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疼痛,开始生长。从这里,开启专业成长之旅。”这是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的一句话。我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样子,或许,这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现在的这个样子,应该是我喜欢的模样。虽然是一名乡村教师,从教24年,二胎妈妈,但我却努力走出来,迎接上扬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第二曲线。
从教10年,我的职业生涯发展第一曲线,从生长期到发展期,再到高原期,一路顺风顺水,职称评审顺理成章。
成功的惯性,可能会阻止我们认识危险。成长路上,当我们一路狂奔的时候,可能被惯性驱使,失去反思的力量。如此,人就可能沉睡在这张叫成功的床上;人往往习惯于陶醉在过去的成功中,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是牛人;却不会想到,跳出这个圈子,什么都不是。
——张祖庆《修好一颗心》
我曾兼任15年行政工作暨中层管理,但从未离开教学一线。正因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特殊的岗位,对自己也是一种历练。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成了一名“全科老师”。但是,我却发现,在专业成长上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面对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我曾做过艰难的抉择,我做不到“鱼和熊掌兼得”。也许,这就是疼痛的根源。知道疼痛,开始成长。经历过痛,方知诗与远方。
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生命的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当我毅然辞掉行政工作,坚定做一名一线教师,我终于如释重负,终于如鱼得水。没有什么,能困住一颗想开花的心。在教育的原野,带着一群孩子,如花儿,迎风飞扬。
现在从教的乡村小学,就是我的实验田。我精心经营我的班主任工作,那些有滋有味、有趣有料的班级管理创意,演绎一个个动人的教育故事;我热衷于家校共育工作,家长们谦卑与热切的态度,让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与重担;我努力踏上语文教学的快车道,徜徉在诗意语文的星辰大海,不断向语文的更深处漫溯。
也许,这一切,对于晚熟的我,来得太迟。但对于和女儿同龄的学生们,我又感到我是多么幸运。亦师亦友,渡人渡己,修炼一生。
当然,现在这个样子,最终还是要回到我的原生家庭。
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父母的勤劳、善良、质朴,养育了真诚有爱、脚踏实地、勤奋好学的我。如今,我这个乡村教师,立志在村口守望桃李,决心要为乡村教育奉献自己的光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