能力,什么不死神功,而这本书的主角有着一种很奇怪的能力,他能倾听影子说话,而且能偷走别人的影子。而这个能力并不是重点,它只是像一条线将亲情友情爱情,连在了一起。
即使父母离异,母亲却依旧将他教养得很好,而父亲,在他的生活中却从未出现,就好像从未参与他的人生一般。当他在阁楼与自己的影子对话,却无意惊动了妈妈时,妈妈用怜悯和抱歉的眼神看着他,并将他紧紧抱住。她为不能给他完整的家而感到抱歉,为他的孤独而感到心疼。她抱着他说,“他离家不是因为你,亲爱的,他爱上了另一个女人……而我,我震惊又失落。”似乎能感受到悲凄的气氛如同打开冰箱时散发的雾气扑将过来,堪堪地磨着内心最柔软易破的地。这样的感觉,莫名地感同身受一些。
她的妈妈在人生的末端,感知到自己的身体不佳,却用外出旅游的借口推掉了儿子的探望,然后,在医院里,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也许有人觉得她自私,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一个人,却没有想过问问他究竟想不想接受,甚至于,悄悄地藏起了二十多年来,父亲生日节日寄给儿子的信件与贺卡。
儿子拿着这些信件,不由地呜咽,“妈妈,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看到这里,鼻头一酸。
爱嘛,原本就是唯一的,如何能够不自私?
这是主要的亲情线,另一条次要的,却是说的主角当医生时遇到的一个奇怪可爱的老太太。
她在摔倒后依旧保持着愉悦的神情,并热情地与主角调侃。
当被问道。“要是他们其中有人决定开车来载您呢?”
“完全不可能,我女儿和我儿子从十六岁开始,就在比赛谁更自私,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们还分不出高下…….结果今年大家还是没办法裁定我这两只雏鸟谁是赢家。到了医院,我一直笑,是因为我的脚踝在消防车上就不断肿大。终于,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绷带。”
作者用主角的一段心理独白画龙点睛,她因悲伤而日渐憔悴,面对如此沉重的悲痛,她徒然用尽千方百计想与之相处,甚至试着去恨,但全都枉然,她对儿女的爱太深,所以为他们的弃养而饱受折磨。(因影子而知)
这样的对比总是让人心中莫名一凉,鼻子莫名一酸,双眼莫名一烫。
纵然再悲伤,也无法不爱你。
而爱情线则是克雷尔与苏菲,一个孩童期深深刻印的初恋,一个成年期众人支持的佳人。可能有人更喜欢克雷尔,而我却更加偏爱苏菲。
那个能用风筝画出“我想你”的女孩,甜德像花蜜,让人舒服并心动。而苏菲,理智,自爱,坚强,活该成为“因为你比她坚强,她不能没有我”的典型。
可怜的苏菲,可我依旧赞同主角的做法,追求心中真正爱的人,同样给了爱他的人自由。这才是最好的结局吧。
我喜欢苏菲,因为她爱得真诚,她说,“最难过的是看到你和我在一起,你却显得如此孤独。”,因为她做得坦诚,“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影子,你却在我的生命中占有了重要位置,这让我很受伤。我千百次想过想要离开你,但仅凭我一己之力我做不到,所以,请你帮我完成这件事。又或者,如果你认为我们还有可以分享的时光,那么就为我们找出理由继续坚持。”因为她放得心诚,既然我们没有了维系下去的必要,便祝你一切安好。
《女王乔安》里把女孩分为两种,我想一种该如克雷尔,一种便似苏菲,同样引用其中一句话,我祝愿第一种女孩都能遇到愿意为她们放弃江山的真命天子,而我祝愿第二种女孩,可以坐拥万里江山。
而友情主要是与吕克之间的友谊,纯粹,理解,互相帮扶。他用尽心思去实现老友一个希望成为医生的梦,即便他看到的未来,吕克依旧是一个面包师。而这里,牵出了另一条亲情线,吕克父亲对吕克严厉而又涓长的爱,这样为了给你未来不惜把你赶出家门的父亲,真是可爱得让人心中暖暖地感动。
能看出对方说的违心话,这才是朋友,不想听到任何一件朋友不想告诉自己的事情,这才是信任。
故事其实很简单,人物不复杂,描写不复杂,情节不复杂。在这个世界上,无论金钱如何至上,阴谋论如何畅销,鸡汤书如何盛行,追求真善美就像是一种藏在血液中的本性,飞蛾扑向美丽的烛火,融入暗夜中的诱惑;向日葵迎向朝阳,日落方息;毛毛虫破茧成蝶,不达不休;我方记得主角奔向克雷尔的瞬间,约莫像极了日出时的美丽,珍惜并追求,大约是幸福路上的必选课题。
这么久没写,写篇读后感练练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