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本来昨天上班的我又多了一天假期,于是想着今天带女儿去早已选定的公园看鱼。昨天跟女儿答应的好好的,但今天我却食言了。
也许是昨晚熬夜,一大早起来,感觉全身疲惫。拉开窗帘一看,外面雾蒙蒙的天气也不好。于是,便带女儿在家看动画片,读绘本。
姑且认为我家女儿还小,没把这去外面玩的事情放在心上。毕竟她每天都出去玩。但是这件小事还是让我有点内疚,并且不自觉的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小时候父母上街,总想跟着去,因为在90年代的农村,除了集市似乎没有其他的新世界了。但是父母去集市采购东西,总想不带我们,毕竟带着个孩子,一要照顾,二可能要花钱。于是,每次父母都会说,你想买什么,我给你买回来就是了。但每次的结果都是空手而归。
于是,父母就在这样一次次的食言后丧失我对他们的信任。他们在我心中的权威的也大打折扣。以至于他们说过的话,我也会经常怀疑。
我有过这样切身的体会,所以对自己的食言行为格外重视,也越发的感同身受的内省。我不想成为当年自己讨厌的父母,也不想孩子步入我当年的轮回。
其实很多老一辈父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的。毕竟在他们看来,物资匮乏的年代,哪有那么多讲究,能让孩子吃饱就已经很艰难了。
追根溯源,其实还是跟很多父母对孩子没有平等观念有关。在他们看来,我是大人,我养着你,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记得我妈以前就说过一句非常霸道的话:“你个小屁孩想怎么样,我供你穿,供你吃,我想让你圆就圆,想让你扁就扁。”这种居高临下以一种强者姿态的对孩子的实力碾压,其实是一种最粗暴的教养方式。
其实,很多父母更是没意识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蛤蟆显示看医生》里提出过一个观点:孩子在童年会形成一种“适应儿童模式”,他们会凭这张模式来应对所有的情绪,所有的外部世界,这也成为孩子的人生底色。当父母欺骗孩子,其实孩子是难过的,也是绝望的。绝望难过之余,他也会习得可以这样无所谓的欺骗别人。父母者,就是要以身作则。这是很多老一辈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当然,很多父母本身对承诺也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现在仍然有父母对拿着一个口头承诺来哄骗孩子,连哄带骗过后,甚至自己都已经忘记了自己给孩子许下过什么承诺了。承诺不是玩笑,也不是工具,更不是哄小孩的说辞。承诺是一旦说出,就要做到。否则,就不要说出。
我痛恨老一辈父母的食言,所以我对自己的食言尤为看重。当然,谁也不能保证次次都能兑现承诺。毕竟有时客观条件也会限制主观个人的发挥。遇上这种情况,我觉得最好是向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解释,说明原因,也可以考虑一下什么时候可以兑现承诺或改为另外一个承诺,这样孩子说不定能理解,影响也能降到最小。
育儿育己,每当出现一些情况,多一分内省,孩子可能就多一分快乐,自己就多一分成长。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