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极其害怕独处的人。
小时候只要爸妈把我扔在家,我必然会嚎啕大哭。邻居们到现在还会笑话我小拳头抹着眼泪光脚走出来喊着找妈妈的样子。因为那时候家里我最小,爸妈也就默认了我这个跟屁虫的身份。
后来上初中高中去县城里读寄宿学校。从那时候起就过着群居的生活,吃饭的时候身边总需要有个朋友陪着,偶尔需要独处也是在节假日舍友都回家了的时候稍稍郁闷。
直到现在,我没有试过一个人看过电影,一个人逛商场,一个人开心地找一家餐厅吃一顿满足的饭······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低沉抑郁,这时候要是没有耳机就好像鱼儿失去了水。人来人往的环境没有能够给我安慰,而是加剧了这种孤独。随着情绪的发酵,心中也更加容易生出一种被命名为“悲怆”的感受。
如果说我完全不知道怎么脱离这种情绪那是假的,也正是这种对自身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让人更受折磨。
久而久之,我的这种幼稚的心理和行为给我的朋友们带来很大的困扰。我不是没有任务要去完成,不是没有感兴趣的事要去做,或许是缺少了那份“安全感”。想我朋友说的那样,小时候家里人不让看电视,可是没人在家的时候他也不爱看电视。一是害怕爸妈回来看到挨骂,二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看电视已经没有办法带来快乐。如果爸妈回来了,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爸爸在一旁捣鼓着各种玩意儿,才能给足他看电视的安全感。也许我确实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有人陪着我的时候我可以一整天不看手机,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学习效率极高。
想着写东西是因为此时我正处于独处的状态。即将21岁的我这段时间每天都要经历失眠,四五次的崩溃大哭。放在一旁的学习资料仿佛沉重的大山,翻不开。时常六点便醒了,睁开眼,抓起手机,开启与床被相亲相爱的一天。心理总想着能睡着就好了,睡醒了这一天也就过去了。但事与愿违,不管怎么努力还是精神得要命。那就放纵地躺着吧,那就堕落吧。这一躺就是到下午两点。饿了三个回合,耐不住了点份外卖。吃完继续躺着,期间,没和任何人说过一句话,就像即将报废的没电的机器。而崩溃也不会爽约。那天中午点了份咖喱鸡排饭,中午吃了三分之二,剩了三分之一想留着晚上吃。天黑了,魑魅魍魉也就到来了。我把咖喱倒在饭上开始搅拌,这时候电话已响,急着看有“拯救作用”的消息,一不留神,“啪”!饭······洒了。那根被强撑着的神经线就这样扯断了。在小小的房间里,没有灯光,没人温情,一个20岁的成年人在嚎啕大哭,没人知晓。
直到今天,我终于逼自己,打开灯,打开电脑,随便写写吧,什么都好。一开始为了标题犯愁,“独处没有艺术”、“你害怕独处吗”等等,最后还是选择了“关于独处”,因为我不是专家,我是一个独处的失败者呀!开始写正文,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还是引用书本里名家语录,最后选择问问陌生的你我,企图寻找心灵的慰藉。
经历了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关掉电脑崩溃,又努力冷静下来继续写,终于要结束了。
今天是努力积极独处的第一天,如果我能坚持下去,希望每天都能够简单地记录一下自己的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