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时代,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总是听朋友说那谁谁谁年入几十万,年入百万的。似乎身边有钱的人如雨后的春笋,不断往出冒。
不光是北上广,就连二三线的城市,大街上的宝马车就像耐克阿迪一样,到处都是。
虽然一方面确实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可是自己努力工作却好像成为时代的弃儿,那些有钱朋友是什么挣钱思维?
首先,要知道,想赚钱,赚大钱绝不是靠朝九晚五上班,领死工资,即使工资高,加上年终奖,那也是个定数,一眼望到了头。
普通劳动者都是靠卖时间挣钱,无论是加班到凌晨的白领,还是起早贪黑的街边小贩,从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靠时间,可是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努力个头破血流时间都不会变多。
而高手,就是真正挣大钱的,是靠另类思维,靠卖信息挣钱,用钱赚钱。比如房地产中介,在房地产交易大潮中赚得盆满钵满,比如说北上广的房屋交易,一笔做成,就是十几二十万,一年只要做成几单,比出入高级写字楼的白领们挣得多得多了。
普通老百姓们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一辈子积蓄买个房子,被这些没啥文凭的中介们利用信息优势,耍耍嘴皮子,就从中“窃取”十几万,怎么算,这样的性价比都高多了。
垄断了信息,你就占据了龙头。我认识一位资管公司的小头目,团队10个人,2017年项目分成1000万,自己一个人拿走850万,手下9个人分剩下150万,活都是手下干的,自己轻轻松松。手下那些人因为处在信息链的下游,所以汤是有的,肉是没的。
香港人把买房叫“上车”,把工薪阶级购置的第一套楼盘称为“上车盘”,其实特别形象——一群人跟着汽车跑,只要你能跳上这辆车,你就是在车上坐着躺着,抽着烟,左拥右抱,也比在外面那些追着跑的人移动地快。
他们是把努力用在了最关键的点上了,掌握关键资源。为什么年入几十万不如拆迁户 ,有个社会共识,过去十年,干啥都不如买房。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深想,一直坚持努力工作就有好结果。
是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出卖体力,脑力,汗水,根本赶不上信息资本的滚动速度。
有人通过市政府里工作的朋友,这一人脉,获得了市里有意向在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信息。就赶在所有人前面在那地区承包装修庙宇、游乐设施,一年纯利润五百多万,躺着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