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节气里的诗词教学活动方案
2020.12.30 星期三 晴
【活动目标】
1.了解春季六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特点和习俗。
2.搜集以上节气的古诗词,了解大意,知道节气与农事的关系。
3.能够熟练诵读春天节气里的古诗词,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颂。
【活动时间及适用年级】
春季开学到谷雨节气结束,适用于三到六年级。
【活动内容】
1.准备阶段:提前在相关书和网上搜集与春季六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相关的古诗词,打印出来或制作成幻灯片。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古诗词摘抄本、一盒彩笔。
2.启动:选择开学第二周星期一为春季节气古诗词诵读活动启动日,十五分钟的时间用课件展示这次诵读活动目的、内容和步骤,激发学生了解节气、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3.实施阶段:
(1)按照春季节气的顺序,依次进行教学和诵读,三天一首诗。头天晚上自由熟读诗句,读准读流利读出节奏。第二天晨读时间,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走进古诗词,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把该诗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摘抄本上,根据诗意配上简单的图画。晚上在家进行创意诵读,第三天晨诵时间全班展示。
(2)每一个节气古诗词教学完以后,举行一个小型的总结展示交流活动,拍成视频上传班级群。并制作一期美篇,转发班级群和朋友圈,增强学生的自信,争取家长的继续支持。
(3)当春天六个节气的古诗词全部教学完成后,在班上举行一个颁奖典礼,表彰在这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家庭,邀请家长代表发表获奖感言。
4.总结阶段:老师根据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写一份总结报告。
【课例设计】
一年立春始
——古诗《立春偶成》教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及这首诗的诗意,了解立春的特点和习俗。
2.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热爱春天。
二、教学时长
二十分钟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二)自读古诗,通诗句
1.自由朗读给出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流利,结合注释自己了解古诗大概的意思。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释:
(1)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黄帝命伶伦断竹为筒(后人也用金属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气。阳六为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农历十二月属吕,正月属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与一月之交,所以曰“律回”。
(2)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
(3)参差:不齐的样子。
2.小组长检查朗读情况,向老师汇报。
(三)范读古诗,知诗人
1.播放古诗朗读录音,要求注意诗的节奏。
2.出示资料,简介诗人。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
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他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理,理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据。他在岳麓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弟子,成为湖湘学派的中坚力量。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精读古诗,解诗意
1.介绍立春相关知识。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2.指名简单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及时引导纠正。
译文: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连草木也都知道。眼前的一派绿色,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一阵东风吹来,春水碧波荡漾。
3.老师小结,引导学生口述想象的画面。
(五)品读古诗,悟诗情
1.结合诗句,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析:
“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如动植物、水、山等等。“春到人间草木知”这句运还用了拟人的手法:开春草木最先发芽,故说它们首先知道春到人间的消息。“眼前生意满”是说处处生机勃勃。最后一句通过春风吹水这种具体物象来表现“生意”。
立春是一年之始。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冰化雪消,草木滋生,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于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洋溢着饱满的生活激情。
2.说一说立春的习俗。
春耕:春耕秋狩,周礼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并举行祭祀句芒神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
打春:民间扎春牛,用鞭打之,谓之打春。
春社:民间游行舞龙,糊春牛,祭祀社神,并占新春气候,占风向,望云气,占岁成。
朝贺:《梦梁录》: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文武百官,觐见天子,齐呼万岁。周礼设春官。周礼天子要亲自象征性的耕种,表示春回大地,天下可以恢复生产耕种的信号。
春游:民间要踏春,妇女戴春胜。
咬春:要吃春盘,春饼,春卷,春盒,吃生菜,吃萝卜,谓之“咬春”。
(六)诵读古诗,展诗韵
1.用不同的形式诵读古诗,可以是模仿诵,也可以是唱诵,还可以多人组合分诵。
2.把古诗工整地抄写在摘抄本上,力求美观,可以做点小点缀,鼓励诗配画。
(七)布置诵读立春的其他古诗词
1.《立春》(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2.《立春日》(宋)杨万里
何处新春好,深山处士家。风光先著柳,日色款催花。
3.《次韵孙古岩立春》(宋)陈著
一声唤起便成春,向日庭台总可人。
本与东风旧相识,一回相见一回新。
4.《减字木兰花·立春》宋朝·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5.《立春》左河水
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