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夕
你是医生、你是老师、你是工程师、你是会计师、你是政府官员……你以为你遵纪守法、乐于助人、对人宽厚,你确信你从来都没有与“暴力”扯上关系。
果真如此吗?仔细想想,你有没有说过“别吸烟了,吸烟等于慢性自杀”、“这孩子怎么这么笨,我教了那么多遍还没学会”、“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那个方案,你真奇怪”等等类似的话语?你有没有以漠视、任意打断、拒不回应等等方式对待另一个人?
如果有,那么你有意无意间使用了暴力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了解、增进感情,实现和谐。然而,暴力这种异化的沟通方式,不仅达不到沟通原本的目的,还会造成人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使人与人之间变得隔膜、分离、敌视。
如果你已意识到,你的语言确实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如果你确定想改变,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模式一定可以帮到你。
非暴力沟通是通过转变说话的方式和聆听的方式,既真实的表达自己,又设法了解别人的真实需求。
非暴力沟通包括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观察
观察即在表达时注重描述事实,而应尽量避免评论。观察常常与评论相随,如说人说某某球员在过去5场比赛没进一球这一观察得到的事实往往不尽兴,往往还会加上某某是一个差劲的前锋的评论。之所以不鼓励评论,是因为评论是基于特定时间空间的观察,意味着以一种静态的的方式去理解世界,不符合动态的现实世界。同时,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心生逆反。
感受
感受即在表达时注重自己的感受描述而不要错表达成了想法。感受即内心的体验如高兴愉快欣慰开心或害怕担心紧张绝望之类的。需要注意的是我觉得之类的表达并不一定是表达感受而有可能是想法。如我觉得被误解了,反映的是别人可能不理解我,而感受可能是焦急。
需要
需要是感受的根源,虽然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感受的起因。明白了这一点,就不太会去指责别人,而会去弄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并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同样表达不高兴甲乙的表达对归因不同,甲归于别人的行为,乙归于自己的需要。甲: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我很不高兴。乙: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很需要有更多的自由时间用来自主学习查漏补缺。如果通过批判指责别人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是申辩或反击,如果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回应。
请求
请求的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容易得积极回应要。提出请求越具体越好,抽象的语言既妨碍自我认知也碍于与人交流。如“我希望你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这样的表达就还不够清楚,因为听者不知道讲话者到底想要什么,是希望对方多点时间锻炼身体还是多点时间陪家人呢还是其他的事情呢。同时要知道提出请求也有可能无法得到满足,不答应请求就会被指责那请求就变成了命令,而命令通常使人不悦。
四个要素在于表达自己,沟通还需要了解别人,那就是要会倾听他人,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倾听意味着全心体会别人的信息,为他人的表达创造条件。为了倾听他人,需要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有时还需要表达自己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当别人说不的时候也许并不是表示拒绝。此时需要进一步了解别人的真实感受和需要。
“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了你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
以上是艾提.海勒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一则日记,愿你像她一样充满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