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墨尔本的学校离朋友帮我们租的地方4公里远。
不远不近的距离,开车似乎有点浪费,公交又没那么方便,叫Ubert或者打出租车太贵。我弱弱地问当地朋友一嘴:可以骑自行车送她上学吗?回答是:澳洲规定所有的自行车骑行者必须戴头盔、护膝之类,街上就没有见过可以带人的自行车!
租车看来是必须的了。来之前问过到澳洲旅游租过车的朋友,他的回答是:你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完全没有问题。后来我才琢磨过来,他租上车就往外边跑,什么大洋路、西澳,而我恰好相反,整天在城市里打转。
问题很快就来了。
开车第一天爆胎居然都没发现
当地朋友带着我去一家华人汽车行租车,开车过去要40分钟的路程。因为是熟人介绍,又是租一个月,优惠价85折后是每天38澳元,每天200块人民币,真不算贵。
车行只剩两辆车,一个是丰田皇冠,一个老款雅阁。其实我想租一辆小型的,比如高尔夫、本田飞度之类的,在路上或者是停车场都不占地儿不是?我想像着自己和车一起缩起身子,在陌生的道路陌生的环境里,小心翼翼地走过就好。
选了熟悉的雅阁。很专业的车行经理介绍了下车子里的按键,简单做了些示范,给了张一页纸的澳洲交规,其实我在内地已经学习过稍详细的。从来没开过右胎车,但我还是故作镇定,跟在好心送我一程的澳洲朋友的车后边,撑着胆子上路了。
第一次开上右胎车,往左边偏几乎是必然的,右倒后镜里车子与路中间白线间的距离总是有点宽,遇到停车就会发现总是比前边的车停得更靠左,所以一路不停地提醒自己:靠右点靠右点。之前有攻略说,在车前挡玻璃贴一白条,保持白条和路上标示线的距离,这一招似乎是有用的。
路是不认得的,路牌也是当然不认得的——倒不是英文的问题,而是那些陌生的地名,完全记不住。好在行车标志线大致相同,好在有车载导航。不过,导航也是“坑爹的”,它当然不知道你是个生手,它只会带你最优化的线路,大道走完必然走小道。其实有些绕行的路更好走,但是导航只会选最近的。
小道暗藏凶险,不宽的双向两车道,还有N多的小转盘,缩着身子尽量要把方向盘向右打的时候,对面来的车总觉得擦肩而过,险!可是向左偏更是坑——轮胎碰到路牙子、车门划到树枝伸出的树梢、倒后镜与路边停车的车耳朵轻轻擦到-----这些事情都可能发生。
小道上的车不少,澳洲人开车的速度也不慢,你稍一慢下来就会被后边的车“B-----”。手心直冒汗的我感觉自己一路各种躲闪,战战兢兢总算把车开回了住的地方。
刚停了车松了口气,妻出门来看一眼车后问我: “车轮胎怎么是瘪的?”我一看,左前胎完全没气。那么我是怎么开它回来的?怎么路上完全没有感觉到车胎没气?是有点紧张完全没有留意到?还是倒车进院子里卡到了路沿石挤压的?
再一想,一定是快到家时那段有7、8个转盘的路上就已经出状况了。经过小转盘时你得小心对面来的车,而后方向盘左打再右打再左打后再直行,转盘的某个出口可能还有车在等着。刚开上的车总是往左侧偏,撞到路牙子。而路牙子用黑色的坚硬小石块砌起,轮胎一定是蹭到了那些小石块划破了,而后在几分钟内漏了气。
想想好惊险,没有撞到其他车,已经算是万幸。
为什么不用担心撞到人?在澳洲的路上开车走,你几乎看不到路边有行人,停在路边的车都比走在路上的人多!撞上人的几率和国内比真是小太多了!
一大早车没电,换上的备胎又废了
学费却交了不止一次。
换备胎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有后备箱的工具,我一个人不到半个小时搞定。
漏气的胎丢进后尾箱,找同屋租客留学生帮我找到一家附近的修车企业的电话,想着过两天稍熟点路再去补胎。
第3天的一大早,带着女儿准备送她上学时发现车打不着火,原来是没电了!和车行经理电话沟通,他的判断是可能昨晚车门没有完全关好导致了漏电。原来这款日本产的雅阁,竟然有这样的问题!
好吧,我叫Uber试试,下载了Uber 国际版,能用支付宝,解决了支付问题后叫车,居然叫到了。原来听说在墨村叫车不易,看来也不是,10多分钟后,一印度人开的车停在门口。4公里的车程,9块多澳币,比国内真是贵太多,好彩Uber还能叫得到,没有耽误一早送孩子上学。
送完女儿进学校,回程我试了下坐火车。女儿的学校离Oakleigh火车站不远,步行也就5分多钟的路程,坐两站路到我们住处Clayton镇中心的火车站,但是要走到住的地方需20分钟。
车行来接电的车也到了,华人师傅顺便将我接回住处。我请教这位师傅补胎的问题,师傅却说:在澳洲车胎坏了只能换一条新的,没有国内的那么种热补胎维修服务。
而且,师傅检查了后发现:我换上去的备胎也有问题,也得再换一条新的!他指给我看,仍然是左前胎,胎没漏气,但胎身有一小块胎胶被蹦掉了。一定又是在那条有小转盘的路上,路牙石再次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师傅说:这是有安全隐患的,必须换一条新的,需要将车开回车行去更换。而且,车行的师傅也并不是来接电这么简单,蓄电池整个被换了下来,因为“接上电后再跑去路上行走中充电,也不安全,需要更换一个新的“。
好吧,安全无小事,在开车这件事上谨慎总是对的。我开上换好电池的车,跟着车行的师傅回到租车行。这又是一趟远路,要40分钟,一路还走了快速路,全凭着导航,竟然在跟丢了之后也摸到他们公司。
公司老板一看车胎情况就笑了,原来好多刚到澳洲的人遇到这状况,都是左边的轮胎被划破,他已经见怪不怪。这位看样子也就40岁的老板举例说“我爸刚开上车那会儿,轮胎也是破过几次了,,,”瞬间让我觉得自己被划入了老人的行列,汗呐!
令我冒汗的还有这一笔笔的收费:两条新胎每条100澳币,换蓄电池出了人工出了车,要收费150澳币。后来老板给了点优惠,3项收费330澳币,用之前登记的信用卡最后结算时一起扣除。
好吧,学费总是要交的,没出事故就好,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交了学费大概就学会正确的开车姿势了。
果然,后边的3周时间,轮胎安然无事,每天仍然两次走那条小转盘N多的小路,已经完全不怵它了。
导航说“往东南方向”,问题是北在哪儿
想像不出如果手机没有了网络,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外怎么出得了门。
走之前听朋友的介绍买了华为的天际通,8个G的流量200多块,专在澳洲使用。结果效果差强人意,在市中心尚能有三四格,到了住的郊区只有一两格,有时慢得令人受不了。一个月下来才用了不到一半,剩下的也只有浪费了,因为有时效。
妻的手机在当地买了一个带6个G流量的电话卡,也不过30澳币,导航全靠它。
其实,如果没有了Google map,很多人怕是也开车出不了门。像我等初来到墨村的人开车需要它,本地人也一样依赖它。在澳洲租车开了一个月,除了经常走的几条主要街道外,那些毫无特征的小路想要走过一两遍就记住,那得有超好的记忆力。
人们习惯将墨尔本叫墨村,因为路边到处是电线杆子么?呵呵。其实墨村可不是个小村子,围绕CITY那块比较集中的高楼之外,东西南北全面铺开一个连一个小街区。每个街区都会有个小的中心,很可能就是一条街上有市场、超市、餐馆、各种杂货铺之类。大小不一的街区,正是靠着蛛网般的道路连接起来的。
Google map真得赞一个,任何一个你能输得出名字的地点,它都会给你找到正确的路线。一路的中文语音指路也还算及时,提前告诉你变道,遇到要你“向右”“马上向右”“向左”“稍向左转“之类的指令,真的不是导航有问题,而是路形复杂,你得一靠反应快二靠运气好才不会走错。
不过,要命的是,因为开的车坐的车都是右胎,道路方向完全相反,分清东南西北还真是花了些时间。Google map里很亲切的声音对我说:向东南方向,,,向北,,,一听就要晕菜了,我哪里分得清哪边是北啊?!
墨村和国外的很多城市一样,路边全是大片一两层模样相似(但又完全不同,澳洲政府规定所有的房子不能长得一个模样)的别墅,所以我们习惯的国内以高大建筑物做参照记住某条道路的方法完全失效。
一开始我将分不清方向归因于这儿地处南半球,和我们常住的北半球相反。后来我发现,更能困扰人方向感的还真是和行车的方向有关,道路影响着人们对方向的辨识。
深圳的几条主要路是东西走向的,我们住在墨尔本市中心东边,通常走的路也以东西向为多。问题是原来在路的左侧是向西,现在正好相反。
太阳的指向作用呢?原来我们面向北时右手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现在也刚好相反,向北而立左手边者是东。天空中没有高大的山脉,或者是高大的建筑物作参照,墨尔本的冬天又多云多雨,真正分清方向也用了一周多的时间。
所以,一开始用Google map一样会不停地走错路,好在墨村的路可真是蛛网密布,错了在下一个路口兜回来就是,顶多费点时间费点油。
作为一个初到贵地的“新司机”,我的最佳策略是“随大流”:第一次上高速紧跟,等灯时看别人怎么停,只要导航不让我变道绝不变,在那些有轨道的路上前面的车怎么走我就怎么走,哪怕走错,,,碰到我排在灯前第一位,又可能要变道时,还真有点怵。
几十年的老司机遇到了新问题,既要竖起耳朵听导航,眼睛还要随时盯车辆、盯标识、盯路牌、盯路灯,仍然是眼忙脚乱。右胎车的设置也是反的,转向灯打成了雨刮,左转灯成了右灯,变道太快被后面的车BB,转弯太慢被后面的车BB,一头汗一手的水——在澳洲开车第一周这是常事。
到了第二周,我已经可以打开车上的电台,听着英文广播,听熟了本地排行榜上的几首歌,就象国内开车时永远停在AM675的BBC电台那样,假装自己是个“本地人”。
嗯,到当地租一辆车开着,是最能让你感觉好的事情之一,右胎、路不熟、车不熟——这些个复杂的情况也能对付,请允许我得瑟一下吧。
开到对面去了——澳洲的交规其实也不复杂()
相比于国内城市一个大方块的片区边上几条马路的情形,墨村两排房子边上就有一条路了,所以那儿的路多到如蛛网密布,方便你开车到每一个房子的附近。
因为路多, 变道就成了件相当相当频繁的事,对于新手来说也就成了问题。
当你要从一条小路上到一条大路,如果是同一侧的左转,你只需要等右侧的车流有一点儿空档,穿插进去就可以。可以是假如你是右转上到对面的大路上,那可是有的等。
墨尔本所在的维州的交规是永远要让右侧的车先行,那么就你等在小路口一直等到右边来的车少的时候。但仅仅这是不够的,你还得等对面也有足够的空间给你。交规又说,当你变道并入时直行的车优先。所以你要等两个方向的车流都出现了空档,加速冲过去。
当你并入对面的车道时,后边快速而来的直行车辆通常是不会让你的,因为它拥有优先权。 如果你是变道的那一方,那你一定要等。
我试过在一个路口等了超过5分钟,后边和我一样的车要“BB----”我了也没招。那是在一条主路上,甚至有时碰到对面的车因为前方的红灯慢下来,车流依然没有空档,没有人让。
在让与不让这方面,澳洲人一定是规则在先而后才是礼让。所以经常看到,左边一条道排了大队,右边来车一辆接一辆也不会给你让步。相应的,如果你是右侧来的车,就算和前边的车隔了一段距离,那些停车等待的人们也是习惯于你哪怕是慢悠悠地进了环岛。你可能觉得是礼让,错!那是规则。
这并不是说澳洲人只认规则不懂礼让,其实在复杂的多条道汇聚转盘处,没有交警和指示灯,全靠人们对规则的遵守与相对灵活掌握的礼让,比如右侧来的车也不是一直占据车道,交替通行的法则几乎人人都能遵守。
墨尔本马路上的小转盘可真是多,一个小转盘有时连接了5、6条路,少说也有两三个,一个在我们这儿的T型路,它也会设置一个小小的转盘。很多时候,大家都要进转盘,澳洲人会打一个手势,伸出手示意你先走。
不管怎么说,变道要快。所以,澳洲有一个常见的开车情形,那些要从小路驶上大路的车几乎都是突然加速“噌”地一下变了道,就连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驾车也是那么生猛,转弯变道时一瞅有空都是猛一脚油门窜出去。
在墨村的一个月开车只有一次见到交警。路上没有交警,好象也没有那么多的摄像头,但是人们遵守交规的意识好。
举例1:红灯前几条同行的路,排队的车一定是有多有少差别显著,因人们不会轻易地变道,不似我们这边看到个空儿就变道挤过去。
举例2:在那些个稍嫌复杂的环岛路口,多个方向的车辆汇入,该等的等,该走的走,秩序井然有序,还从来没有见到抢道造成的拥堵。
租上车那儿,当地的朋友提醒我小心别开到对面去了。其实有时路上没车又没划线时,还真是时不时地会忘记了自己身在异乡开着一右胎车,不经意地又回到国内的驾驶行为,赶紧纠正。
有一回我从一条小路驶上一条大路,谁知大路旁并行还有另一条路,看到右侧的车少我一开就开到了对面的车道上,好在对面的车不多,但也惊出一身冷汗我赶紧调头,幸好还来得及,要不真是闹出大笑话。
澳洲交通违法处罚也是相当重的,比如闯个红灯、超速之类要罚几百还扣分。我也算是体验完整了——有过交通违法的经历。回国一个月后车行给我转寄来一张罚单,是一张违停的79澳币(人民币400多块),通过网络用信用卡交了罚款。
这单还真是有点冤,当时是要去机场,中午时去学校接女儿。女儿迟迟没下课出来,车在学校旁边停了不到20分钟。可能正好停在了禁停区,妻在车上带小的完全没有发觉有警察,我猜他们是巡逻车开过去不告知直接拍照取证。
只有一张罚单已经让我感到很侥幸,我以为会有更多的罚单等着我!有几次路不熟、手机导航稍有延迟开错了赶紧纠正,冲灯的情况是有的,只是好彩没被拍到!
墨尔本路太多来不及装那么多电子眼?其实,是澳洲的政府部门充分信任驾驶者的守法诚信度,没有那么多电子眼,也看不到交警在路上,靠市民自觉。象我等外来的“新手”,真的成了漏网之鱼。
停车费贵,但免费停车场也很多
我们在墨尔本的莫纳什医疗中心看了个巨贵的病:女儿晚上咳得睡不着,看急诊570澳刀,3000块!因为太晚了又在医院里的快餐店吃了个晚饭,结果去停车场取车交费时再挨一刀:18澳币!
也就3个多小时,相当于100多块人民币的停车费,还是让人感叹停车贵。
不过,墨尔本免费的停车场所也不少,比如几乎每个火车站附近的道路上,都修出停车岛,或者是直接有停车场。去CITY的上班族把车开到这儿一停就是一天,虽然有的停车场标牌上写着4小时,但好像停一天也没问题。
我有次进城办事,才8点多,Oakleigh train station旁边的停车区竟然全满,只好找了条附近的路旁边停下。
这些路旁边,也是别人的家门口,你要注意不要挡住了别人的出口。其次也要看一下路边停车牌上的标识,一般来说不是主路都划有可以停车的区域。像女儿插班的学校附近几条路都是可以停的,只是时间长短不一,有的规定只有15分钟。
居民区旁边的路边停车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不仅限于晚上下班后的非高峰时段,那好像是毋庸置疑的,自家的车库停不下路边是可以停车的。白天也常见停车,但从来没有见到交通警察来抄牌。
社区公园旁边都有免费的Parking,方便的不仅是带孩子们来玩的,更多是带着狗狗来溜弯儿的——那些社区公园通常是允许狗狗进入的。我曾不止一次看到人们停下车来,从车上带出只狗下来。
人性化的城市管理,在停车这一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事实上,墨尔本的停车费贵,在全球城市中是排在前几名的。但就是在市中心,也还是有不少分时免费停车区域。
很简单的一个路边停车标志牌上写着可以免费停的位置和时间,从一刻钟到几小时都有。可是别人究竟怎么知道你是不是超过了免费的停车时间呢?收费机在免费时段可以吐出标明时间段的停车票,不用塞入硬币也可操作!网上有人发帖子说,市中心区上班的人为了蹭这些免费的停车时段,会在快到时间时赶快过去挪个附近位置继续停。
有一次开车到墨尔本博物馆附近与国内来旅游的亲戚会合,车开到附近才发现根本没地方停车,转了几个圈后在一个稍僻静的街区居然找到停车位,那儿路边停车位在周末和周一至周五的下班后时段是免费的。
墨尔本的皇家植物园就在CITY中心地带的亚拉河畔,虽说位置非常接近中央商务区,但是公园外面的马路上还是留下方便停车的大量位置。只不过,就象墨尔本很多路边停车区域一样,划出了免费时段或收费时段,我们第一次去是在工作日的下午,属于要收费的时间。
停车位附近会有一个自动缴费机,你用硬币或者刷卡都可以缴费。交了费机器会吐一张便条,你需要把这种便条放在驾驶位的前挡玻璃下,上面标有你缴费停车的时间。现场看不到任何工作人员,但是据说你到时间还没有开走或者补费,会有类似深圳的道路巡视员之类工作人员随时上来给你开一张罚单。
在巨贵的机场停了三天车
墨尔本的机场停车贵,更加在全世界都能排前列。有一个周末我们要去塔斯马尼亚洲的霍巴特,虽然也有开车坐渡轮过海的路线,考虑要在船上住一晚还是决定搭飞机去。
去机场可以选Skybus,但是票价是一人19澳币,在市中心Southen Cross 火车站,从住处去那儿就得转几次车。找人送机一次要60澳币,我们的飞机回程在午夜,接机是要加费的,核算了一下决定听从当地朋友的建议:把车停在机场的longterm parking,价格相对而优惠得多。
我们是周五下午出发,女儿的课程提前结束,我从学校接上她就往机场赶。之前听从本地朋友的建议预付了longterm parking的停车费,两天多时间49澳币,觉得还可以接受。
GOOGLE导航一路到了机场附近的长期停车场,还是下午时分,望不到头的停车场几乎是满当当的,上千辆车是有的。竟然有这么多的车主将车停这儿出门旅游?!
想起在网上搜到澳洲两个年轻人的创业项目:把longterm parking的车租给有需要的人用,用手机软件撮合供需双方。看上去还真是个好主意,但好像没有下文了。
停车场入口处依然是无人把守,收费系统自动识别了之前在网上操作输入的车牌,吐出一张停车票。本来以为网上支付麻烦,一度动过念头请本地人帮忙,后来自己在手机上搞定。其实只要你有信用卡,这些需要网上付费的事情,在澳洲还是挺简便的。
longterm parking离候机楼不近,但5分钟就有一趟免费的巴士,从停车场的多个站点(是的,停车场之大,摆渡车的站点就好几个!)把人和行李接到候机楼前,也是它能吸引很多人在这儿停车的原因。
只是回程时飞机晚点一个钟头,想到我那超时的停车费不知有多贵,我既等得不耐烦,索性壮着胆在霍巴特机场和JETSTAR的工作人员交涉了下赔偿的事,被断然拒绝。购买的旅游意外险不赔,要赔的话得延误8个小时,一直焦虑着停车场不知要怎么罚我超时没有交钱。
我的焦虑是多余的。到了停车场开上车之后已经超时两小时,到出口将之前的停车票据塞进收费机,杠子并没有抬起来,屏幕显示我需要再交费。可是我还真是不知道该怎样交费,之前在手机上操作补交费一直不成功。
这停车场的出口一样是无人值守,好在有个对讲按钮,按下去之后一个印度口音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要再塞进去之前扣费的信用卡,我这才发现塞停车票的卡口同时也是信用卡的识别口,塞进去后很快就扣了10多块澳币。这就是简单的补费方式了,并不复杂。
半夜两点多,我开车从机场到市区再到我们住的街区,经过了M3和M1两条城市主要的快速路。此时路旁不远处城市灯火通明,可是这大马路上竟然只有我这一辆在走。看来墨尔本人是没有什么夜生活的,这个时间点都在家呼呼了吧?
虽然路上没车也不敢狂飙,一路的行驶速度标志牌一会儿80,一会儿因修路变成40,又变成100,我小心谨慎地保持既不快也不太慢的行车。超速10%或者低速,都有可能被罚,小心为妙。
走出大约半个小时终于碰上一两辆车在前面,我紧紧地跟上它。但愿它是本地人,熟悉限速情况。对于一个生手来说,跟随是相对安全的走法。那时突然冒出个“一路同行”的词语,觉得用在此时是再贴切不过。
后来一核算,停车费+油钱+过路费之类,并没有比找人接送机节省多少钱,甚至花费更多,也费周折。但是多了一种经历和体验,尤其是深夜霸着一条市区空荡荡的大马路开车,就像你去到公共游泳池,里面只有你一个人在游。这种非同一般的感觉,总算是一种收获。
TIPS:换些现钞带在身上很有必要
都说是到了国外刷卡方便,但也不全部对。在墨尔本,电子支付远不如国内这么发达,别说微信扫码这档子事,有的小店连信用卡都不能用。比如我们喜欢去的一家面包店,就要牌子上标明ONLY CASH。
大店也未必都能用卡。我们住在CLAYTON,是墨尔本的第二大华人区,那里的最大一间香港超市,规模就象我们这边一间百货公司生鲜食品超市那么一层,算是比较大的了,它家就规定购买未超过10澳币只能用现金。
刷银联不用手续费啊,但是澳洲的很多商户却没有UNIONPAY的通道,你只能用双币卡走VISA或者MASTER的渠道。刷了澳币等外国币种,则国际组织在做货币折算时,会加收1.5%的汇兑手续费,入账后,入账的是折算为美金的金额,并且已包含了汇兑手续费。
带上足够的现金是很有必要的,澳洲尤其墨尔本的治安还是很让人放心的,有次把包括钱包在内的包包丢在社区公园,超过半小时后去都没有捡走。我们出门前换了3000澳币,到后来还不够用。不说别的,你要是在收费停车场停个车,也是要用到澳元的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