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鹰
今天湖北省小学语文骨干班的一百多位老师来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交流,非常荣幸地与南校区王静老师同课异构《四季之美》。用宋老师的话说,是“你们一起‘耍课’!”
宋老师的“耍课”之说,我们表示非常喜欢,很受启发。“耍”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底气。是深入解读文本确定“教什么”、自我审视“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精心处理“怎么教”、自我追问“教得怎么样”的一种姿态。
今天的课,“耍”得怎么样?王静老师这几招“耍”得漂亮。
第一处,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有什么独到之处?”这是一个非常开阔的设计,给了孩子宽阔的思维空间。果然,孩子们的表现,没让人失望。“我发现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发现了课文总分的结构”“我发现了作者写了很多景物”。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了文本的结构以及写作顺序,拎出了作者行文的线索。
第二处,品读到“夏季夜晚之美”时,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三种夜晚描写的夜晚非常丰富,可是语言非常简洁。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简洁呢?”这时候学生陷入思考,片刻便有了自己的见解:这样描写,凸显出作者语言表达的独特美。是啊,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文风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一位作者”的语言特点,关注语言的形式之美,才能带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表达、独特的韵味”,是王静老师解读教材后归纳出的教学思路。“先总后分的结构之美、典型景物的动态之美、情景交融的心情之美”是我解读文本后的目标指向。我们两解读教材的角度不一样,处理教材的方式也大相径庭。王老师“以读代讲,品味语言”行走在美的四季,我“一课一得,指向语用”徜徉在写景范文之内。这样“耍”着,回味着,沉淀着,挺有意思。
宋老师在最后点评时,再次追问我们“阅读教学是什么?”强调阅读教学就是吸收(积累)和表达(运用),表达才是是走向深度阅读。阅读教学往哪里改?从学情出发,教学生不会的;从课标出发,突出年段特点;从编者出发,要以课本为本。最终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语文能力!
今天,再次把自己化为“海绵”,拼命吸收,再吸收!