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苦恼?带孩子去逛小商店,说好了不买小东西,一进商店,孩子就拽着糖果玩具不松手;跟孩子讲好了,只玩十分钟就回家,可是到时间后,他偏偏还要闹着再玩一会儿不肯走。定好了写作业的时间,可孩子总要拖到临睡前,才哭着说,作业还没做,你给孩子定规矩,但是孩子总能轻而易举举的就推翻。很多爸爸妈妈为此都头痛不已,那么我们要如何给孩子设定规则和界限,才能让孩子很好的执行,同时又不影响孩子发展他的天赋呢?
首先,父母对规则和界限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明确给孩子设定规则和界限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给孩子定规矩是希望孩子能变成独立自主的人,而不是只会听家长的话,成为毫无主见的人,规则的制定是为了孩子在合理范围内最大的享受自由。好的规则和界限一定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天性服务的,所以在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你这个规则是针对他的,所以说订这个规则时,我们必须是和孩子一起来制定,而不是我们单方面制定,让孩子去执行,命令他去执行,那肯定效果不好。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都会认为,长幼有序,我是家长,你就必须听我的,一旦孩子表达不同的意见,就觉得是在挑战家长的权威,希望孩子能盲目的不做任何甄别地听取自己的全部意见。可是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孩子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见。那么你想一想,如果孩子现在完全听你的,等你长大后你不在他身边。他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主意的时候,他要听谁的呢,听老婆或者老公的话,听领导的话,甚至他周围稍微有点主见的人都可能影响到他,那么你希望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吗?如果我们经常是这样子的话,我们去反思一下,会发现我们的孩子不但没有主见,还没有自信心。
所以说,我们在给孩子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注意倾听孩子的不同表达,不要每一次在孩子表达反对意见的时候都去批评他,否定他,因为大人的感受和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底线,我们要允许孩子表达出来,并且在孩子提出合理的不同意见时给予足够的尊重和支持。我们要在给孩子定规矩时,如果孩子太小,我们就跟他说明,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表达意见,有自己的主见,那么我们就要邀请他和他一起来制定规则。
比方说我们家关于上网用手机这个规则就是开家庭会议讨论制定出来的。每次用多长时间每天用几次,然后我们还有一个小本子把他每次使用时间都记下来,这样做双方都心里有数,孩子不会太放纵,父母也不会总是去埋怨或唠叨孩子。那么孩子渐渐地使用了这个规则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习惯,会去遵守。
第二是家长要有自己的界限,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我们要明确孩子他自己的责任在哪里,怎么样做让孩子可以自己做主,会满足孩子的自主感。
比如说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确起床吃饭写作业,甚至穿什么样的衣服,这些都是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同时让孩子自己去决定。用什么方式来做我们要有自己的界限,不要过多的去干涉孩子,不包办不代替,我们不要觉得孩子做不好,我们看不下去了,然后我们就去帮他做,比如说读一年级的小朋友,穿衣服是一定没有问题的,但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是担心孩子穿不好,早晨总是会去帮助孩子,那么孩子肯定会依赖。
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做,那么我们就要教给孩子如何打理这些事情,比如说要教孩子自己给自己定闹钟,告诉他几点出门去上学,不会迟到等等,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来,如果这些责任不能明确,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做,如果我们包揽孩子的事情,比如给他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那么孩子到了早晨看不到穿要穿的衣服,就会跟父母发脾气,认为父母没有做好,这其实是她把自己的事情当成父母的事情,如果不明确,告诉孩子早晨上学是他的事情就会出现,总是我们在催啊,催可是她却一点都不着急的现象,因为孩子觉得反正有父母掐着时间呢。所以说,有时候我们要忍着他磨蹭的话让他磨,他迟到了,让老师去批评他去罚站,我们不妨让他迟到几次,当孩子因为迟到被老师批评了,尝到了后果,他自然就会修正自己的行为。
写作业也是这样子,有的家长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有时候家长因为忙不能陪孩子写作业,那么孩子既然就会出现完不成作业的现象,还有的甚至是爸爸妈妈,如果加班没有回家,他就一直不写,一直玩或者看电视啊,或者玩手机啊,或者嗯,做别的呀,他就是不写作业,一直要等到爸爸妈妈加班完了回家,有时候都可能八九点钟,甚至十点钟他还是没写,结果晚上就写到12点钟。
这样陪孩子写作业,其实也是一种没有规则和界限的表现,就会让孩子对家长形成依赖,而不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一定的界限和规则下,孩子自主选择做事的方式,不仅要让孩子学习为自己负责,其实也是帮助他发展天赋的做法。
比如我们可以规定孩子晚上九点前要把事情做完,但是先做哪个后做哪个或者怎么做都由孩子来决定,那么孩子慢慢地就会找到最优的做事方案。比如我的孩子在小学阶段,那么我是要求他们。
第三,爸爸妈妈给孩子制定的界限要简单具体,可操作。比如你可以说把被子叠好,把脏衣服放到洗衣机上面去,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而不应该说把房间收拾好,很多爸爸妈妈经常说,孩子不怎么样,却没有把具体怎么做去告诉孩子,孩子无法理解,也并不清晰它的界限在哪里,所以制定界限要让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要让他明白怎么才能更好的执行。
有时候孩子会跟爸爸妈妈闹脾气,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没有理解规则和界限,另一方面很多规则和界限让他毫无准备,措手不及,比如说孩子正在兴高采烈的玩游戏,爸爸妈妈突然说,快点准备穿衣服,我们要出门了,这时候孩子自然会闹脾气,对规则表现出反抗,因为这些事情对她来说太突然了,他们的内心毫无准备。所以出现了不是,所以如果有必须要让孩子配合的事情,我们需要提前告知孩子,让他提前做准备,比如说早上跟孩子说下午三点我们去哪里,你要提前准备好,在临近的时间快到了,比方说他正在玩游戏,那么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告诉他在多少时间,我们要出门。这样就不会因为他要突然停止,正在做的游戏或者手里正在做的事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
对于界限的传达,爸爸妈妈要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快去把玩具收起来,而不是你能把玩具收起来吗?因为孩子很可能从字面意思理解成玩具,可收不可收,他会用一个字“不”来回绝你,《正面管教》中说,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温和而坚定地用和善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孩子潜移默化会用这种方式跟别人说话。你如果发泄自己的情绪,采用吼甚至打的方式,孩子也会复制你的方式,所以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底线在哪里?你越冷静,孩子就越容易听从,越乐意遵守规矩。
我们可以去回想一下,我们如果说经常脾气暴躁对待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倾向呢?比方说我就听到一个妈妈说由于他的。由于他的爱人经常对他的孩子脾气不好,有时候会打骂,所以他的孩子脾气也特别暴躁。
第四是关于界限的执行一定要温柔而坚定地执行,父母要做好榜样。
很多爸爸妈妈都很苦恼,界限和规则都跟孩子说了,可一到执行的时候他就不照着做,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走去做一事,家长在制定完规则界限的时候,要严格遵守不能自已去破坏掉,比如有些家长明明要求孩子不能吃冰淇淋,但某一天孩子表现好了,突然就说今天表现好,奖励你一个冰淇淋吧,你看家长首先就破坏掉了孩子的约定,还有一些家长经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要求孩子做什么,只要孩子哭闹就会忍不住让步,这也会让孩子觉得这些规矩其实是可有可无的,没必要一定要遵守,所以说规则制定之后能不能遵守,其实完全看家长的态度。
比方说我们家关于管控手机这一块,最近我们就制定了一个小规则,就是中午时间不用手机,包括我自己,那么我们家是让那个最小的孩子来管控,每天中午,她一回到家就会把我的手机也收起来,到睡午觉前,我不能用手机,我只能去阅读,那么他回家之后,他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惦记着手机,他也会去阅读或者去做作业什么的。然后我发现执行了差不多两个礼拜,我们执行得很好,所以说这个规则首先要我们自己成年人能够去遵守,给孩子做好榜样,那么孩子自然会跟着来。
另外就是制定了规则以后,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比如规定只看一集动画片就要离开电视,孩子不肯的话就要告诉他,我知道你还特别想看,可是我们有约定就一定要遵守,如果有事先对这个规则有后果的约定,你可以跟他说,如果你再多看一集动画片的话,那就不能跟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哦,你自己来做个选择吧,或者如果再多看一集。
没有如果父母能够坚定地做到以上四点,一定可以养育出有规则感的省心宝宝。不信,你试试看。
【无戒学堂】 第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