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位大姐聊天,她幽怨地说:儿子结婚的时候,我哭了,跟儿子说,“我永远失去你了”……。
我说:媳妇娶进门,不是家里添人口的喜事,多个人照顾你儿子不好吗?
大姐说:你不懂,现在结婚后都是老婆管着,为娘家的事情跑前跑后,随叫随到,我根本都见不着儿子的影儿;过年这几天一直在他岳父家,还没回来过。
大姐又说:我们这一代人,以前听婆婆的,现在听媳妇的!
我默然,我心酸,这个大姐有点“弱势”,安慰她说:儿子生活好了,你不就心安了,对你,他心里应该有数的。
跟一个女孩聊天,问她可打算结婚。
她说:不想结,结了婚事就多了,我们几个闺蜜都是谈好了放那不结,能拖多久拖多久。
我说:你父母都在,结了婚也多不出多少事来?
女孩说:那不是的,自己过日子,啥都得自己弄,挣的钱也不能自己想怎么花怎么花,太累;还是一个人好,自由,挣钱自己花,想玩就玩。
现在的女孩多半强势,女子能顶半边天已经不现实了,现实是阴盛阳衰,女孩子拿主意,女孩说了算。
一直觉得,男女无论生理、心理、社会分工都还是有一定差别,得有一个解决家庭矛盾,让家庭成为温馨“港湾”的原则。各执一词,毕竟解决不了问题。家庭硝烟弥漫,对成员的损伤巨大。
按照国人的传统,母亲对家庭的稳定发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徽商闻名天下,古徽州培养母亲的教材是“三从四德”,“三从”即“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女有“德言容功”之德。很多人说这是封建糟粕,其中还是有合理的地方。
首先这里“从”并非“服从”,而是有“从事”之意。“四德”“德言容功”概括起来:女子第一要紧是品德,要正身立本,说话得体,稳重持礼,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这些对一个家庭都是很有必要的。
《孔雀东南飞》是一个爱情悲剧,却应该也不单纯地是一个爱情悲剧。仲卿不违母命,是为孝;母亲在婚姻问题上当了儿子的家,那仲卿的母亲必定违背“从子”一德。从此可以看出“从”有“致力于”“从事”之实质意义,而并非简单地“服从”“跟从”。当婚姻生活已经影响到儿子的大好前程,为了光耀门楣,母亲只好选择从家族利益着想。
悲剧,谁都不想让它发生。从婚姻爱情的角度讲,焦刘二人的故事是一个悲剧,焦母是个棒打鸳鸯的大恶人;从社会家族的角度讲,摆脱儿女情长,才能让儿子仕途学业精进,焦母是个为儿子计深远的深明大义的母亲。皇帝牺牲公主的爱情,让公主和亲,走入政治婚姻,并非皇帝老爸的本意,是帝王家的无奈。历史学家翦伯赞也说和亲是一个好政策,避免流血冲突,有利于民族融合。
其次,两个人在一起生活,磕磕绊绊,锅沿儿碰碗沿儿是难免的。当有矛盾的时候,谁该退让,这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难题。而“三从四德”恰恰就是处理这些小问题的一个大的原则。女性为家庭多付出一些,家庭稳定一些,受益的是子女家庭。
人的欲望是散漫的,无止境的,程朱“理学”,男女“双重道德标准”是不合时宜的。为了家庭子女的幸福“存天理,灭人欲”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一结婚,我就跟另一半说:没有孩子,想离就离;有了孩子,不可能离!
同事家里两个卫生间,因为男女有别,卫生习惯不同,她不跟那爷俩用一个卫生间。她的马桶十天半月刷一次都不显脏,他们的马桶两三天不刷,就脏的不堪忍受。他们是从不刷马桶的,谁又想刷呢?可每一次她都会仔细刷干净,不是她想刷,是她想到儿子要用那么脏的马桶,就难以忍受。于是,习惯成自然。如果儿子不用了,也许这个马桶就没那么好刷了。在这个问题上,“从子”显然超过了“从夫”,那是因为,她觉得儿子天天学习忙,很辛苦,没时间。夫和她一样工作,忙不过自己,经常闲着,夫不能刷吗?于她而言,“灭人欲”能做到这一步,也是不错了。
再次,如今还没有能够适应新时代男女婚姻关系耳熟能详的原则。新婚姻法,许多人也讨伐它,说不如欧美法律倾向于保护女性的利益,可能是现在的中国女性太强大吧!
如今,许多优秀的女孩成为“剩女”“圣斗士”“齐天大圣”,都是对另一半要求太高。而中国优秀的男性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选择伴侣时长相性格是第一位的,才华是第二位的。
钱钟书都说:婚姻不需要多么伟大的爱情,只要两个人互相不讨厌就可以了。如果婚姻中的男女以爱情为走入婚姻的基础,又能有一些原则来自我调节婚姻问题,大约婚姻会更加稳定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