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路遥先生的《人生》时,是上初中,那是马马虎虎的读,印象最深的是,喜欢书中的黄亚萍,年轻,有魅力,是个大胆追爱的女子。
最近两天,重读《人生》时,又有一些不一样的感悟,这部著作是路遥先生写在成名作《平凡的世界》之前,是一部中篇小说,其影响力不亚于《平凡的世界》,单就小说里的人物,而今喜欢巧珍和德顺爷爷。
之于主角高加林,高加林是位优秀的后生,有自己的三观,也有自己的迷茫,特别是和巧珍分手,选择和黄亚萍在一起。命运即使后来又让他回到农村,以他的智商和才能,经过几年的奋斗,也不会比别人活的差。
就我个人而言,对高加林又爱又恨,但在生活中,谁又不是高加林呢?
相对于爱情,高加林是幸福的,在人生最低谷时,巧珍的出现,让他的精神世界富足,晴朗,闪闪发光,在繁重的劳动中,有了一丝不一样的希望。
巧珍是高加林的初恋,初恋大多都美好,却不长久。
这个勤劳,善良,俊俏的女子,一心一意的爱着高加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帮高加林“卖馍”,用自己的钱,却不告诉他,给足了高加林尊严;
在高加林和巧珍相恋的那段时间,善良的巧珍,知晓她的加林哥心里的苦,一直鼓励高加林去外面的世界,另谋出路,其实她内心里知道,高加林出去了,可能就不会和她在一起,但,她还是会这样做,后来,高加林真的出去了,去了不一样的广阔天地,遇见新的爱情,就真的没和她在一起;
在高加林去城里后,巧珍经常去高加林家,帮高加林照顾双亲,俨然一副准媳妇的模样。
反观黄亚萍,也爱高加林,但而今读起觉得,高亚萍对高加林的爱是带有阶级性的,这种阶级性并不全出自于黄亚萍本身,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也有影响。
黄亚萍能和高加林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却不能和高加林谈一场“势均力敌”的恋爱。
在他们的这段感情中,黄亚萍是强者,是任性者,她觉得高加林要像克南宠溺的爱她一样去爱她,但她不了解高加林,他们的爱情看似激情满满,但激情过后,双方都觉得疲惫。
黄亚萍和巧珍之于高加林的爱情,一个是锦上添花,一个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天下有,雪中送炭世间无,但高加林选择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有句话说“人只有在失去时,才知珍惜”,起初,高加林并不明白心里真正爱的是巧珍,后来和黄亚萍在一起,却时常想念巧珍,在自己再一次被命运“打回原形”时,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巧珍,但他的巧珍已不会在大马河川道上等他了。
德顺爷爷,村里一辈子没有结婚的老汉,年少时一段不疾而终的爱情,到年老时再回首仍热泪盈眶,一辈子和土地,山川,河流打交道,最后给高加林上了一堂深奥的人生课题,比高加林读霍梅尼和巴尼萨德尔,国际政事还要深刻,精彩,也给了高加林重新开始新生活的勇气。
书中第二十二章,有几段话是写现实和理想,和社会不能回避的责任,高加林在事业上是出色的,优秀的,他也一直在向自己的理想靠拢,和现实做斗争,奈何还是跨不出阶级性的那一步,也是当时那个大环境所造成的。
在那个年代走“后门”的不少,很多人通过走“后门”,达到人生巅峰,却不会是他高加林。
高加林人生紧要处那几步,唯一走错的就是巧珍,再回首,“把本已得到的金子,像土圪塔一样仍了”。
写在最后,用本书封面上两句话结束: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文章写于2017年6月14日,早06:50
PS:我稚嫩的文笔还不足以深刻的写下,《人生》中路遥先生传递的思想,此文仅是我自己所感,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