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与收获
五一劳动节放假,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父母工作之辛苦;懂得要想收获,必须要有付出;感受劳动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快乐。于是我给学生留了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作业:利用假期,靠自己的劳动挣一元钱,并把劳动的过程和感受写成一篇日记。
开学后 ,把学生的作业收上来,一一细读,学生的挣钱方式真是五花八门,多姿多彩。有的学生是抛开面子,去街上捡可回收垃圾;有的是替父母做家务活;还有的是帮父母守门店……他们纷纷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自己才挣一元钱不知跑了多少路,留了多少汗,更何况父母要养活整个家庭。从而感悟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懂得了父母的钱是血汗钱;知道要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能体谅父母了。
不止这些,我还惊喜地发现,以前一提作文就愁眉苦脸的孩子,在这次作业中也有话可说了。郭新硕,一个平时写作很不用心的孩子,在他的《第一次挣一元钱》里这样写道:我正在二中操场上仔细搜寻废品,忽然一个可口可乐瓶出现在我眼前,我想过去捡了它,可是周围有许多人看着,我是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怎么可以捡废品呢?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一个高招:我拿起瓶子向垃圾桶走去,假装投向垃圾桶,又趁别人不注意时,随手把它当做宝贝一样迅速放进编织袋里……
平时,王子权的日记总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让人头疼的很。可是这次他写的是《我靠劳动来赚钱》,写了足有500字的文章。他写道:今天妈妈要刷我的鞋,我赶紧说:“妈妈,让我刷吧!”妈妈端着盆子半信半疑地看着我说:“你?你行吗?”我一把把妈妈手中的盆子夺过来说:“您就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说着又冲妈妈做了个鬼脸,妈妈无可奈何地看了看我笑了……
我一本一本地欣赏着,一句一句地品读着,他们大部分都能够较为详细地记下劳动的过程,并简单谈了自己的感受。虽然他们的语言还不是那么生动,文笔也不是那么流畅,甚至还有错别字,但从他们的文字中流露出的朴实真情,足以令我感动。
更令人欣慰的是:有几个家长在孩子的文章后面还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体悟。李雨姿的妈妈这样写道: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平时总是拿她当小孩子看待,什么家务不让她做,只让她去读书去写作业。这次她主动要求照顾一上午刚一周岁的弟弟。她表现非常出色,完全没有了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连弟弟尿在她身上她一点儿也不嫌弃,还幽默地说,那样可凉快了,好舒服啊!孩子,你是好样的,以后我会多注意锻炼你的独立自主的能力的,感谢老师留了一份这样特别的作业。
宋陌晨的妈妈写道:晨晨是独生女,我们平时有点儿娇惯她,所有的家务我们都是大包大揽,因为孩子帮忙会越帮越乱,我还要收拾残局,太浪费时间了,我也爱唠叨,慢慢孩子失去了劳动的热情。可是这次她兴致勃勃,我也积极配合她,让她自己去干,我克制自己不去唠叨,而是及时地鼓励赞扬,孩子做得乐此不疲。除了拖地、洗碗的活,她还清理车库卖废品。但这个过程我是没有参与的,完全由她自己操作,我只是嘱咐孩子收拾东西时注意安全,就这样还是出现一点小差错,划破了手指,但她很坚强,并没有因此停止干活,她说一定要坚持做完,不然同学会笑话的。出去卖废品时是我和她一起去的,主要是为了路上的安全。孩子蹬三轮车满头大汗,也不说累。去之后都是她自己和老板进行交流,当她拿着卖废品的五元钱的时候,眼里放光,她一把抱住我说,要留着这个钱给我买母亲节礼物。我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仿佛在一瞬间孩子长大了。在这里我要感谢老师的正确引导,我会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活动培养孩子的,我要加油了!
虽然只有七八位家长留言记录了自己的感受,我还是很感动。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所以我在班级群里表扬了这几位用心的家长。
对于我们城乡结合部这样的县城学校,如何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如何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我想这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同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也就是只有生活实践才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它使人们受到感悟和启迪,能激活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灵性,提高学生的兴趣。正是这种体验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问题。所以他们写的内容丰富且充满情趣。想想以前的教学,时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有时候闭门造车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大多不尽人意。当指导学生的写作思路,但当产品出来时,学生作文众口同腔,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该属于孩子的灵性。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深懂得了以后的教学之路应该和孩子们更加踏实地走在适合他们的生活实践中,为孩子们打开写作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