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小孩在树下玩土,妈妈跑过来说:“怎么又玩土啦?快走快走!”说着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拉起孩子就走了。
这类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却会使孩子在成年后引发焦虑、抑郁,或者在事业上遭遇瓶颈。
后果有这么严重吗?我们不妨借用心理学知识,来探寻育儿问题,让孩子少走人生弯路。
《可塑的我》是一本运用心理学解决人生问题的书。作者陈婕君,是美国麻省心理咨询师,曾于哈佛附属麻省综合医院精神科工作,受训于波士顿精神分析高等研究院,执业时间14年,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
书中提到的种种中年危机问题,很多都与未成年时期的经历有关。
作为父母,在育儿方面注意这些问题,或许能让孩子在成年之后的路更加顺畅。
01. 让孩子玩够
有些人在步入中年后,会出现一些中年危机现象,比如对工作失去热情,出现职业倦怠,事业进入瓶颈期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心理学家给出的建议竟然是练习玩耍。这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件事,却是息息相关,这一简单的做法几乎百分之百帮助了面临中年危机的人。
原来,童年时期,他们的玩耍经常被打断,专注力遭到破坏,使得他们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不能长久地坚持解决问题,中途要停下来打游戏或者吃东西来缓解压力,同时又伴随着深深的焦虑感。长此以往,就陷入了中年危机。
现实中,盲目打断孩子玩耍的现象比比皆是。
妈妈带孩子逛公园,孩子不去欣赏漂亮的花,反而在花丛边捡起一根树枝掘土玩。孩子越玩越起劲,妈妈说了好几次走吧,他都没听到。妈妈急了:“土有什么好玩的?赶快走啦!”
带孩子逛动物园,很多家长都认为,看不完所有的动物就是花了冤枉钱。所以,不管是在老虎山、狮子谷,还是大象馆、河马馆,孩子们都看得兴致勃勃,家长却在一边催着快去下一站。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蹲在树下看蚂蚁搬家,一看就是大半天;搭积木,一声不响搭出了很多花样;玩沙子,玩一晌都玩不够。
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专注力、创造力,根本不需要刻意培养。我们只需让孩子尽情玩耍,就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专注力和创造力。
这样,孩子在学习时更加专注,工作时更有热情,不容易有厌倦心理、焦虑情绪,更容易获得成功。
02. 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
有些人明明很优秀,但是内心却没有自我,没有存在感,觉得活着没有意义。这通常是因为他在婴幼儿时期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作者指出,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婴幼儿时期。我们之所以能够确认自己存在,是因为能被他人感知,看到别人眼里有自己。
婴儿渴了饿了就会哭,如果这时,妈妈及时抱起孩子喂奶,婴儿就会得到极大满足;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照顾,他就会产生失落感,这种失落感会深入到他的心理内核。
如果幼儿在快速生长阶段总是要吃东西,却被大人说嘴馋,孩子就会感到羞愧,认为自己是错的,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压抑,甚至唯唯诺诺,没有自我。
比起生理满足,心理满足同样重要。有实验证明,如果只给婴儿喂养食物,而不给他拥抱和抚触,婴儿就会难以存活。这就说明得不到情感需求,对婴儿来说是致命性的伤害。
如果孩子的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他往往就会产生愤怒、抑郁等情绪。当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他才可以健康发展。
反之,如果家长经常满足孩子的不正当需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溺爱,孩子就会养成蛮不讲理、得寸进尺的性格,不利于成年后人际关系的发展。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所以,家长除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还要给孩子温暖和爱,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性格形成至关重要。
一个人表达了正当的需求,并且得到了回应,就会产生满足感,进而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03. 让孩子自己做主
有些人到了中年,发现不知道自己的爱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这些人一方面是小时候没有充分地玩耍,没有在玩耍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有一个被包办的童年。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学习最重要,考上好大学就能过上好日子。于是,他们什么都替孩子做主,不让孩子做家务、参加课外活动,甚至不让孩子和同学出去玩,把孩子关进学习的“牢笼”。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人生经验丰富,为了避免让孩子踩坑,就帮孩子选学校,帮孩子报志愿,帮孩子找工作,安排好所有的人生大事。
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确实好了,也能考上名校,但是却失去了思考人生意义的机会,长大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处于被动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暴发心理危机。
小童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成绩优异。妈妈为了让小童专心学习,什么都帮孩子安排好,每天起床后帮她准备好要穿的衣服,甚至连牙膏都帮她挤好。
小童高考考出了不错的成绩,父母都很高兴。做金融工作的父亲认为在金融部门待遇优厚、有前途,就帮孩子报了财经大学。大学毕业后,父亲又安排小童参加金融部门的招聘考试,小童也顺利通过了考试。
参加工作几年后,小童却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感到厌倦,认为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想要转行,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内心空空如也,只能一天一天地熬下去。
包办孩子的一切,让孩子在学习方面走了捷径,但是孩子的自我、自主性和价值观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这条捷径,就变成了人生发展中最长的弯路。
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不是人生的终点。
很多人在走上社会后抱怨过社会不公:“上学时我比他成绩强多了,凭什么他比我混得好?”
其实,那些学习成绩不如你的人,在你埋头学习时,他们已经学会社会知识了。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仅有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情商力、持续学习力、抗压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等。
如此,人的一生才能过得更幸福、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可塑的我》这本书适合职场人看,从中学会如何管理情绪、释放压力、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也适合家长看,站在育儿的角度,可以未雨绸缪,让孩子以后避免出现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