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听到自己的初恋故事那一刻起
我开始寻找你,
对于这有多盲目一无所知。
爱人们并不最终在某处相见。
他们始终与彼此为伴。
你拥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去构建什么样的关系;反过来,你构建了什么样的关系,也可以反观出你的心灵。所以世界是由关系构成的,本质上就是关系的链接。
举一个例子,比如A给B发微信,B一个小时没有回,结果A又发了一条,刚发完第二条,B还是没有回,但是A发现没过多久,B发了一条朋友圈。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出B,他其实是阻断关系的,当然有人说了B没看到,不能原谅一下吗,就是因为B没看见,所以更不可原谅,因为他的内心构建的关系不是他和外界的关系,在他看来外界关系跟他没有关系,就是有没有那条信息,他无所谓的,所以他才会看不到。
再举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点的例子,A同时认识B,也同时认识C,并且关系都很好,但是B和C关系一般,突然有一天,B和C吵了一架,B觉得很受伤,所以从此不理C,而且也不理A了。这种模型非常常见,我们再分析一下B,B和C吵了一架,为什么C并没有不理A,而是B不理A了,C吵架了也受伤啊,是因为B和C构建的心理关系不一样,C能容纳,B确不能,因为C保持了与外界的链接,但是B不可以,因为B只是在自己的世界,因为他之深爱着他自己构筑的世界。
当“我”觉得只有“我”的世界是好的,那“我”的世界就是一元世界,因为感受到了外界的攻击和敌意,所以我封闭了我自己,自断经脉,以求自保。
当“我”觉得“我”是好的,“你”也挺好的,这就走向了二元世界,这个是婴儿时期和母亲的隐喻,就是“我”是好的,“我”爱的人也是好的,这个不仅仅是要看到对方的好的那块,也要全部接受对方坏的那一块,是对对方完全的接受。
当“我”觉得“我”是好的,“我”爱的人也挺好的,“我”的竞争者也挺好的,这就进入了三元关系。在二元关系中有时候会无法接受对方的坏的时候,就会把这份坏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找到第三个人去消化这份“坏”。也是在这份关系中去疗愈自己的“坏”,还有你爱的人给你投射的“坏”,让这份坏成为自己的动力。所以关系越复杂,越稳定。
因为说到关系,就会不自觉地提到“情商”这个概念。
情商分为五部分: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
我个人一直觉得情商这个东西,不存在的,因为都是可以学习得到的,上面说的那五个部分,都是知识啊,都是经验啊,这都是可以学习到的,所以这个就是科学的一部分,学习科学的东西,我们需要的是智商,至于为什么有了情商这个词,我认为和这个类似物质极大丰富,像湿巾的分类一样,什么婴儿专用湿巾,什么儿童专用湿巾,什么女性专用湿巾,你去看成分,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就是换了个包装。
那你就问我了,那为啥有时候智商好高的人,情商特别低,根本不管别人在想什么,有两个情况,第一个情况是你想什么人家早就知道了,不需要跟你在这浪费时间。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他自我意识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进行自我激励,不会处理和他人的关系。好!没问题,确实有这样的人,科学有很多科目,有文科,有理科,有艺术,理科还有物理,化学,生物,我能不能是一个生物学家,但是我不会经济学,不懂心理学,我觉得可以吧...这不影响他是一个伟大的生物学家吧。那不会经济,不会心理,你不能说人家智商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