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一次写关于母亲的文章,还是在高二。
那年,我们一家四口搬在了县城租的特别破旧的房子里,上下水不方便,全靠妈妈手提,记忆里,永远是她提不动水桶来回晃荡的背影和周末早晨她上班前为我盖好踢掉的被子的小幸福。
这一隔,竟8年过去了。这8年,我也为人妻,为人母。在照顾自己孩子的时光里,也时常想起自己小时候被父母照顾的样子,放假疯玩被妈妈逮住领回家洗刷刷干净的瞬间,小学中午最后一节课跟自己玩猜猜妈妈中午做什么饭总是猜对的心照不宣游戏。甚至不自觉的,在复制曾经妈妈带给我的各种美好粘贴给我的孩子们。
当我没日没夜的照顾两个孩子的起居时,我在想,我的妈妈,曾经是否也像我一样?
当我因为工作生活没有平衡好,孩子生病的半夜自责时,我的妈妈,曾经是否也像我一样?
当我在为自己的孩子教育环境焦头烂额时,我在想,我的妈妈,是否曾经也像我一样?
养儿方知父母恩,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谁不是一边生活,一边成长呢?
所以,当我们在为没有丰厚的物质给予娃而焦虑时,我们想想,小时候,自己在意的是这些吗?那时候自己的快乐从何而来?
不,我记忆里,只有父母的陪伴。
真正影响我的,妈妈占60%,20留给同伴,20留给环境。
比如,无论家里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妈妈总是乐观的承担着,讲述着不幸中的万幸。
比如,妈妈总是可以自得其乐,无论是把家里收拾的干净整齐,还是养花浇水施肥换土,又或是做运动,看书,你总是可以看到她丰盛的灵魂。
比如,妈妈总是多情而善良,会因为电视剧哭的稀里哗啦,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开心的哼着小曲儿。
你看,那些融化到骨子里的价值观,品质,都是从家里人那学到的。
所以,我决定了不把焦虑传递给孩子,不再为了自己的自恋,给孩子营造焦虑的生活。
是妈妈这个角色,治愈了我的焦虑,让我学会了面对现实,先生存,再生活,先活着,再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